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回 我们的骑士
整齐的海绵垫铺设在地上,响亮的加油叫好声在周围响起。两个年轻人正身着全套护具、手执塑胶模拟步枪进行刺刀对练。两人你来我往、难解难分,一会儿用刺刀劈刺、一会儿用枪托打砸。终于,“轰隆”一下,个子高一些的战士居然倒在了地上,个子小一些的战士冲上前、用刺刀在对手的心脏上微微一点——表示彻底杀敌。胜负已分晓,个子小一些的战士伸手拉起个子高一些的战士,个子高一些的战士从头盔面甲缝隙间投来一个赞许的目光。两人回头下场。个子小一些的战士摘下头盔,一头金发飘落——是清源茉!
那一边,个子高一点的战士摘下头盔,俏丽的齐肩紫发露了出来。女孩转过身,那是一张俊美但有些木然的脸,目光明锐清澈,她就是紫香。同伴中一个脸膛黑黑的奔尼帽男孩拍拍她的肩膀,他叫杨狻,也就是那位一连二排排长同志。关于两人的故事,金百合学校的朋友们得知后即同情又敬佩,对于紫香百步穿杨的枪法大家更是发自内心的叹服。这时,一边的骆诚福大叔说:“好了,时间差不多了。大家休息一会儿!”伙伴们各自散开了。
这时,郎斌走了过来。茅云溪眼尖看见了,对光源宁露说:“光源学姐,郎斌学长来了!”光源宁露走上去:“你好呀!今天怎么有空来我们这里了?”郎斌说:“来看看大家。练的都还不错吧。”“挺好玩的。”光源宁露点点头,“对了!你和我一起去看看那些战友的训练。”郎斌问:“应该是他们吧,我们的骑士们。”
这是怎么回事?原来,夏令营刚刚开始一星期就出了意外。大家慷慨的股东谢尔盖忽然从幕后走到前排,提议增加一个特殊的项目安排——大家商量了一下,就同意了。于是夏令营里的伙伴多了一项特殊的选修科目——骑兵作战。
郎斌和光源宁露走过树丛,来到一片平坦的空地上,空地仅仅是空地,但这里以前比邻一座广场,把一边的建筑物拆除后面积大了足足一倍多。只见广阔的场地上,布设着各**术障碍,一个个捆成人型草把子高高低低的排列在一边(马刀劈刺的目标),一个个射击用的假人错落有致的排列在墙根底下(靶子后面的墙上堆砌了沙包,防止流弹误伤)。一匹匹骏马驮着一个个骑兵,来回飞驰、挥刀砍杀、举枪射击——好一片金戈铁马、纵横沙场的景象。
远远的,高桥绘韵看见了光源宁露和郎斌,她拨转马头跑了过来,纵身下马,把手中的1840式重骑兵军刀在胸前垂直一树(骑兵的敬礼),骄傲的微笑:“骑兵队正在进行马上劈杀训练,请指示!”光源宁露微笑着还礼:“很好!对了,你们的教官是谁?”高桥绘韵回头喊道:“成连长!!”不一阵,一匹黑马飞驰而至,马上是一个脸膛黝黑的骑兵,他翻身下马、庄严敬礼:“原蓝月独立合作军团,骑兵连连长成高岗。”
郎斌肃然起敬,郑重敬礼:“原来您就是成连长,幸会,幸会。”成高岗笑道:“谢谢诸位好心人,要不是你们的这次夏令营,我和同志们还在天山自然保护区看林子呢、人家本来只有三五个护林员名额,我们愣是挤进去四十几号,自己都不好意思了。”高桥绘韵说:“我们的骑兵队,可谓是有史以来最奇葩的队伍——总共一百二十一个人,就有四十七个教官!”光源宁露笑道:“骄傲吧,免费给你们配私人教练还不高兴。”成高岗说:“有一点没人敢否认,孩子们当中真可谓藏龙卧虎!”说着他指点着训练中的男孩女孩:“你们那位武心桐,不愧是马术冠军出身的,那两——伊丽娜、狄安娜,我看见那两丫头上马挥刀就觉得和我手底下那几个哥萨克兵太像了!后来知道,她俩就是哥萨克!”训练场上,伊丽娜依旧穿着红色哥萨克风衣、狄安娜则是一件钢灰色的。
