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疑小说。二分之一在电脑和手机里,二分之一在作业纸、便签、甚至专业课书的封皮上。
第一批读者就是师兄弟姐妹,大家拿着夹满各种纸片的笔记本看到凌晨,把它整理成完整的txt,觉得他比别人多的那20g大脑没白长。
后来,那部作品被发到网上。
再后来,师兄开始写第二部,第三部……
他曾开玩笑地说:“陪女朋友的时间,都用来敲键盘了。”
他每部作品写完,都是一副“老子要收山”的调调,但每次都被大家要求加半胁迫地继续往下写。其实我们都知道,没人能强迫他,他只是舍不得。
嫂子说:“你什么时候给我弄个百八十万的版税呢?”
师兄有空就趴在电脑前,肩周炎了贴膏药,熬夜了吃泡面,一个抽屉里好几瓶眼药水,笑嘻嘻地对她说“我这不是爱好么”,所得的收入大部分都捐了。
嫂子说,她宁愿师兄去游游泳健健身早点睡觉。但是看到师兄完成一部后,那种浑身舒畅的劲儿,拉着她说“老婆,来,咱俩来二人世界”,不免又好气又好笑。
我一直很庆幸家人对我的宽容,如同庆幸没有催更的读者和恐怖的更文制度。不用像师兄那样通宵写文。他说他三十岁估摸着就得肾虚。
师兄算是脾气挺好的一个人,红过一回眼,因为有人质疑他的收入,后来又牵扯到笔风问题。
师兄重压之下完成收官之作,之后封笔了。我们觉得可惜,但是尊重他的选择。他是一个纯粹的作者,一不为钱,二不为名。
每篇文章,小到几千,大到百万,都是作者一个字一个字敲出来的,那种感情,很难形容。我只想说,每个人有每个人写东西的风格,作为读者,可以不喜欢一本小说,可以讨厌一个场景、桥段,可以讨厌一个作者的文风,那么大可转身走开,天下文章何止千万,完全可以找到你自己喜欢的。但是,不应该否认一个纯粹的作者对其作品的诚意,因为他不会把大把的时间、精力和感情耗费在抄袭或者糊弄上。
刚看了两行密室就说抄袭青山刚昌,一看到船就说模仿阿加莎·克里斯蒂,那故事真没法儿写了。
三七六
刚认识的时候,顾先生对我的概念是,乖孩子。后来,变成思维略跳但整体安静的乖孩子。再后来,说我是高龄(=_=)版的思维乱跳,只是外表具有严重的欺骗性。直到有一次,他一直隐隐担忧的猜测成真了……
其实不能怪我。看完电影出来,顺着人/流走。大庭广众之下,他那个能出水的眼神,那个意味深长的笑容,看得我血条直掉……
然后我害羞,害羞,害羞到一定程度,就神经大条了……
我:“想亲我就直说。”
顾魏:“…………………………”
自那之后,顾魏就深深肯定,我骨子里是有一半彪悍霸气的血统的,他就不敢由着性子折腾我了,因为折腾到最后,就说不准是谁折腾谁了……
三七七
炸年糕。
炸好一碟,关火,夹一个,方方的一大块一口塞进嘴里,还没吃,顾魏进来,看到我鼓着一张嘴,瞬间:“哈哈哈哈,仓鼠。”
我:“………………”
三七八
有一次,问顾魏:“化妆好还是素颜好?”
答:“素颜。”
问:“?”
答:“化了妆,亲一口全化学物质。”
我:“…………”
顾魏:“结婚的时候,我嘴里全口红的味道。”
我:“………………”
三七九
书房。我闷头投入而飞速敲报告。
顾魏进来,伸出食指点在我舌尖:“舌尖吐在外面干嘛?”
我炸:“顾魏!”
顾魏笑:“我刚洗过手。”
我炸:“那也不行!!!”
顾魏哈哈大笑。
幼稚!
我一脚踢过去:“一边玩去。”
顾魏抓住我小腿:“我发现你结了婚脾气越来越大了么。”
我努力地想把腿抽回来:“干嘛?后悔了?我以前那是掩盖了真实本性!”
“哦~”顾魏笑眯眯,“那我也可以暴露我的真实本性了?”
我瞬间就惊呆了:“你现在这样还不够恶劣么?!”
顾魏摇摇头。
我:“我要退货!”
顾魏笑眯眯一口白牙:“你敢!”
我〇_〇!…………
作者有话要说: 看文愉快。
一章一曲:
《Si Seulement Je Pouvais Lui Manquer》 From 《Vox Angeli》 By "Vox Angeli"
有同学希望《报告》出版么?
第 74 章
三八〇
整理以前的日记本,发现了一封信夹在18岁那一年,是妈妈在我大学入学的前一天放在我书桌上的。
“孩子,你的人生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我想对你说几句话。
第一,好好读书。不要死读书、读死书。博览群书,学以致用。保持学习的兴趣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应该读书的时候读好书,人生才不会后悔。
第二,好好做人。谦虚恭谨、与人为善。开阔胸襟,目光远大。保持良好的心态和习惯,用积极端正的态度去迎接一切挑战。要永远保持自己的特质,坚持自己的底线。
第三,好好生活。享受青春、珍惜时光。踏实平和,心存感激。保持低调,用心去发现生活中的快乐。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去帮助自己可以帮助的人。
人生就是经营。经营生活,经营工作,经营爱情,经营家庭。学会分阶段制定计划,确定目标,付诸努力,减少惰性,不虚度人生最美好的时光。”
我读完不知道为什么眼睛就红了。
顾魏走过来坐在我旁边:“怎么了?”
我告诉他,我一直记得这封信,却早已忘记了它的内容。大学四年,我一直把它折起来,当做书签,折边被磨得起毛,再又平滑,却从没有想过,打开它再读一遍。如今它已经被压得扁平,我后悔当初只把它视作“母亲”,却没有把它视作“信”,使得它一直在我身边,却又过早地被我淡忘在了记忆里。
年少时的我们,总是不曾在意父母的箴言里那些切切的告诫和期盼。总觉得那只是来自长辈的一番教育训诫,却忽视了那是他们活了半辈子的人生哲学。即使今日读来,仍旧无一字不珠玑。
在此,仅献给依旧年少的你们,希望你们在自己最好的时光,把握最好的青春。
三八一
晚上,窝在顾魏怀里,掌心贴着他的肋骨,他的体温和心跳隔着一层睡衣熨帖着我的情绪。
回来了这么久,我们从来没有谈论过分开的那段时间。
顾魏:“十二月,我去了一次Y市。周末,爸出去买菜,买了两个小时都没回来。回来的时候,带回来一个生日蛋糕。”
从小到大,林老师没有给我买过一个生日蛋糕,他总是很忙,要么忘记了,要么觉得没有必要。
后来我渐渐长大,也就渐渐习惯,再后来,忙碌起来,有时候自己都忘记了生日。
顾魏:“他把蛋糕切成四份,他留了两份,给了我两份。下午我们俩聊天,一边聊,一边看他吃蛋糕。”
从小到大,林老师没有吃过我的生日蛋糕,他讨厌一切甜腻腻的东西。在我很小很小的时候,还因为他吃了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