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关紧。
装过身,笑容已经没了。她到餐厅里随手给自己倒了杯红酒,一饮而尽,然后独自一人坐到沙发上发起了呆。
丈夫的人是回来了,看来心并没有跟着回来啊。
幽幽地叹了口气,她抬眼往窗外望去,一轮皎洁的圆月孤独地挂在空中,泛着清幽的光辉……
034 受罚
夏华的代理局长上任没几天,市教育局就出了一件轰动全市的大事。
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市政府准备教师节表彰一批优秀教师,责成市教育局做好教师表彰的评选工作,尤其要评选出真正德艺双馨的教师,以此作为全市教师的表率。市政府办公室主任亲自给夏华打电话,表明市政府的态度,要求要绝对的公正无私。
夏华不敢怠慢,当即把负责优秀教师评选的人事科科长马一丁叫到办公室,重申了评选工作的原则及意义,要求人事科立即制定出详实可行的方案。
马一丁自然更不敢怠慢,他回到科里马上传达了夏局长的指示,并亲自起草了《优秀教师评选细则》,请夏华过目后,迅速下发到各级学校。
不知道各级学校的评选工作是如何开展的,反正他们在最短的时间内把名额报了上来,马一丁组织小刘大张他们认真审核了相关人的资料后,将名单上报市政府。
也是合该马一丁倒霉,本以为上报后,这件事就到此结束了。但是没想到市政府却把评选的优秀教师名单在电视台全部公示了出来,请全市人民给予监督。电视台第一天晚上9点一公示,市政府第二天早晨八点就接到了举报电话,声称这次评选工作存在着严重的不公平现象,有的学校校长以权谋私自己将自己评为优秀教师,有的教师本来不符合条件,因为与领导关系好,领导直接就推荐上来了,推荐上来的人按说在教育局这里检查时应该能查出来,但是市教育局接受了人家的礼物,所以就睁只眼闭只眼糊弄过去了。
市政府办公室主任一听举报内容,马上给夏华打电话,询问举报人所说是否实情。夏华一听,非同小可,叫来马一丁,一问,刚开始马一丁还嘴硬绝对按评选条件走的,后来夏华把举报人点了名的资料袋拿来一看,果然所说不假,当即脸都气白了,把马一丁好一顿臭骂。
马一丁不敢吭气,只得低着头站在那里受训。
“你都多大的人啦,啊?怎么在这件事上就敢徇私舞弊呢?”
“蝇头小利都能看得上,你怎么做人事工作啊?”
马一丁无地自容,恨不得找个缝钻进去。
其实也怨不得他,被举报的那几个确实不符合条件,所以就通过小刘的关系把人事科的这几个约出去吃了顿饭,饭后每人还塞了张购物卡,吃人家的嘴软,拿人家的手短,后来资格审查时就睁只眼闭只眼了。
市政府办公室主任把这件事给市长汇报了,市长一听,这还了得,连个真正优秀的教师都没办法评出来,还怎么抓全市的教育啊?一怒之下,市长让捎信给教育局,问教育局能不能评出真正的优秀教师,要是评不出来,由市政府组织评,并要求处理人事科的直接责任人。
人事科的直接责任人非马一丁莫属,夏华连夜召开教育局领导班子会议,决定马一丁先停职检查,由张大江临时负责人事科的工作。
马一丁简单收拾了一下自己的东西,就灰溜溜地到隔壁的教育局办公室写检查去了。检查写完了,没有人敢同意他又回人事科上班,所以他只好天天在办公室里看报纸。
人哪,要是倒霉了,喝凉水都塞牙,一点办法都没有。谁让你马一丁今年走了背运了呢?
看着马一丁整天一脸苦相地进进出出,夏华心里还是很解气的:人千万不能自不量力,当个小小的人事科长,就敢向局长叫板,现在怎么样,现世报了吧。
不过,她心里是隐隐同情他的,一个正当好年华的人,正是出成绩的时候,遭遇这样的打击,基本是等着退休得了。
掐指一算,女儿休假的日子已经快要结束了,夏华忙于工作之余,尽量抽出时间陪女儿,变着花样做女儿爱吃的饭菜,恐怕女儿要求吃月亮,她也会想办法摘下来给她吃。
这不,为了一大早她就坐在厨房里包饺子了。
昨天晚上,女儿无意中说起小时候最爱吃妈妈包的韭菜莲菜馅饺子,夏华就记在心里了。早晨四点,她就蹑手蹑脚地起床忙活开了。
这种饺子馅要现吃现做才好吃,要把莲菜先剁碎,再和韭菜以及炒好的鸡蛋拌在一起,图的就是个新鲜。
她先把面和好放在旁边省着,然后择菜洗菜拌馅,等开始包了已经五点多了。
一边慢慢包着饺子,一边想着女儿小时候的一些事情,仿佛昨天还拽着妈妈的衣角走路,转眼间却快变成大姑娘了。时间真是快啊,现在连坐在厨房给孩子做饭的机会也是越来越少了啊。
七点多,热气腾腾的饺子已经端到餐桌上了,丈夫张浩看到桌上的饺子,很惊讶地问:“你什么时候包下的?”
她淡淡地笑了下:“快坐下吃吧,以前咱们不是经常吃这种饺子么?”
丈夫尝了一个,很快伸出筷子就把盘里的饺子吃完了。
“还有呢,我包的多着呢。”她又端出一盘。
然后起身去叫女儿起床吃饭。
“你说你这个人,在家做贤妻良母多好,非要去做什么领导……”丈夫好像从饺子里吃出了什么感受,冲着她的背影说道,不知道是在夸她的饺子还是想起了什么。
她呆了一下,终究没有回头答话。在家做贤妻良母,说得好听,还能回得来么?纵使自己可以回来,孩子呢?丈夫呢?一切还能回到原来的模样么?
果然,女儿看到餐桌上小鸟似的一个个饺子,忍不住雀跃起来,伸手下去抓起就吃,她嗔怪地递上筷子:“慢点吃,没人与你抢。”
女儿顾不上还嘴,吃饱了才意犹未尽地抹抹嘴说:“妈妈,你应该开个中国餐馆,专卖饺子,我在哪都吃不上这样好吃的饺子。”
“那妈妈请假去陪读吧。”她开着玩笑。
“那当然好了,那样我就每天可以吃到饺子了。”
母女俩互相开着玩笑,只是彼此心中都清楚,分别在即,就用这种玩笑掩饰离别的伤痛吧。
女儿离家的日子好像是踩在脚下的一个地雷,一家三口谁也不提那个日子,仿佛一提,那一天就忽然来了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