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客栈老板(1 / 1)

浩然九界 古山居士 1775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第176章 客栈老板

十三山脉,奇景跌出,不说那隐带血色的山石和植物,层峦也是重重,气象万千,各有不同,远远望去,云雾翻腾,一派仙家气象,难怪千百年来,十三山脉中流传着数不尽的奇闻怪谈,演绎着道不完的神话怪事。

萧九歌一念顿悟,心头欣喜,御风而动,逍遥于这片山林之间,看群兽迁徙,观百鸟腾空,十分潇洒。

他神识横扫,将此处走遍,未发现可为阵基之地,倒也不气馁,身子浮动之间,直接出了十三山脉,向西北继续而行。

之前,他在晴雨楼探听到晋国和魅国陈兵大唐西北,蠢蠢欲动,他去往那里,一方面在路上寻找元力丰沛之地,另一方面,他想去边境之处看看,探查一下晋国和魅国的真正动机。

若是两国对大唐开战,他打算在边军之中做一个小小的士卒,体味一下,真正战场上的厮杀。

大唐西北最强雄关,阳关城门紧闭,二十万将士枕戈待旦,昼夜不停地巡逻,警戒十足,随时准备出兵,应对晋国与魅国的进攻。

这一日,三月二十八日。

天气阴沉,似乎想要下雨一般。

阳关城墙上,斧凿刀砍的痕迹十分明显,那是战争留下的印记,传递着无尽岁月的杀伐气息,苍凉而孤单,落寞而悲壮,那是无数年来,无数将士,为了守护大唐子民而留下的波澜壮阔。

萧九歌站在城下,抬头仰望,一种岁月变迁的沧桑扑面而来,竟然给了他一种压抑的感觉。

就算在帝都长安,他也未曾有过这种感觉。

毕竟帝都已经无数岁月没有经历过战争了,而阳关却一直处在战争边缘,这里埋葬了无数将士的尸骨,浇灌了无数将士的鲜血。

换句话说,阳关之悲凉壮阔,是由无数将士用岁月生命堆积起来的。

“这就是无数吟游诗人,文人墨客笔下的阳关吗?”

萧九歌心中轻声念叨,缓步走了进去,融入进出的商旅人群当中。

阳关是一座城,一座兵之城,但是也有百姓居住在其内,但这一次晋国与魅国拥兵数十万,一同扣关,无数百姓面临刀兵之祸,已经被劝离了,但是还有少数人,义愤填膺,要帮主兵士,不愿离开。

而萧九歌先前见到的商人,是自愿给边关将士运送各种物资的。

城外马长嘶,城内百姓的生活却不是那么紧张,或许是出于对守边将士们的信任,那些百姓安然有序,看不出惊慌。

萧九歌很顺利地寻到一家还算不错的客栈,住在了二楼,如普通人一样,并未泄露自己是修者的半分气息。

“老板,我想加入守边的军队,应该怎样走啊?”萧九歌下楼,与那中年老板有一句没一句的开始聊着。

老板中年模样,朴实憨厚,但是眼睛中却透露着经历了岁月而磨砺出的精明和透彻。

老板抬了抬头,打量了一番萧九歌,摇头说道:“客官,这是战场,可不是儿戏,动辄便会死人的。”

他那副表情,十分认真,很认真的劝说。

萧九歌低头看了一下自己那一袭黑色长袍,心中想笑,敢情儿这老板将自己当做那种游历天下的普通富家子弟了,心善之下,提醒自己不要贸然前去。

他冲着那客栈老板一笑,挺胸抬头,大声道:“大叔,此言差矣,国家有难,匹夫有责,现如今,晋国与魅国联手扣关,狼子野心,已现于光天化日之下,我身为大唐儿郎,自当投军,为国,为家,为民,效一番力!”

他这番话,说得慷慨激昂,端得是雄心壮志,为国而战,那中年客栈老板似乎也被感染了,挺直了腰板,眼中精光闪闪,似乎也愿一战。

只是,片刻后,那客栈老板微微摇了摇头,身子也佝偻了起来,不复刚才的模样。

客栈老板望着萧九歌,看了一会儿,终于下了决定,指着门外,告诉了他去路。

萧九歌道了声谢,便出门而去。

客栈老板望着萧九歌的背影,微微摇头,长长地叹了一口气,眼中有悲伤,也有羡慕。

“又一个傻孩子呀!”

从后厨走出一个中年妇女,在这个年纪,脸上已经是皱纹密布,很是苍老,望着萧九歌的方向,眼中满是不解,和痛惜。

客栈老板转身,脸色严肃,十分认真,郑重地说道:“以后,不准再说这样的话了,他们不傻,我们在这里,就像这样,目送了数十个孩子进入了兵营,难道那些孩子都傻吗?我告诉你,他们,没有一个傻的。”

“他们都是我大唐的好儿郎,大好的热血少年,他们有着一腔热血,满腔的赤诚,每一个人都值得尊重。”

“正是有了他们,我们才能如此安逸,才会如此祥和。”

“若每个人都不愿付出,而付出的人却又不被人尊重,不被人感激,还要说他们傻,那我们大唐,迟早有一天会被敌人的马蹄踏平,而大唐的百姓将再无那种安逸的生活。”

“你可曾想过,若有那一天,我们沦为亡国之奴,你还能在这里站着,云淡风轻地评价这孩子傻吗?”

客栈老板越说越激动,眼睛瞪得很大很大,像是要喷出火来了,他盯着中年妇女,扶着旁边的柱子,忽然间剧烈地咳嗽起来,竟然还有血渗出。

中年妇女,一脸惊慌,连忙跑了过来,扶住他,不住地轻轻抚摸着他的背部,轻声道:“我错了,我错了,你不要激动,医生说你不能激动,当年留下的伤绝对不能激动。”

客栈老板轻声叹息了一句,在中年妇女的搀扶下,坐在了椅子上。

他趴在桌子上,忽然间失声痛哭起来。

“当年,那一行人,我最小,因为我最小,他们护着我,硬生生将我给送了回来,可是他们却全都死了,没有一个活下来的。”

“他们最大的也不过才十九,十九岁而已。”

“正值青春,正是大好年华,他们傻吗?”

“他们一点都不傻,相反他们一个个都很聪明,但是他们却选择了赴死。”

第一卷 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