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506 章(1 / 1)

天下王者 一景之月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持馈饷,倍受信用。为兄调护诸将,因材用人,使之各得其所,不久,陛下任太平兴国翼大元帅,以为兄为元帅府都事,从克集庆。陛下任江南行中书省平章,以其为参议,军机进退,赏罚章程,多由他裁决。后枢密院改为大都督府,为兄兼领大都督府司马,升任行省参知政事。

二十七年,陛下自立为吴王,以为兄为右相国。为兄为其调兵转饷无乏,恢复制钱,榷淮盐,立茶法,开铁冶,定鱼税,国用益饶,而民不困。吴元年,论功被封为宣国公。吴改官制,尚左,故为兄由右相国改称左相国,居百官之首。这一切满朝文武,哪一个不是心知肚明,哪一个敢抹杀我的功勋,如今陛下一统天下,封赏为兄为授开国辅运推诚守正文臣、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师、中书左丞相;封韩国公,岁禄四千石,子孙世袭;予铁卷,免二死,子免一死。封公者共六人,而为兄位居第一。授封制词中更是将为兄比之萧何,这份功勋,这份信任自然引起群臣妒忌,宦海沉浮,可要就此取代我,嘿嘿,只怕是早些了,皇帝怕人结党,满朝文武百官除了我李善长外,刘伯温、杨宪、汪广洋、哪一个不是同样是结党乡邻,想趁机取代我,可又如何,我只用了一个李彬,便将刘伯温赶出了老家,如今虽然重新回到了朝廷,可有何,不过是一个诚意伯,那一个比得了为兄~!“

李存义平日里最为担心的便是刘伯温、杨宪这些人,这些人虽官职比他李家小的多,可偏偏一直不怕他李家,还四处造谣生事,恨不得立即将李家打入万劫不复之地?“

李善长见弟弟面色缓和了不少,沉声道:“你放心,只要我在,想要取代我李家还早得很?“

“嗯,大哥说得不错,当今天下未定,陛下虽是一代雄主,可不能事事躬亲,依赖者唯有淮西将士,以及浙东刘伯温而已以及当初一路追随的旧臣,原本我们李家还有所顾忌,毕竟,浙东集团实力不弱,还有刘伯温、杨宪等厉害的角色,一旦发生冲突,兄长虽不见得吃亏,但也占不到多少便宜,只是,兄长身边除了我以外,唯有剩下一个胡惟庸可用,其他人并不是真心追随,这点才是存义最为担心?”

李善长淡然一笑,道:“这个不必担心,刘伯温虽厉害,但光靠一个杨宪是成不了大事的,若是我眼光不差的话,这杨宪虽有些才干,为人却极为冒进,没了刘伯温,早晚被陛下所遗弃,不足为虑,眼下第一要务,就是伺候好陛下,只有我李家深得陛下的信任,便是满朝文武与我李家为敌,我李善长也不足为惧!“

“这陶凯便是深得陛下最为信任的人之意,对陛下心思多有揣摩,如果我所料不差的话,此时趁着我李家风光无限之时前来,必然是有话要说,此等人物,我们李家如何能怠慢呢?“

“你是说陛下?“李存义心头一跳,李善长的话的确让他吓了一大跳。

李善长不知想到了什么,轻轻一叹道:“自古伴君如伴虎,从来都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汉高祖杀韩信,杀樊哙,当今圣上心思沉重,生性多疑,是高祖刘邦,并不是光武帝刘秀,并不是值得妥靠一生的人,迟早要对我李家动手,不过只要陛下信任陶大人一日,我李家与陶家好生来往,必然从中知晓一些消息,这样一来,要保我焦家福荫不断,倒也不是很难?“

李存义迟疑道:“这个陶大人,他可靠么?”

李善长神秘的一笑,道:“可靠?陛下生性多疑,对自己侄儿,外甥都疑心未消,唯独对此人信任有加,平日与此人说话最多,这些年从一个教书匠,荣升为二品的礼部尚书,足见陛下对他的信任,更难得是他在担当礼部尚书之时,仍旧做起教书匠,弟子遍布天下,就在昨日,我听说了他大力劝说陛下效仿唐宋恢复科举,让天下读做官,从那一刻起,我就是到,此人眼光之独到,少有人能比的少,便是刘伯温也不如他!“

李存义一脸恍然大悟的模样,点头道:“兄长宴请陶大人,就是想与他攀些交情,然后从他嘴里听些什么,好应付皇帝?”

李善长点了点头,道:“正是如此!”

当朝韩国公、开国辅运推诚守正文臣,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师、中书左丞相、参军国事的府邸,气派自然非同凡响,一路走过门厅,回廊,天井到处绿意盎然。两侧是低矮的厢房楼,上下落不都设蠡壳窗户。砖雕门楼,坚实的石柱,细腻精良的雕饰,无比看出李家府邸气派。

大厅轩敞明亮,—抱粗的庭柱下是罕见的木鼓墩(柱础),厅堂内布置着闽南一带的红木家具,张灯结彩,迎送宾客。墙上悬挂着字画,—副对联尤其引入注目,上联是“修竹千干,横扫直扫,扫金扫银扫国币“。下联”小轩一角,日煮夜煮,烹鱼烹肉烹民膏。“仔细琢磨,这对联倒也别有深意。

此时,李家府邸的内阁里,李善长与陶凯对坐酌饮。

^^^^^^^^^^^^^^^^^^^^^^^^^^^^^^^^^^^^^^^^^^^^^^^^^^^^^^^^^^^^^^^^^^^^^^^^^^^^^^^^^^^^^^^^^^^^^

第二更了,今晚还是三更啊,请诸位不要错过了!

------------

1606章 帝心猜疑

两人客气了一番后,李善长知道陶凯此番前来,必然另有话要说,因此倒也不急,不动声色的陪着陶凯喝茶说些闲话,话儿说了一阵,陶凯斜眼瞥了一眼李善长,端起茶杯押了一口茶,道:“相国大人,为我大明立下汗马功劳,今日早朝,皇帝大为封赏,以文人位居六公之首,实乃可喜可贺啊!“

“是么?“李善长的瞟了一眼陶凯,忙提起茶壶给他倒了一杯茶水,不动声色地道:”陶大人说笑了,我大明文武百官,哪一个辅佐圣上,不是尽心尽力劳苦功高的臣子,我有这份封赏,实乃陛下厚爱啊?“

陶凯一叹,放下茶杯笑道:“是啊,我大明文武百官,辅佐圣上哪一个不是尽心尽力,劳苦功高,可谁受到的封赏有大人如此大呢?常言道,福兮祸之所附,陛下不顾群臣反对,对大人赏赐如此之重,恒古未有,按说,这是皇恩浩荡,大人应该铭记在心,只可惜,陛下的心思,只怕未必如此啊?“

李善长心头一惊,他的封赏,他原本就觉得过重,加上为大明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劳的刘伯温,只封了一个诚意伯,俸禄还是伯爵最低的,这个原让他有些担心,这一切是刘伯温弄的鬼,听陶凯这么一说,不由得心提了起来。

心中虽担心,但见识风浪的他不动声色的呵呵一笑,道:“哦,陶大人此话何意?“

陶凯似笑非笑的望了一眼李善长,道:“相国大人难道不知树大招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