等一等!武田狄安娜、服部伊丽娜,这姐俩不是日俄混血儿吗?怎么和哥萨克扯上关系了?明确告诉诸位,哥萨克人,压根就不是一个民族——从血统上,这些天生的战士部落有高加索人、乌克兰人、鞑靼人甚至突厥人的血缘。“哥萨克”是突厥语自由人、勇士的意思,当年,俄罗斯大地上的一些农奴、贫民不堪忍受沙皇的压迫逃亡到荒凉的顿河流域等地区,组成了独立的公社、这就是哥萨克的来源。哥萨克人指的就是这种历史文化关系而非民族血缘。
这时,光源宁露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孙海祥师父!只见他身着中国81式迷彩、挥舞汉代环首刀、胯下一匹枣骝马。她问:“哇!孙师傅怎么也在?”成高岗说:“孙师傅本来就是黑鸦党的成员,他不喜欢用枪械之类,就爱用冷兵器。在这里可谓如鱼得水——我们一帮老兵都敬佩他,一天学会骑马、挥刀又狠又准,还有必要时射击一样指哪打哪,可人家就是不太喜欢枪。”其实,黑鸦党当中好些武术方面的优秀年轻人都跑来骑兵队了,骑兵队伍里三种战士的区别一看就能看出来、装备各自不同——成高岗和另外四十六个老骑兵手执中国65式骑兵刀;其他家境好、有讲究的年轻人大多配有自己准备的骑兵军刀或者接近的战刀,伊丽娜的恰西可不用说了,狄安娜用的当然是一阵带在身边的日本太刀,武心桐用的是光源宁露送给她的萨克森骑兵战刀,卓剑玥用的是自己从网上淘来的美国1913年型骑兵军刀、也就是巴顿军刀,小野华子则是从古玩店里买来的英国1908式骑兵军刀——最后是像孙海祥这样的武林人士们,有的用汉环首刀、有的用唐横刀、有的用蒙元战刀、有的用明戚家刀、有的用清代腰刀,总之就是一次中华武林实用刀型的全面展示。后来大家私下里交流时发现唐横刀与明代戚家刀既能马战又可步战,老兵们都爱不释手。
当然,骑兵战士们也有枪械的,就连不爱用枪的孙海祥都把自己的79式冲锋枪背在背上,其他武林伙伴则非常偏爱简单方便的中国56式冲锋枪和美国M4卡宾枪等。成高岗所代表的老兵们依旧坚持使用95枪族等,其他人则各自选择合适的——高桥绘韵喜欢各类手枪、她居然能做到左右手都能射击、左右手都很准;武心桐喜欢RFB无托步枪,左右手都能用;卓剑玥居然一咬牙背了一支M249轻机枪、教官专门为她配了一匹最壮的山丹军马、主要是机枪打起来子弹很费;小野华子让人担心,用的是USAS12型霰弹枪、大家真怕她一开火从马背上震下来;看似温柔漂亮的伊丽娜用的居然是现代版莫辛-纳干狙击步枪;狄安娜用的是锯短枪管的RPD轻机枪。
最初时候,有好些人不太希望这门课程开设,怀疑过骑兵训练有什么意义。可是高桥绘韵站起来说:“我们来这个夏令营,学到的一切其实对于普通学生来说都没有意义!那为什么还要来呢?为了在危难时保护自己,可难道生活二十四小时有危险、有危险就一定用得上军事知识吗?我们更应该学习的是战士的精神,勇气、纪律、荣誉感、团队精神,说浪漫一点,就是古代的骑士精神。而骑兵不就是这种精神的最好体现吗?”于是大家一致支持骑兵队的组建,还推举高桥绘韵做了队长。
还有一些趣事,成高岗等老骑兵们骑着的是从军马场带来的蒙古马、三河马,黑鸦党的伙伴们骑的都是谢尔盖资助的顿河马、布琼尼马,金百合的几位骑着的都是从学校马术社借来的纯血马,武心桐当然骑着自己的白马了。最初,大家对于自己骑着的大洋马挺得意的,可很快发现,老兵们的军马爆烈的简直是没驯服的野兽——那一次,一匹蒙古马把一匹英纯血踢得鼻青脸肿、连连哀求。战马就是战马,老兵们说军马场的儿子马(种公马)可以一蹶子踢死野狼、花豹,黑熊见了也得躲的远远地。此外,老骑兵们的马靴着实让大家羡慕不已,那马靴用上等牦牛皮打制配上钛合金包钢,穿在脚上轻便舒服,骑马作战方便不说,下马跑障碍一样利落。大家得知蓝月军团仓库里还有不少库存,纷纷央求订购,不用多久大伙都穿上了好马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