第 595 章(1 / 1)

天下王者 一景之月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小孩清脆的童音,将这几句论语念将出来十分的好听。

朱升端坐在对面,听那小孩子念完了,才露出了满意的一笑,道:“好了,今日就到这里了,去玩去吧?“

“是,爷爷!”小孩得了命令,并没有立即出去,而是奔回了朱升的怀里,朱升顿时脸上露出了慈祥的笑容。

“去吧,去吧,去玩一会儿,可要小心点哦!不要跑远了,一会儿爷爷还要接着查呢?”朱升摸着爱孙的头发,轻轻的拍打着,脸上乐呵呵的笑容,完全是一个慈爱的老爷爷。

咚咚咚*****

“老爷……?”一个身着青色长衫的中年汉子走了过来,低低的唤了声。

朱升摸着爱孙的头,将手中一部《论语》放在茶几上,才淡淡的道:“什么事?“

“门外有人要见你?”中年汉子低着头,躬身说道。

^^^^^^^^^^^^^^^^^^^^^^^^^^^^^^^^^^^^^^^^^^^^^^^^^^^^^^^^^^^^^^^^^^^^^^^^^^^^^^^^^^^^^^^^^

第一更,送上!

求金牌、求收藏、求推荐、求点击、求评论、求红包、求礼物,各种求,有什么要什么,都砸过来吧!

请到

------------

624章九字真言

“什么人?”朱升眼帘抬了抬,自从被朱元璋请下山奉了一个中顺大夫的官职,来的人是越来越多了,开始朱升仗着大家都是拥护朱元璋的臣子,还勉强接待一番,可谁知来的人越来越多,多半是闲话家常,还有些根本就是来求神问卦的,弄得朱升很是头疼,一番计较之后,便谢绝了一切访客。如此一来,朱府才耳根清净了许多。

“难道你不知道府上的规矩么?”朱升脸色立刻拉了下来,眼神里尽是怒色。

“爷爷……?”怀中的小孩似乎感到了朱升的怒气,仰起头甜甜的唤了声,朱升轻轻的在小孩头上拍了拍,呵呵一笑,道:“爷爷吓着孙儿了!“

“不见,快快把他们轰走!“朱升冲着站在门口的汉子挥了挥手。

“是,老爷!”那汉子应了声,转身欲走。

“慢着”。朱升突然止住管事,皱着眉头想了想道:“来的都是什么人?“

那汉子转过身道:“回禀老爷,是邓将军。跟邓将军一起来的,还有一个年轻的男子,小人也不识得?”

“邓愈?原来是他啊?”哈哈,一听是邓愈,朱升仰天哈哈一笑起来,当初朱元璋亲率大军出征浙东,道经徽州。他经邓愈的推荐,亲至石门向朱升请教夺取天下的计策,对于这份引荐之情,朱升还是挺感激的,所以一听是邓愈,右手一拂长须,朗声道:“请他进来吧?“

“是,老爷!“那汉子应了声,出了门。

不多时,邓愈哈哈大笑的声音在朱府上响起:“朱老兄最近谢绝见客,老弟还以为连我这个酒鬼也不见了呢?“

“呵呵,爷爷要会客了,孙儿先出去玩会儿好不好……?“听了邓愈的笑声,朱升对着怀中的孙儿低语了两句,那男孩听话的跑开了,朱升这才双手在衣衫上拍了拍,站起身来迎了出去。

