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588 章(1 / 1)

天下王者 一景之月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不是一般的大胆,每次都那么出人意外,却又让人不得不佩服?”徐达感叹了声,开口道:“这法子非本帅能做主,不过,本帅会将这法子境况的送给陛下,让陛下定夺吧?”

当日,徐达令斥候以最快速度将这次的会议的结果送到了应天,没想到的是,朱元璋的圣旨来的更快,圣旨上除了大肆表彰萧云这种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做法大大表扬了一番之外,还出乎意料之外的让徐达大军赶赴关中静候他的好消息!“

这个结果除了让众人大大吃了一惊之外,更是让萧云好生得意了一把,见人就说:“还是陛下识货啊!”只把徐达、常遇春一干人等气得不行,却也无可奈何。

接下几日,众人便听得了一个比较有趣的消息,说朱元璋接到徐达送上的建议后,立即派遣使者前去招降元军,但使者有去无回,朱元璋于是写信给李思奇说:“我的使者至今尚未回来,莫非是你将他扣留了?大丈夫做事光明磊落,你怎能如此糟蹋自己的名声呢?你现在拥有地利,而且兵多将广,但你的手下却非常不团结,各自怀有私心,不可能和你一起坚守阵地。你现在不趁机自立为王,等到我占领了整个中原,那就为时已晚了。请你仔细考虑,如果想通了,我一定厚礼相待,否则,后果自负。”

李思齐看了降书心中有些动摇,但是他的养子赵琦却不愿投降,他建议李思齐向西逃到吐蕃。暂避明军锋芒,倘若大势有变,再图进取,仍不失为中兴重臣。李思齐心有所动,最后同意了,才没因此而投降明军。

对于这个消息,不能说好,也不能说坏,但好面子的朱元璋则很是生气,当天就派人送了旨意让徐达率领大军攻打李思齐。

得知动嘴皮子没用,徐达当即以副将军常遇春和冯宗异为先遣部队渡黄河攻取陕西。经过一日,徐达率大军自蒲州渡河,进据蒲城,逼降元鄜城守将施成,闻讯逃往庆阳(今属甘肃),明军不战而占有庆阳,此后攻打李思齐老巢奉元。

得知徐达已经率大军到达了奉元(今陕西西安),张良弼本来想带兵援助奉元,但听说明朝大将郭兴前来,当即吓得屁滚尿流,一溜烟儿跑了。孤立无援的奉元很快就被占领,守将哈麻图逃跑后,被当地的民兵夺去了性命。此后,明军发现关中一带正在闹饥荒,于是朱元璋派徐达给每户人家送去了救命的粮食,很快就笼络了民心。

十二日,常遇春率部进逼凤翔,李思齐逃往临洮(今属甘肃),凤翔又不战而克。恰好前线传来傅友德攻下凤州的消息,鉴于凤州的地理位置,徐达移军扎营凤州。

由于刚刚攻下凤州,一切还比较了乱,到处都是走动的人马,烧火造饭,搭建帐篷的,擦拭兵器的,四处宣器声不断,显得甚是热闹。

此时的大帐里,徐达正与北伐的一干众将商议下一步的进军方略。

“眼下局面,诸位有何看法?”徐达扫了一眼众人问道。

性子有些急躁的郭英道:“张良弼据庆阳,兵强不如李思齐,就鼓舞士气而言,末将以为还是先取庆阳后攻临洮。”

徐达想了想却是摇了摇头道:“临洮历来为控扼陇蜀的战略要地。秦筑长城以制南牧之患。蜀姜维出狄道以扰关陇,魏人据狄道,使姜维不能得志。唐哥舒翰镇边,宋王韶安抚熙河,均以洮河流域为必争之地,此地更是西通蕃、戎,北界河、湟,民风剽悍,加上物产丰盈,李思齐善治军,万一被他久据此地,收取民心,招兵买马,只怕难以攻克了!”

冯胜附和道:“大将军言之有理,一旦让李思齐坐稳临洮,为患非浅。临洮既克,庆阳必克!”

诸将纷纷点头。

常遇春道:“眼下我大军三十万,自北伐一来,一路攻克山东,河南、大都、太原,虽有险阻,却也十分的顺利,可谓势如破竹,鞑子莫不是闻风而逃,一败涂地,强悍如王保保也是兵败太原,可谓对鞑子打击不小,今日我大军势大,不妨兵分两路,同时攻取庆阳、临洮,早日将鞑子赶出中原,完成陛下的统一大业!”

徐达依旧摇头道:“常兄弟所说,原本也使得,只是,我军将士大半是居住南方,此番前来许多将士水土不服,再者关中被李思齐,张马弼经营多年,不可轻视, 分兵只怕对我大军不利,还是各个击破吧!”

“是啊,这一次鞑子必定是困兽犹斗,可大意不得!”傅友德附和道。

常遇春见众人附和,便也不再说什么。

下一步计划已定,徐达命令大军军西向,一路连克陇州(今陕西陇县)、秦州(今甘肃天水西)、伏羌(今甘肃甘谷)等地。入巩昌(甘肃陇西)后,兵分两路,一路由冯宗异率领,进取临洮;一路由都督同知顾时率领,进取兰州好切断李思齐逃回大漠的去路。

如此一来,明军对临洮形成三面包围之势。

------------

1697章 :士为知己者死

临洮城中,李思齐皱着眉头在大帐里走来走去,他没想到明将如此厉害,一路不费吹为之力,便进据蒲城,逼降元鄜城(今陕西洛川境内)守将施成,厉害如张思道闻也带领大军逃亡老巢庆阳,这个结果是他不曾想到的,当初,王保保兵败太原的时候,他心中还有些嘲笑王保保收取大都无望,还丢了根基,实在可笑,可如今不管是听到的,还是看到了,明军的确是足够的强大,强大到不是他能对付的, 也许只有那个已经死去的人放手一博,或许能赢回来。

他是汉人,对于元朝其实并没有多大的好感,甚至对朝廷的不少的政策大大的痛恨,但这些年来,他却没有生出丝毫的背叛之心,这一切都要归功于那个以及死出了多年的察罕帖木儿对他的赏识,女为知己者荣,士为知己者死,读了一些书的他谈不上满腹经文,却唯独记住了这两句。

此后,他一路追随这个知己,组织之地主义兵,设计袭破罗山,平河南、陕西,遏制红巾军,维护那个将要倾倒的朝廷,这一路走来,他无怨无悔,但察罕帖木儿还是死了,死在两个小人之手,得知察罕帖木儿被杀身亡的消息,那一晚他独自一人喝得伶仃大醉,醒来大哭了整整一晚,那一晚,他告诉自己,绝不背叛,若非如此,他难以坚持今日。

“父亲——?”门外养子赵琦喊了声,将李思齐从沉思中拉了回来。

“进来吧?“李思齐头也没抬道。

一阵脚步声,走进来一个人来,昏黄的烛光映出来人的相貌,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