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有路上去,再回头找他呗。”他说这话时,眼里毫不掩藏嫣坏。
这个底层比之上面容易走多了,就跟人家小区里的地下车库一般,畅通无阻,没有什么小山、石笋的。倒是走了一段路,我们发现了一条宽约两米左右的沟泉,里头的水冒着白气,探手一摸,果然是温的,这里面居然一条温泉。很奇怪,那些白气就一直浮水的正上方,并不向外扩散,我们走在旁边的道上,有如坠云雾的感觉。
就在我正要思虑空气湿度过重的原因是否就是这温泉时,突然不远处传来巨大的落水声,似乎有什么从顶端给摔落下来了。紧随而来的是一声混合了咕嘟灌水的呼救:“救命啊。”我面色一变,推推身旁的人问:“这声音像不像那于秋远的啊?”
陆续气定神闲地答:“不是像,就是他。看来也没你说得那般老实,还是离开了原地。”
真的是于秋远?“那快救他啊。”陆续没动,不阴不阳地来了句:“这水又不深,他自己不会游上来啊。”我们说话间,脚下并没停,已经是走到了落水巨响的位置,透过白气,似看到有个人影在里头浮沉,估计是于秋远也听到了我们的声音,嘶哑着嗓喊:“救我,我不会游泳!我被......”后面那句因一大口水灌入,没听清。
这时陆续才略有动容,却是说:“这世上还有不会游泳的男人?”我受不了他这怪腔,拍了下他手臂,“别废话了,先把人救上来再说。”总算他把背上挎着的包放在了地上,开始有条不紊地脱外套,当外套脱到一半时他顿住了,“小九,似乎不对,那个位置没人了。”
怎么可能?我眯起眼去看,但见刚才还若隐若现挣扎的影子确实不见了,“会不会是沉下去了?”说完自己就先否定了,哪怕是不会游泳,身体的本能都会在水中扑腾几下,不可能在短短半分钟不到内就沉进去,甚至连咕嘟的水泡声都没有传来。
难道这也是折射虚像?不可能。像可以是虚的,声音骗不了人,那落水的巨大声响以及于秋远的语声都是从这边位置传来的。
------------------------
【小通知:由于盗版猖狂,下午我会提前更新防盗章节,在磨铁看正版的各位同学请准时3点来看更新,前面若有新更别购买,假如有人误买了也别担心,请看底下黄框内容,我会留上vip粉丝群的群号,保证所有人都能看到最新的内容。手机用户就是:作者有话说......】
139.八卦配九宫
脑中生出一个奇怪的想法,忍不住拿出来问盛世尧:“你说这五个人会不会与之前沉入海底的那艘船有关?他们或许就是那沉船唯一的生还者,然后当时指不准也遇上了风暴,他们游到这岛上后,找了这个洞穴当避难所,却被天祭台的磁感力引进这个裂层中,从而再也走不出去。”
这是承前启后的奇妙想法,毫无依据,只是从这些物件判断他们是船员,甚至是船长,从而判断两百米外的那艘沉船可能与他们有关联。
盛世尧肯定了我的猜测,他说那艘沉船的模式,确实是明代那种结构,而且还是官用的封舟,意为专供使臣出使外国时乘坐的官船。那艘沉船长约60米,宽15米,深约4米。有二十几个舱室,都是密闭的,舱外有4尺高的遮浪板。船体钉捻后用铁条数十根从底龙骨沿舷板箍到两沿。属具一应俱全,有桅3-5根;橹36支;铁力木舵1具,备用舵2-3具;锚4具,共重五六千斤。还有40个水柜,以保障远航的用水。
这些都是之前他与庄聿下水时,特为清点过,用以确定船只的性质。由此可见,明朝的造船业已经很是发达,比较盛名的事迹就有郑和七次下西洋。
于是,朝代上就与羊皮囊里的航海水罗盘能对上号了。那我的推论基本可成立,盛世尧在断龙石被划开后,没有估错,这个洞穴确实是被当成了避难所,但他没有意料到空间会有裂层,更有这许多玄机。
对罗盘没研究,我也不感兴趣,捡起地上那个羊皮册子看,发现那只是在外封面用羊皮包裹,而里面却是纸张,这种包裹法,使得纸张不但不受潮腐蚀,还保全完整。翻开册子,看了几页,就了解到这是个航海记录册,从陈述角度来看,确实应该是船长的册子。一连翻过去好多页,到最后记录时我发现了端倪,连忙唤盛世尧:“你快看!”
那上面记录的竟是他们几人到这洞穴后的生活。第一天,他们在这洞里来来回回走了几十趟,但最终结果全是回到这里;第二天,他们分层递进了走,第一个人站在原处,其余几人往前,隔上二十米,就再留一个,等到最后一人时他就笔直而走,最后结果一样,那个人在一小时后又绕了回来,看到了最外层蹲守的人;第三天,他们没再走了,而是在这个地方搜寻出路,把石器翻查了又翻查,甚至试图用石块把祭台转动的石盘卡住,但依旧无效。
脑中生出一个奇怪的想法,忍不住拿出来问盛世尧:“你说这五个人会不会与之前沉入海底的那艘船有关?他们或许就是那沉船唯一的生还者,然后当时指不准也遇上了风暴,他们游到这岛上后,找了这个洞穴当避难所,却被天祭台的磁感力引进这个裂层中,从而再也走不出去。”
这是承前启后的奇妙想法,毫无依据,只是从这些物件判断他们是船员,甚至是船长,从而判断两百米外的那艘沉船可能与他们有关联。
盛世尧肯定了我的猜测,他说那艘沉船的模式,确实是明代那种结构,而且还是官用的封舟,意为专供使臣出使外国时乘坐的官船。那艘沉船长约60米,宽15米,深约4米。有二十几个舱室,都是密闭的,舱外有4尺高的遮浪板。船体钉捻后用铁条数十根从底龙骨沿舷板箍到两沿。属具一应俱全,有桅3-5根;橹36支;铁力木舵1具,备用舵2-3具;锚4具,共重五六千斤。还有40个水柜,以保障远航的用水。
这些都是之前他与庄聿下水时,特为清点过,用以确定船只的性质。由此可见,明朝的造船业已经很是发达,比较盛名的事迹就有郑和七次下西洋。
于是,朝代上就与羊皮囊里的航海水罗盘能对上号了。那我的推论基本可成立,盛世尧在断龙石被划开后,没有估错,这个洞穴确实是被当成了避难所,但他没有意料到空间会有裂层,更有这许多玄机。
对罗盘没研究,我也不感兴趣,捡起地上那个羊皮册子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