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39 章(1 / 1)

天下王者 一景之月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卑职李饮冰拜见大人,敢问大人如何称呼?”

那人声音变得沙哑道:“李大人不必问我姓名,我是接到李大人的线报,奉命而来,不知大人可有什么要事要说?”

李饮冰抱拳道:“禀报大人,卑职自接受吴王殿下派遣来到江西,秘密监视朱文正多日,已经查探了确凿的消息,想要禀报给吴王殿下!“说着,将这些时日的所勘查监视的一切,事无巨细一一说了一遍,便是朱文正吃了些什么,会见了什么人,穿什么衣服都说得一字不漏。

那人一直默默的听着,直到说到朱文正在自己的床榻用具上、服饰上都统统弄上了龙凤图案,府第里俨然王爷之尊,还违规占了大量民田蓄了大批奴婢之时,那人眉头才皱了皱。

那人听罢沉吟片刻道:“李大人所说,我一定速速传给吴王殿下,朱文正还需李大人多多留意?“

李饮冰抱拳道:“卑职明白?“

那人不再说话,似乎要走,突然紧紧贴着的身影再一次停了下来,对着李饮冰道:“忘了告诉你,投靠张士诚的谢再兴已经秘密入了洪都城内,此人前来多半有所图谋,还请李大人多多留意?“

“谢再兴?他来了?”一股不安在李饮冰心头涌起:“难道这朱文正当真要造反不成,吴王可是他的叔父啊?”

那人沙哑的声音又起道:“大人的消息,我一定会尽快送给吴王殿下,这件事是吴王的家事,我等管不了,不过这谢再兴秘密前来洪都城,只怕是冲着大都督而来,大人既已知道,还要去好生安排,以后有了事情,需要我等帮忙,可在这小重山留下联络的暗号,我自然会找人与大人接头!”

“卑职明白?”李饮冰躬身抱拳应了声。

一阵风声在身后响起,李饮冰大着胆子扭过头来,雅间空空如也,早已不见了人影,心道:“这人来的好快,去的也好快啊?”

目光重新望向了窗外,小重山的楼下,数十盏次写有灯谜的花灯被王小二轻易的挂上了屋檐,立即迎来了不少人的观望,文人墨客,市井百姓,三教九流,对着一战花灯说说笑笑,指指点点。

李饮冰站在二楼,也能看见花灯,加上花灯上的正楷大字写得也还算周正,一目了然,只见花灯上写着“走马灯,灯走马,灯熄马停步。”几个正楷大字,李饮冰读书不少,自然之道这灯谜说的是北宋王安石妙联为媒的故事了。

王安石二十岁时赴京赶考,元宵节路过某地,边走边赏灯,见一大户人家高悬走马灯,灯下悬一上联,征对招亲。联曰“走马灯,灯走马,灯熄马停步。”王安石见了,一时对答不出,便默记心中。到了京城,主考官以随风飘动的飞虎旗出对“飞虎旗,旗飞虎,旗卷虎藏身。”王安石即以招亲联应对出,被取为进士。归乡路过那户人家,闻知指亲联仍无人对出,便以主考官的出联回对,被招为快婿。一副巧合对联,竟成就了王安石两大喜事。这个故事在江南一带广为流传,成为一些江南士子的羡慕的对象。

^^^^^^^^^^^^^^^^^^^^^^^^^^^^^^^^^^^^^^^^^^^^^^^^^^^^^^^^^^^^^^^^^^^^^^^^^^^^^^^^^^^^^^^^^^^^^第一更送上,今晚四更依旧送上,彻底算是月末了!

------------

1322章:心因为舞而飞

花灯一经挂出,就迎来了不少人说笑,站在最前面两个人,一个一袭白衣,摇着一把纸扇,风度翩翩,在人群里嬉笑中,从店家小儿的手中,接过湖笔,在左侧的一阵花灯上刷刷刷写了“灯明月明,灯月长明,大明一统!”笔法苍劲有力,一看就具有大家风范,笔法一落,便迎来了一阵赞扬的声音。

“这人倒也有些才华?”李饮兵默念了一声这灯联,点了点头,便将目光落在那白衣男子身边的一个人。

那人一身黑衣,光溜溜的光头在灯光的照射下,锃明哇亮,十分的惹眼,那人只是漫不经心的瞟了一眼花灯,便挤了过人群,走到那王小二的跟前,丢了一个眼神,那王小二笑了笑,却一言不发。

李饮冰眯着双眼望了半响,见那光头一溜烟的挤出了人群,朝着洪都的官道扬长而去,除了李饮冰之外,无人留意。

李饮冰看了一阵,聪明他似乎看出了一些端倪,就放下心来,想起刚才那人所言,谢再兴已经秘密进了洪都城,看样子是有所行动了,这件大事他可不敢耽搁,匆匆忙忙出了小重山,往衙门赶去。

经过三个多月的翻修,洪都一战中,被轰塌的城墙,阁楼早已修建的坚固无比,位于洪都城内正中央的大都督,经过大都督的连番催促,与前几日修筑完毕,如今府邸内雕梁画栋,金碧辉煌。走过沿街的门厅,面前是一个天井,绿意盎然。两侧是低矮的厢房楼,上下落不都设蠡壳窗户。亭台楼榭,小桥流水,一派江南府邸气派。

滕王阁是中国江南三大名楼之首[,与黄鹤楼、岳阳楼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阁楼始建于唐永徽四年,为唐高祖李渊之子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所创建,为南方现存唯一一座皇家建筑。李元婴出生于帝王之家,受到宫廷生活熏陶。“工书画,妙音律,喜蝴蝶,选芳渚游,乘青雀舸,极亭榭歌舞之盛。”

永徽三年,李元婴迁苏州刺史,调任洪州都督时,从苏州带来一班歌舞乐伎,终日在都督府里盛宴歌舞。后来又临江建此楼阁为别居,实乃歌舞之地。因李元婴在贞观年间曾被封于山东省滕州故为滕王,且于滕州筑一阁楼名以“滕王阁”,后滕王李元婴调任江南洪州,又筑豪阁仍冠名“滕王阁”,此阁便是后来人所熟知的滕王阁。

“时来风送滕王阁”,滕王阁因“初唐四杰”之首王勃的一篇骈文——《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简称《滕王阁序》)而得以名贯古今,誉满天下。王勃的《滕王阁序》,脍炙人口,传诵千秋。文以阁名,阁以文传,历千载沧桑而盛誉不衰。自王勃的“千古一序”之后,王绪曾为滕王阁作《滕王阁赋》,王仲舒又作《滕王阁记》,传为“三王记滕阁”的佳话。后家韩愈又作《新修滕王阁记》。由此王勃、韩愈等人开创了“诗文传阁”的先河,使之后来的文人学士登阁题诗作赋相沿成习。

楼高六层,而第五层无疑是最为整座楼最为绚丽的一楼,阁楼东壁悬挂磨漆画《百蝶百花图》,这图乃是根据滕王李元婴爱蝶、绘蝶之雅事。据传李元婴擅画蝶,自成一派,画界称为“滕派蝶画”。滕王的蝶画当时非常珍贵,有诗云:“滕王蛱蝶江都马,一纸千金不当价”。这幅磨漆画寄托了今人对“滕王阁”创始人李元婴的怀念。其制作工艺非常精妙:以三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