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9 章(1 / 1)

我本良家妇女 风中人生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研究如何讲课,他肯定不乐意。况且时代不同了,现在的这帮年轻教师追求的不是当教学能手和学科带头人,人家追求的是下班后去哪里享受美味,去哪里消遣,让他或她闭门不出苦苦思索如何上课,估计和关禁闭差不多。

  看看没人报名,夏华并不甘心,她乐于想办法去应对。所以,夏校长就决定制订一些奖励措施,苦思冥想了几天后,一份非常详细的《学校奖励措施》出台了,其中包括物质奖励和荣誉奖励,她愿意把学校的办学经费花在应该花的地方,她要让老师们明白只有多劳的人才能多得。

  几天后的全体教师大会上,她亲口宣读了这份措施,让大家商讨合理还是不合理,所以先把草稿贴到教导处,让大家看后提出修改意见。

  没想到第二天,就有“热心”的教师提出意见了,不过不是口头提出,而是书面匿名写了几句话,明目张胆地贴于《学校奖励措施》的上面,示威似的。

  当教导员把这张匿名信揭下来送到校长室时,夏华扫了一眼,心就突突突地跳了起来。

  022 匿名

  匿名信是打印出来的,上面提到了三条:

  一、要求教师有事请假,那领导有事给谁请假;

  二、校领导的工作大家怎么监督,怎么奖励或惩罚,是否每学期末给大家汇报一次,因为教师有知情权;

  三、每学期的教材回扣和赞助费有还是没有,如果有,花到哪里了。

  这三条条条切中要害,显然不是一般教师所为,应该是了解学校内情且抓住一些把柄的教师,中层及中层以上的领导不排除。

  大概是有教导处钥匙的人做的,因为要贴匿名信的话得等大家都下班了或大家还没有上班前,有可能是晚上来的。有教导处钥匙的老师不多,除过教导员就是总务主任、教导主任、副校长及办公室主任。

  总务主任是个乐呵呵的男教师,即将退休,胸无大志就等着熬日子,应该排除。教导主任是原来的教研组长提拔上来的,夏华亲手提拔的,应该排除。办公室主任是夏华一直当心腹对待的,更不可能。

  那么副校长最有可能,也最有动机和机会。

  天下人分三六九等,有人憨厚忠诚,有人老奸巨猾,有人吃不着葡萄就说葡萄酸,有人吃不着就想办法让大家都吃不着。

  大概他心理不平衡,所以就想办法捣捣乱,也算给夏华一个下马威吧。

  不过毕竟是猜测,谁也没看见确实是人家,也许是别有用心的其他老师呢。比如一个姓马的女老教师就很有可能。女老马也是即将退休的,据说原来也想当校长,曾经和老吴同台竞争过,后来没有如愿,就横看老吴不顺眼竖看老吴讨厌。本来和夏华之间也没什么,但是去年年底的时候夏华把人家得罪了。

  那次学校评选优秀教师,要求至少是教学能手或模范班主任的才符合要求,符合条件的把证书都送来了,所以夏华就进行删选,通知符合条件的人照相,每人照一张喜气洋洋的七寸红底照片,然后贴到橱窗,做了一张大大的光荣榜。其实主要目的是为了宣传学校,让来接孩子的家长看看学校的优秀教师这么多。女老马刚开始也没在意什么,后来光荣榜做出来了,一看和她年龄差不多的几个都帮上有名,唯独没有她自己。

  她心里就有气,不从自身找原因,却从别人身上找原因,但凡人生了气,如果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就会慢慢消气,从别人身上找原因的都会越找越气,所以她找来找去觉得是有人故意和自己过不去。她首先找校长老吴,老吴是什么人哪,一看这情景心想好男不跟女斗,况且去年与夏华早有嫌隙,所以就推托说自己不知情,是教导处一手办的。她又找副校长,副校长也表示不知道。她当然就理所当然认定是夏华故意整自己。不过她没有勇气找夏华,或者觉得自己年龄大了不屑于找夏华,所以就挨个到每个办公室走了一圈,为自己正名,声明夏华纯粹是打击报复老教师。

  夏华开始什么也不知道,后来有好事的教师过来搬弄,夏华才忽然明白为什么女老马为什么忽然不理自己了,就宽慰自己说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随她去吧,反正自己没做亏心事。但是心里异常气愤老吴和副校长的做法,明明开会在一起商定的事情,怎么可以推托说不知道。

  发生了这件事后,夏华在以后的工作中就留了个心眼,干什么不再使劲往前冲了,学会了明哲保身。所以后来开会时,也不像以前一样咄咄逼人,懂得收起尾巴机锋暗藏了。

  现在自己当了校长,女老马应该是很不舒服的吧,所以写写匿名信发泄一下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不过从心里来说,夏华倒宁愿是女老马做的。因为女老马虽然心有怨气,毕竟没有进入学校权利机构,所以她的匿名信最多也就是捕风捉影而已,发发怨气罢了。如果是副校长,那就没这么简单了。

  俗话说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匿名信上提到的某些内容确实是让夏华心惊肉跳的。

  比如说教材回扣问题,上级早就三令五申允许有教材回扣,但必须入账。聪明的老吴就只听上级的前半句,后半句就私自改了,他把书店退回的教材回扣全部送到饭店,结了饭费。本来应该与夏华没关系,但当时老吴极端信任她,所以她就做了那个拿着回扣去饭店结账的经手人,现在想起来都是一块心病,万一被查,老吴自然有责任,但夏华也脱不掉干系。

  再比如说赞助费问题,每个学校每学期都要收赞助费的,赞助费收取对象主要是不在服务范围以内的孩子家庭,要择校就得交赞助费,数目不一,根据情况酌情收取,就是这个酌情酌坏了,老吴酌情的幅度不一样,但入学校账的时候却是一样的数目,那么多出来的那部分呢,老吴当然也不敢入自己腰包,就采取各种战术消化掉,比如旅游支出啊配个笔记本什么的,甚至家里加油的油票也从这里支出。当时夏华不懂,后来参加了科学发展观培训班,才发现这可不就是小金库么。小金库设在哪里呢,设在当时还是教导主任的夏华手里。

  那么严格地说起来,小金库事件夏华是要负责的。如果数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