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62 章(1 / 1)

恐怖广播 纯洁滴小龙 2000 汉字|1 英文 字 2个月前

吃不到你亲手做的面。”苏余杭低下头,闻了一下面香,脸上露出了满足之色。

刘梦雨默然,她的主体意识没有沉睡,因为那个男人为她将所有的事情都做了,主题意识的沉睡是为了其余分意识能够更不受干扰地工作,他一个人做了几个人的活,监视广播,监视生活,监视药引等等等,而她,只需要每天负责百无聊赖。

当初,他是这样和她说的:你给我生了俩孩子了已经,这些事儿总得我来做。

他是一个很虚伪的人,也是一个很恶心的人,这是刘梦雨对苏余杭的评价,一个为了目的不择手段,甚至没有丝毫底线可以言的人,一个,和自己同类的人。

“你不吃,我倒掉。”

面快凉了,刘梦雨说道。

“我吃,我吃。”

苏余杭开始吃面,他吃得很快,吃得很满足,在日本有这样子的一个习俗,吃饭时声音越大,吃相越难看,就越证明你对这道菜的喜爱以及对做这顿饭的尊重。

一个自幼受到超越寻常人文化熏陶的人,这样子吃饭,或许,对于苏余杭来说,也是生平第一次了,刘梦雨记得以前二人还只是普通的听众时,在一个故事世界里,窘迫到吃腐尸的肉,苏余杭居然慢条斯理的用刀将腐尸肉切成薄片当作生鱼片一样一口一口细细品味般地吃下去,且对身边的那几个狼吞虎咽强迫自己将这恶心的东西快速吃饭补充能量的听众很是不屑。

这是一个将格调看得比任何事情都重的男人。

一碗面,不经吃,很快,就没了,苏余杭连面汤都喝得干干净净,然后很没形象地拍了拍肚子,道了声:

“谢谢。”

这些年来,他一直在她身边,他是真正苏余杭的一抹意识,他就是苏余杭,苏余杭就是他,但正如他自己刚才所说的一样,有时候,刘梦雨也恍惚中仿佛将他当作一个独立的人,一个同样叫做苏余杭的普通人。

她体验生活,他就在旁边辅助,她下班,她来接,她画画,他就当摄影师陪同,两个人在无数个场景里无数个不同人眼中都是琴瑟相合的一对,但她和他都清楚,他们两个人,不可能,也没必要。

虽然这条路是孤独的,但两个人都不是怯懦的人,事实上恰恰相反,能成为听众中的佼佼者,已经侧面说明了他们心性之坚强,又以听众之身份去面对广播且站在了广播的对立面,又进一步的证明他们到底是怎样的叛逆者。

这不是寻常中二者所喜欢喊出的“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口号,毕竟只有听众,才能深切地品尝和意识到广播的恐怖,也只有听众,才能真正体会“反抗”两个字所蕴含的真正压力。

“药引子,要熟了。”苏余杭忽然开口道,他是通过另一个负责监视广播的他才得知的消息,但他清楚,她是能够知道的,因为她没有分出去意识,她就是她本尊。

所以,她给他做了一碗面,

这是告别,

可能有些感谢,

也是一种结束。

她想要告别的估计不是自己,哪怕他像是一个普通人一样陪伴了她二十年。

这不是苦情电视剧,纯美的爱情故事和男女之间由浅入深的戏码和桥段不会在他和她二人之间上演,正如她懂他一样,他也是一样懂她。

她是如何绝情,她是如何的自私,她是如何的淡漠,他都心知肚明,她连自己的亲妹妹都可以用完后看着她自己腐烂,对亲情的淡漠乃至于丝毫不存的母性,才是她最真实的写照。

所以,他不认为这碗面的着重点是给他,而是她为了祭奠这二十年看似普通的生活,二十年的枯燥,二十年的乏味,二十年的等待,甚至可以说是,二十年的折磨。

“我今天听到了一则消息,发生在小石桥那儿,一个有精神病妄想症的家伙,把自己锁在了保险柜里,活生生饿死渴死在里面了。”

苏余杭每天都会给她讲一些听到的消息和故事,算是充实一下生活,但今天的这个故事,明显有着不同的味道。

“我一直很好奇,你为什么会对那个姓赵的家伙,这么…………”刘梦雨停顿了一下,似乎是在组织自己的措辞,少顷,她继续道,“情深意重。”

“只是欣赏而已。”苏余杭伸手在桌上轻轻地摩挲着,“一个能够让广播忌惮到要靠生硬地意外去杀死的人。

他曾和我打过赌,说广播不会按照寻常规则收他作为听众,然后他赢了,然后他死了。”

“他是很优秀。”刘梦雨说道,那个少爷的实验,是他们二人实施计划最为重要的一环,甚至,是他们计划的发起点。

“当我得知他的死讯时,我去过他的别墅,看着他憔悴得不像人样的尸体,然后在保险柜里,我看见他留下的几行字,咬破手指写下的字。”

“这件事,你没和我说过。”刘梦雨说道。

“我想等到今天再说。”苏余杭说道,“至少今天可以证明,他的研究,以及我们的计划,已经见到成功的曙光了。”

“嗯,你继续。”

“第一句是:他果然忌惮我。

第二句是:我有种和两位君王并肩的感觉。”

“没有了?”刘梦雨问道。

“还有一句。”

“是什么?”

“尿,真难喝。”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顶点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

------------

第六章 故人归(重修,免费!)

伦敦,下着小雨,气温只有十几度,一个身穿着黑色西装的老者坐在长椅上,前方,是火车站的进出口,在老者身旁,站着一个斯斯文文的少年,少年穿的是阿森纳的球衣,显得有些懵懂和稚气,他就站在老者的身边,不发一言,甚至一动都不动。

一老一少,像是两个雕塑,静静地矗在这里。

也不知道这样等了多久,老者像是从打盹儿中醒了过来,伸手轻轻拍了拍自己身上的雨珠,轻笑道:

“凯瑞,我真的很讨厌伦敦这见鬼的天气。”

“据说,现在小半个中国都很热。”被老者唤作“凯瑞”的少年接话道。

“我记得以前你可不是阿森纳的球迷。”老者调侃道,“真是可惜了。”

凯瑞摇了摇头,伸手扯了扯自己的球衣,“我习惯穿球衣出门。”

英国是一个足球氛围很是浓厚的国度,有着很多支建队超过百年的球队,在当年意甲七姐妹的时代结束后,英超已经一跃成为商业价值最高的联赛很多年了。

这里很多球迷是一代又一代,爷爷带着父亲,父亲带着儿子这样来看球赛的,经常是一个家族祖孙三代都是一支球队的死忠球迷。

而凯瑞的主队,可不是阿森纳。

“她会经过这里,如果你有什么不满意的,可以去和她说。”老者发出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