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茫然的问。
或许是看萧云是个好说话的主儿,李公公胆子也大了些,咳咳的两声,面上挤出了一丝笑意,和颜悦sè地对萧云道:“不瞒萧将军,今日咱家前来,除了宣读圣旨之外,还要奉了吴王之名,前来迎接萧将军去往吴王宫殿一趟?“
“果然是有事啊,我说这么兴师动众的,绝不会是为了宣读一道什么狗屁圣旨?“萧云心中暗自的嘀咕了声。
“可我眼下有家眷在,一时半会离不开身啊?”萧云有些为难,自己头一次带着三个老婆回家,不亲自送到家门,的确有些说不过去啊。
李公公微微楞了一下,他宣读圣旨不少,从来都是宣读完圣旨后,一听吴王有请,便是那些抱着老婆睡觉,生根半夜的大官都是从穿上爬起,屁颠屁颠的赶往吴王行宫, 而眼前这个人,竟然还要送妻子回家。不得不让李公公楞了一下。
但他毕竟是个人物,否则也绝对不会被朱元璋看重而受到重用,看萧云表情,似乎根本没把吴王进宫的指令放在心上,心中暗自佩服他的勇气之外,也暗暗担心,自己可是奉命而来,一旦被他走了,耽误了吴王的大事,那就是脑袋搬家了,左右环顾了一下,忽然沉声道:“徐将军!”
徐正奉命与李公公一同来宣读圣旨接人,接不到自然要负责任。
听得李公公喝令,忙上前抱拳道:“末将在!”
李公公高声道:“吴王殿下寻萧将军进宫,不得有误,将军夫人便有负责送回忠勇府上,不得有误,否则军法处置?”
“是!”徐正领命而去。
李公公冲着萧云一笑,道:“萧将军觉得可好?”
萧云苦笑了声,你都安排好了,还问我好不好,不好也得好了。其实萧云之所以没有立即反对,实则是有些担心朱元璋,日后李善长就是因为胡惟庸来劝说之时,说了一句:“吾老矣,吾死,汝等自为之”。被朱元璋记恨,以胡惟庸党追问,一门七十余人被杀。他可不想重蹈李善长的覆辙,点了点头道:“那一切随公公的意思便是?“
李公公见他答应,极为高兴,忙做出了请的姿势。萧云苦笑了声对着徐正一番交代后,又从怀中摸出了贴身的一件信物,交给方太平,这才转身与李公公往皇城里走去。
萧云虽然后世去数次南京,但进朱元璋建造的金銮殿还是头一次,眼看位于金陵中心地带的皇城,也不免有些紧张。
朱元璋让李公公带着萧云去往乾清宫,李公公自然不敢怠慢,对着萧云抱了抱拳,便引领着他入了皇城,赶往乾清宫。
乾清宫位于内廷,乃皇帝在紫禁城中居住和处理日常政事的地方。它是后三宫之首,位于乾清门内。
“乾”是“天”的意思,“清”是“透彻”的意思,一是象征透彻的天空,不浑不浊,象征国家安定;二是象征皇帝的所作所为象清澈的天空一样坦荡,没有干任何见不得人的事。
 ; ; ; 一进乾清门,萧云到没有那么紧张了,也不知道是因为吴王行宫刚刚建的缘故,这里并没有后世电视剧的那么威严,反而四处亭台楼阁,参天古木,一花一草因为被精心设计过,少了些灵性,却多了几分雍容华贵之气,萧云虽不知朱元璋这么急着召见自己所为何事,但既来到了这里,不管是什么,总不至于杀了他,不安的心,也慢慢平静了下来。
两人穿堂过厅,不多时便到了乾清宫,一直走在前面的李公公忽然停下了脚步,对着萧云微微一拱身,笑容可掬的道:“萧将军,吴王殿下就在里面等你了,咱家就送你到这儿了,不跟着进去了?“
萧云理解的点了点头,朱元璋对太监极为严厉,登基之初,便颁布一条赦令“为政必先谨内外之防,绝党比之私,庶得朝廷清明,纪纲振肃。前代人君不鉴于此,纵宦寺与外臣交通,觇视动静,夤缘为奸,假窃威权以乱国家,其为害非细故也。间有奋发欲去之者,势不得行,反受其祸,延及善类,汉唐之事深可叹也。夫仁者治于为乱,知〔智〕者见于未形,朕为此禁,所以戒其未然耳“。洪武十七年,朱元璋特意铸了一块铁牌,悬挂在宫门上。铁牌上写着:“内臣不得干预政事,犯者斩。”这时候,宦官的权力跌入了历史的低谷,不仅不允许干预朝政,更不能与官吏串通一气,甚至连给自己置产业的权力也没有。萧云记得在后世看到过,说是明朝初期,有一名老太监,完全是出于一番好意,指出公文中有明显的错讹。朱元璋明知太监说得对,仍然立刻下旨将这名太监逐出皇宫,遣送回原籍,原因是这名太监“干政”了。可想而知,太监在朱元璋时期是如何小心谨慎。
^^^^^^^^^^^^^^^^^^^^^^^^^^^^^^^^^^^^^^^^^^^^^^^^^^^^^^^^^^^^^^^^^^^^^^^^^^^^^^^^^^^^^^^^^^^^^^
第一更送上,请支持哦!
------------
1463章:世间主宰
萧云顺着李公公站在门前的指引,沿着长廊左弯右拐,才看到了乾清门三个大字,轻轻推开房门,一个小太监恭敬恭敬的站在门内,瞧他进来,便笑着对他笑道:”吴王殿下有旨,命萧将军在此见驾。你请进。”
萧云道了个谢,提脚跨了进去。
房内摆设极为简单,除了应有的台架、屏风,照壁,茶几、碟案之外,多得是谍报,数千份谍报堆积如山放在了碟案上,给人一种极重的压迫感,若是旁人一定受不住这种感觉,但朱元璋受得了,不但受得了,还很喜欢这种强大的压迫感,当初若不是被鞑子压迫,他能有今天,所以对这种感觉,他一直很喜欢,甚至有些享受。
但眼下朱元璋没有丝毫的享受之心,反而是有些烦躁,这源于他最近金陵城中,发生了太多让他不痛快的事情,自己手底下的这些官员,竟然在自己眼皮子地下,弄出一个折色火耗、淋尖踢斛来,明目张胆的从百姓手中获取好处,若非自己的密探将这个消息告诉了他,他哪里想到那些平日里在庙堂之上,满口仁义道德的读书人,做了官员,竟干出这等泯灭了良心的勾当,这让他很是愤怒,年少时父母被活活饿死的情景,那些贪官污吏张牙舞爪的摸样,现在想来仍旧历历在目,“太可恨了?“
得知了这个消息,他迅速的杀了这些狗官,可他没想到的是,昨晚密探送上来的密报,今年收缴粮草之时,还有不少不怕死的官,除了用以上两招捞钱外,还巧立名目,征收多种赋税:水脚钱、车脚钱、口食钱、库子钱、蒲篓钱、竹篓钱、神佛钱,胆大妄为到这种地步,听到这些密报,他几乎是暴跳如雷,恨不得亲手将这些官员千刀万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