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提出我每赚一块钱就给我加50美分,条件是我把所有的钱都存起来。结果我变成了一个攒钱迷,连我父亲都没有想到会这样,我走了极端。不要笑(行,你们可以笑我),在我还是个小女孩的时候,我每个礼拜天去教堂前,最喜欢干的事情,就是从报纸上剪商家的优惠券。(你可能要问:是什么样的礼券可以吸引一个十来岁的小姑娘?其中之一就是餐馆的。我和几位朋友不去学校的餐厅吃午饭,而是挤进我那辆红色的四门福特“巡洋舰”——这辆车是我爸爸在一次拍卖会上买下的,从前是辆出租车——哪家餐馆收我剪的优惠券,我们就开着车去哪里。那真是我最开心的日子。)
可是在过去,说到赚钱,我没有多少控制权。我想得到钱,希望为了钱而工作,可是不知道怎么才能赚到大钱,所以,那时候我没有什么钱。
尽管你和我可能对金钱的态度和行为方式有所不同,不过,理解为什么你对金钱会有某种感受,有助于你对于自己能挣多少钱有更多的控制权。我希望你挣到你本该得到的每一块钱。
爸爸的女工
如果你跟许多女性一样,现在拿的钱并没有你本该拿到的多,很可能是你的成长环境一直教育你,伸手要钱很不像样,或没有“淑女样”,所以,你现在感到胆怯、难为情、不习惯,或者不好意思,去告诉你的雇主(或未来的雇主)你希望并应该有一份不菲的薪水(戳到了你致命的理财弱点上了吧!)。
这种童年的感受在你成年后表现为拘谨和不好的理财习惯,然而,这种感受是可以摆脱的。我也是花了不少时间,才学会如何为了得到更多的钱讨价还价或要求提薪,这一点真是有讽刺意味,因为还是个小女孩的时候,我就开始想方设法寻找赚钱的机会了。我得到的第一份“工作”,是为阿林顿体育馆卖节目单(工作一晚上20美元,外加提成),阿林顿体育馆当时是德克萨斯州巡警的大本营。在完成定额后,每卖出去一份节目单,我可以得到四分之一的提成。因为要多赚钱主要靠提成,我在街上叫卖节目单一点也不觉得难为情,有的晚上,我拿回家的钱光提成和小费就是我工资的两倍。第二年夏天,我在一家体育俱乐部的前台工作,每小时4.25美元。那份工作很稳定,可是有件事让我很烦恼:工作好坏没有区别,我要想拿超过基本工资的钱只有加班。尽管我拿到每小时2美元的加班费时异常兴奋,可是从那以后,我只找那些有提成和奖金的工作,只要干得好,就会赚到更多的钱。
对我最具影响的早期工作的经历是当服务生,因为服务生可以争取拿小费,能收入多少钱由我自己把握,这意味着我能最大限度地增加自己的收入。小费反映了我的表现。我有同时应付几张桌子并让每位顾客都满意的能力,还有卖光菜单上那些贵菜的能力,这让我变得更加富有!金钱当然不是我喜欢做服务生的全部原因,我也喜欢那种节奏、身兼多项任务、与顾客建立友好的关系,但要是我的薪水、收获有限,我干这份工作时也不会那么开心。虽然是小小的年纪,我就喜欢掌握自己的经济命运。
拿你该得的(2)
我上大学前已经存了5000美元,父亲鼓励我把钱投资到股票市场上。因为他要教我明白,投资也是赚钱的一个渠道,只要我不把钱花掉,他答应无论我损失多少钱他都赔给我。我作了一番分析研究,挑选了一只股票。我选的是家用仓储公司。当时是1991年,尽管我还没有多少经济头脑,我还是看出了家用仓储公司的连锁店发展迅猛,而且我相信它还会发展。果不其然,到我大学二年级的时候,我拿自己赚到的钱,买了一辆蓝绿色的本田雅阁。很实用也很奢侈——本质上,这相当于35美元的蓝绿色丽诗加邦牌钱包的成人版。
1990年年代中期,我获得了MBA学位,把职业目光瞄准了高科技行业,不是因为我对计算机或英特网特别着迷,而是因为那里钱最多。与我不同,我的许多女性朋友去了她们觉得喜欢的行业。比如,我妹妹,超级时尚迷,去时尚屋“考奇”工作了;(考奇公司是美国资格最老和最成功的皮革制品公司之一。——译者)我的大学室友去了她从六岁起就参加的夏令营作主管;我高中的好友为了圆她电视记者的梦,去了俄克拉何马州一个小镇做记者,年薪只有12,000美元。别人选择的是她们喜欢的工作,而我遵循的原则是对钱的爱好。我想,主要是因为对于我来说,赚钱已经成为生活的一种方式。我在银行里的钱越多,我对自己的事业的感觉和自我感觉就越好。
我是钱迷的另一个原因,是因为金钱让我独立。我的储蓄一直是我经济独立的源泉,独立对于我来说十分重要。很小的时候,我见过母亲的一位朋友结婚20年后离了婚,艰难度日,常为付不起账单发愁;另一位朋友在父亲去世后,一家人被迫卖掉他们的房子,母亲又回去教书,生活水平直线下降。看到两位母亲一夜之间无辜地失去了一切,真是太可怕了。我当时觉得,这是发生在女人身上的最糟糕的事情,我由此深刻地认识了到自足自立的重要性。
等我参加了工作,终于可以自食其力了,我自己养活自己的能力得到了证实。我现在完全有能力把握自己的命运,至少我这么认为。
在现实世界中赚钱:光想赚钱还不够
尽管我想赚钱,尽管我有过工作经历,但对于商谈薪水和加薪的技巧,我还是不熟悉或者准备不足。这是很多女性的通病,因为我们所受的教育告诉我们:要钱是鄙俗或贪婪的表现;我们有时不相信自己的价值,觉得自己要求得太多。莱斯丽?格罗斯曼是女性领导交流协会的创建人之一,那是一家给年轻女企业家传授财务金融知识、帮助她们发展壮大企业的组织。她说,人们以为只要他们从事自己热衷的事业,“金钱就会滚滚而来”,钞票就好像变魔术一般会从他们的钱夹里生出来。她说持这种想法的以女性很多,但现实是,金钱属于那些想方设法、积极主动去追求它的人们。无论这意味着要洽谈起步薪水、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