“邓兄弟啊,稀客,稀客啊。什么风把你给吹来了?“朱升一脸的乐呵呵,一副年轻人的口吻。

到了这时,萧云才见到了这位传中的老人。

朱升自幼好学,先后师从陈栎、黄楚望等名家。后开馆讲学于故里、紫阳院、歙县石门、郑庄等地。朱升五十九岁那年,朱元璋一路攻城掠地,重兵包围徽州府城。为免百姓受害,朱升冒矢独立城下,说服守城元帅福童开城归降。朱元璋又攻婺源,却久战不下。闻朱升大名,便拜访朱升,朱升留下锦囊计避而不见。朱元璋依计而行,一举获胜,从而更加钦佩朱升,决心再访。得知朱升遁居石门,朱元璋接受一访教训,将所率卫队佯装成商队,由江西绕浙江,过连岭,悄悄来到朱升教馆前,请求朱升辅佐他打天下,朱升避之不及,婉言拒绝。朱元璋无奈,又恳求安邦定国的大计。念天下之乱,生灵涂炭,学当救国,朱升道出九个字:“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朱元璋一听,心中豁然开朗。这便是后来天下闻名的“九言策”。萧云见这年过半百的老人,人虽然显得有些苍老,但精神瞿烁,身材魁梧,看起来十分的健朗,须发皆白,更增添了一股仙风道骨之感。

朱升转折一件灰布长衫,脚下一双同样一双灰色的布鞋,手中捏着半本《论语》,神态悠闲自若,看的人眼前一亮。

萧云心道:“果然有传人物的风范?“

朱升瞥见邓愈身边立着一个年轻男子,不禁微笑稽道道:“邓老弟,这位是……?”

邓愈连忙道:“这位是主公的贵客,也是老弟的朋友,萧兄弟,这位是朱升朱先生。”

萧云见邓愈对朱升神情敬佩,连忙上前抱拳道:“晚辈萧云见过朱先生?久仰先生九字国策定江山……?”心中却不禁暗暗嘀咕,瞧这老头一副饱读诗书的模样,一会儿谈什么狗屁四书五经,这不是害我么?“

朱升一双目光在萧云脸上看了看,见他面色从容淡定,微微点了点头,道:“不必拘礼!“

萧云道了声谢,便在朱升对面落座。原先还不觉得什么,这一坐下来,萧云就开始紧张了起来,路上邓愈就告诉自己,这位朱先生生平没什么别的爱好,对于圣人之言,诸子百家之言,甚是推崇,重“华夷之分”,“严华夷之辨”,反对蒙古贵族入主中原,因而不乐仕进。他46岁始登乡贡进士,50岁被授为池州路学正,但拖至52岁才赴任,三年后,便“秩满南归”,隐居于家乡石门山。元末农民战争爆发后,朱升“避兵奔窜,往往闭户著述不辍。朱元璋占领了应天后,多次建议朱元璋议“礼乐之事”。着手恢复汉人昔日的礼仪。对于这样一个饱读诗书的鸿儒,萧云这个唱个《三字经》《百家姓》还勉强凑合现在人,如何不紧张呢?

一番客套后,邓愈率先开始闲聊了起来,虽然不过是几句简单的闲聊,萧云见这个年过六旬的中顺大夫为人很随和,说话之余也绝不会同一般持才傲物的穷酸儒一般开口闭口都是之乎者也,他与邓愈闲谈之余,不时的来几句句好笑的混话,胡话,虽与他身份极为不相称,但在萧云看来却是这才是真正的鸿儒,心中顿时对这位传人物大生好感。

^^^^^^^^^^^^^^^^^^^^^^^^^^^^^^^^^^^^^^^^^^^^^^^^^^^^^^^^^^^^^^^^^^^^^^^^^^^^^^^^^^^^^^^^^^^^^

第二更了,今晚依旧是三更,不多不少!加更估计没了……呵呵……体谅……

------------

650 625章:时局

?三人闲谈了一番,邓愈便打开酒坛给二人倒上了酒,此时已是月明星稀,窗外虫鸣鸟语,三人边喝边说,邓愈瞟了一眼萧云,有意无意开始套上了话语,他是行武出生,言谈之余不离本行,有一句没一句的说起了眼下的局势来。

说起局势,邓愈道:“自从鞑子失政以来,百姓陷于水生火热之中。幸好主公顾念苍生,竖义旗,行陈胜吴广之举,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