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先化为齑粉。
此时新中国党诸位议员也都得知了消息,众人心中都是百味杂陈,有庆幸孙元起逃过一劫的,有咒骂袁世凯丧心病狂的,有对当前局势忧心忡忡的,当然也少不了对以前加入新中国党表示怨悔的。作为新中国党秘书长,杨永泰此时大声安慰道:“孙委员长之前曾隐约听到袁项城会对咱们不利的消息,所以做了一些准备,但没想到袁项城居然如此歇斯底里,胆敢挟持国会、围攻我新中国党总部!这种人没有被国会选举为大总统,一则说明诸位眼光之明、识人之深,一则说明诸位对国家、对民众的负责。杨度在这里代表孙委员长和新中国党上下对你们表示感谢!
“袁项城胆敢如此胡作非为,充分说明他已经黔驴技穷,只好孤注一掷。然而在诸位的努力下,他孤注一掷也没有取得任何成果,其最终败亡可以指日可待!眼下孙委员长已经发表通电,要求袁项城尽快恢复诸位议员的人身自由。在此情况下,袁项城安敢违背全国名义,逆潮流而动,自取灭亡?所以诸位大可放心,最迟等到明天,大家走出这栋大楼就会看到完全不一样的国度!”
大休息室里先是一片沉默,然后相互之间开始窃窃私语,讨论国家政局究竟会走向何处,很快就变得人声鼎沸。
李肇甫悄声问身旁的杨度道:“皙子先生,你觉得袁项城接到百熙委员长的声明,他会如何答复?”
听到李肇甫的问话,杨度摇着折扇漫不经心地答道:“谁知道呢?”
其实杨度心中对孙元起迁延24小时的举动还是颇有异议的。在他看来,只要暴徒一包围国会和新中国党总部,孙元起就可以通过广播认定他们是陆军第三师,然后发表一同谴责电文,随即飞机就对京城内外展开轰炸,不让袁世凯命丧当场,也要吓得他逃出京城。简单粗暴直接!何须要像现在这般先礼后兵?
------------
四六八、百丈游丝争绕树
到底该如何答复孙元起的声明呢?袁克定现在也是愁肠百结。
之前袁世凯活蹦乱跳的时候,袁克定可谓豪气干云目无余子。在他看来,孙元起就是“山野村夫”(《三国演义》中张郃骂诸葛亮语)、“卖履小儿”(曹操骂刘备语),汤寿潜则是“皓首匹夫,苍髯老贼”(诸葛亮骂王朗语),其余蒋志清、赵景行等辈,不过“插标卖首耳”(关羽评颜良语)!那时候他恨不得代替父亲执掌权柄,然后横扫**,兼并九州,身经百战,雄视万国!
现在袁世凯如他所愿,安安静静地躺在床上一动不动,昔日麾下的将帅谋士都对自己俯首帖耳,自己可以随心所欲地发号施令,这一刻似乎天下都在掌握之中。然而当他接到孙元起类似于最后通牒的声明时,心中却彷徨无计根本不知如何应对,才发觉大总统这个位子并不好坐!
他只好向身边的阮忠枢问计道:“孙元起那厮居然发表声明公然挑衅我大总统府权威,并要求我们在二十四小时内做出回应,真是狂妄至极!斗瞻先生,我们该如何回复才好?”
阮忠枢此时也不敢信口雌黄,惴惴地答道:“大少爷,兹事体大,我看最好还是请燕孙秘书长、芝泉总长、智庵先生等回来从长计议,毕竟一人计短二人计长啊!”
之前为了拉拢掌有军权的段祺瑞,袁克定故意让梁士诒吃了排头。现在阮忠枢却建议他请梁士诒过来商议事情,所以心里颇有几分不太愿意。但是要只请段祺瑞、赵秉钧等人而不请梁士诒的话,肯定梁子会结得更深。他坐在袁世凯常坐的椅子上沉思良久。犹犹豫豫地说道:“燕孙先生现在忙着国会那边的事情,一时半会儿恐怕抽不出身吧?”
阮忠枢似乎看出了袁克定的为难之处,急忙说道:“大少爷,眼下如何应对孙百熙的步步紧逼才是最紧要的事情。国会已被我兵重重包围,谅那些手无缚鸡之力的议员也闹不出什么风浪来,那边的事情完全可以缓缓,反正早一刻晚一刻都无伤大雅。您在这里坐镇分不开身。不如就由在下替您跑一趟,请燕孙秘书长回来议事?”
“也好!”既然有人主动请缨,袁克定自然愿意就坡下驴。
谁知阮忠枢出门不到半个小时就转了回来。面色也有些不大好看。袁克定急忙问道:“斗瞻先生怎么这么迅速就回来了?发生了什么事情?难道梁燕孙对你出言不逊?”
阮忠枢低声道:“大少爷,阮某在国会那边得到确切消息,说是包围国会的官兵得到燕孙秘书长的暗示,已经允许外间向国会中运送饭菜、饮水、衣物等。议员们得知外间消息后都闭口不再谈选举总统之事。转而声讨起大帅来。所以在下刚到国会顾不上见燕孙秘书长,就赶紧回来向您报告情况!”
袁克定大惊:“你的意思是梁燕孙——?”
就在此时,门卫来报:“大少爷,赵智庵赵先生前来拜访,声称有紧急要务呈报!”
袁克定好像抓到了救命稻草,连忙说道:“快请,快请!”
赵秉钧兴冲冲地走了进来,却看见阮忠枢也在座。神情不禁一滞。阮忠枢倒也识趣,连忙起身告辞道:“大少爷。阮某家中还有些琐事要处理,暂且告辞,还请赎罪!”
等阮忠枢走后,袁克定急忙问道:“智庵先生,到底是什么紧急要务?难道又发生了什么大事?”
赵秉钧凑到前去,从怀中掏出几页纸来递给袁克定:“大少爷,您不是委托赵某与日本驻华公使山座圆太郎先生沟通,看看能否达成借款协议么?赵某领命后迅速与山座公使联系,结果他对中国政府以武力平定孙百熙叛乱非常赞同,慨然应允借款购械,答应双方只要签署协约即可马上拨款。这是他拟定的协约条纹,请您过目!”
自清末以来但凡与外国签署条约,怎么也得来回磨叽上好长一段时间,少则十天半个月,多则半年一年,甚至三五年的都有。比如袁世凯代表民国政府与英、法、德、俄、日五国银行团签署的《中国政府善后借款合同》,前后就长达一年半时间。袁克定虽然有些纨绔,但毕竟在官场上打过滚,又跟在袁世凯身边观摩学习那么长时间,见识还是有的。
袁克定记得自己下午四五点才给赵秉钧下达命令,现在不到晚上十点,日本公使居然就拟定了协约草案。这未免太过神速了一点!所以他情不自禁地反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