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647 章(1 / 1)

天下王者 一景之月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此等粗人教训一顿倒也是应该,只可惜了他们不明白朝廷的心啊?疏通运河, 可谓是利国利民,这镇江若没有河运,长江,岂能与金陵,扬州,成为富庶之地?这些好处,他们未必看的明白啊?”

李善长似有所谓的点了点头,道:“是啊,这些粗野之人,只顾眼前之利,谁想到疏通这条运河,日后带来的好处呢?

昔日,吴王夫差为了北伐齐国,争夺中原霸主地位,他调集民夫开凿邗沟{从江都(今扬州市)邗口至山阳(今淮安市)淮安末口},以通江淮。至战国时代又先后开凿了大沟(从今河南省原阳县北引黄河南下,注入今郑州市以东的圃田泽)和鸿沟,从而把江、淮、河、济四水沟通起来。吴国最终虽被越国偷袭所灭。夫差虽然身死,但是他留下来的运河至今仍在使用,隋炀帝以东都洛阳为中心,于大业元年开凿通济渠,直接沟通黄河与淮河的交通。 并改造邗沟和江南运河。三年又开凿永济渠,北通涿郡。连同公元584年开凿的广通渠,形成多枝形运河系统。从此扬州成为南北交通枢纽,藉漕运之利,富甲江南,为天下最繁华的之地,这最终两人声名被这些无知的村野之夫,胡编乱造,倒是成了天下一等一的昏君,暴君, 可谁想过,他们当年留下的这条大运河滋润了沿途两岸百姓多少年,他们的子孙因为这条运河,得到了多少好处!他们看不到,一帮混账东西, 头发长,见识短,只惦记着眼皮底下的蝇头小利,却不到这条河运的疏通,能给他们带来是十年,百年、千年的好处,只可惜了,他们既想不了那么远,也看不了那么远,担了几担土,便觉得干的是天下最苦,最累的伙了,皇帝就是昏君,就是暴君了!“

刘伯温默默的听着,并没有说话,凭着感觉,李善长还有话要说,所以他耐心的听下去,反正天色还早,他倒是想听听,这位与自己争斗了数年的大明一等公爵的相国,会对自己说些什么?

李善长似乎沉浸在自己喝骂之中,好一会儿才收回了气息,长叹了声,道:“你我争斗几年来,我一直都你伯温老弟很是服气,便是那一次李彬事件,老夫的本意,只是想让老弟给我一个面子,可你老弟硬是不给,当时老夫十分生气,但事后想起来,我才知道,我身居高位,一举一动更要合乎国法,常言道,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他们不过是我李善长 亲戚,王子犯法一并治罪,他们有何不可呢?”

这一番话大出刘伯温的意料之外,奇怪的瞥了他一眼,只是“哦”了声,并没有接话。

李善长伸手黏了黏长须,眯着双眼望了望前方,好一会儿道:“自从老夫跟了陛下,南征北战多年,先后灭了陈友谅、张士诚、方国珍、陈友定、如今元朝鞑子也被赶回了大漠,老夫以为,满朝文武除了我李善长最能揣摩陛下心意之外,再无其他人,可直到昨日,老夫才明白,皇帝的心思我揣摩不及万分之一!“

刘伯温微微一笑,道:“帝王心思从来是玲珑多变,岂能是我等能揣摩透的?那些亡国之君, 被群臣驾驭的皇帝,所以亡国,是因为他们的心思,早已被群臣揣摩得一清二楚,奸臣利用他们,为非作歹,天下岂能不亡!”

李善长笑道:“你说的是啊,那些亡国之君,何尝不想自己的江山万万年,可自己的那点心思,叫一帮奸佞之臣揣摩得清清楚楚,打着皇帝的旗号,祸国殃民,天下如何不亡, 说起来,还是当今陛下高明啊,这一次不经你老弟被赶出了应天,我这个老骨头也不得不退隐了,短短是数月,迅速驱赶了两位有功之臣,这份手段,不得不让人佩服!只可惜,老夫如今尚且看不出陛下的心思,说起来实在可笑,可笑啊!“

------------

1761章 :以天下为棋盘

( )

刘伯温轻轻一谈,随即笑道:“这样岂不是更好,我大明有这么一个帝王,这天下算是亡不了!“

李善长黯然一叹,道:“话虽如此,只可惜,我等有功之臣,却成皇帝手中的一颗棋子,如今帅已经归了位,我们这些车和马,自当舍弃了!未免可叹!”

刘伯温道:“皇以夭下为棋盘,在布一盘棋局,满朝文武何人不是陛下的棋子,便是太子,皇子,百姓,都是这棋盘的一枚棋子,谁留,谁走,陛下心中有数,我这一趟返回青田老家倒也不错!”

李善长黯然一笑,显得有些落寞,瞥了一眼身边的刘伯温道:“你说的不错,皇帝最为高明,打发你离开应天,去了言官的首领,接下来的一系列大动作,只怕是要展开了,这一次,陛下不是针对你,只怕是针对我,不对是针对老夫的权势了,这一点,伯温老弟早就看出来了吧?”

刘伯温的确猜出了朱元璋一连串大动作的背后,有更深一层的目的,但这个目的,他隐隐猜出,却不敢十分肯定,对着萧云,那是自己人,自然什么话都敢说,对着李善长,此刻貌似两人都放下了前些年的恩怨,重新回到了昔年辅佐朱元璋的默契,但缝隙一旦有了裂痕,再想修补,终究是有了缝隙,便是再高明的修补手,也不可能修补到与原来一模一样了,他熟读史书,这样是朋友又是敌人的比比皆是。请使用访问本站。

昔年章敦是苏轼签判凤翔时结交的朋友,当时任商州令,他性格狂放,胆大敢为,而又志向高远,很投合东坡的脾胃,两人有过一段同游同饮的好日子。元佑年间,东坡知贡举,阴错阳差的,取了章的儿子章援为第一名,这样,他和章家又多了一层关系。

但谁也想不到,苏轼的后半生,章敦竟然成了他的噩梦。

王安石变法后,章惇为相,便开始收拾苏轼了,贬其到岭南。岭南彼时为蛮荒之地,瘴气盛行,语言殊异,尚无人给贬到这么远,此时苏轼已经五十七岁。苏轼在惠州,曾做诗“为报诗人春睡足,道人轻打五更钟”。这首诗传到首都,章惇一看,这苏轼活得挺舒服啊,就特不高兴,再贬苏轼到海南。足见这位昔日盟友,是如何背后通刀子的!“想到这里瞟了李善长一眼,并没有急着接话,谁知道他是不是下一个章惇呢?还是萧兄弟说得对:”背后通刀子的往往就是的你朋友!“

李善长也没在意,黏着长须先前走了几步,前面便是金山寺的早课场地,规模宏大,四周参天古木遮盖,各色花草都经过精细栽种,让这个僧侣做早课的地方鸟语花香,一片勃勃生机。

金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