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检查一番,发现信封的邮戳确实是寄自中国,论文的署名单位也是中国的经世大学,再认真阅读这篇名为《关于遗传学未来发展的几点展望或猜想》,发觉里面新造的单词和科技术语层出不穷,也大有约翰逊博士的风格。
翻来翻去看了几回,依约就是约翰逊博士的论文。不过为了保险起见,《sce》杂志社还是本着“小心无大错”的原则向孙元起发电报询问论文真假。当然,他们不会傻呵呵地问道:“约翰逊博士,我们收到一篇名为《关于遗传学未来发展的几点展望或猜想》的论文,是不是你写的?”而是很客气地告诉道:“约翰逊博士,论文已收到,正在排印。”如果论文就是孙元起写的,回电或许只是简单的“谢谢”;若是他新近没有写过论文,肯定会迅速回电质疑。这是一种委婉的求证。
在得到孙元起肯定的回答之后,《sce》杂志社立即抽掉原先准备付印的论文,替换上这篇长达六七十页的论文。因为时间紧迫一时半会儿找不到合适的评论员,杂志社的编辑只好亲自出马,在文章前面加上一段简短的按语:
这篇伟大的论文是当今最杰出的科学家扬克?约翰逊博士的最新著述。
自1898年以来,约翰逊博士便以其超凡的精力、过人的智慧、敏锐的洞察力在化学、物理学、天文学、电子学等诸学科做出了划时代的贡献,甚至凭借一己之力创立了相对论、量子力学、计算机科学、软件工程、超导科学等诸多全新的研究领域,其在学术上的伟大业绩有目共睹。
数年前他开始投身政治,积极推动远东的教育事业发展。他的这番举动曾引起全世界科学界的广泛批评,认为他从政是科学界的巨大损失,其后果足以影响当今的科学发展。也有人认为,他的才华已经耗尽,和牛顿爵士一样选择从政无疑是明智之举。
在经过数年的沉寂之后,如今他终于推出了这篇伟大的生物学论文。他用铁一般的事实击碎了流言蜚语,证明自己不愧是继伽利略、牛顿之后最杰出的科学家,也是我们这个时代几乎唯一的百科全书式的大科学家!
在这个鸿篇巨制中,约翰逊博士以其一贯令人惊异的思维向我们刻画了遗传学的本质,即基因的结构和功能、遗传物质的传递与变异、遗传信息的实现与表达等;并进而描述在未来一百年内可能实现的技术以及如何实现。这些正是生物产生以来赖以生存、繁殖、发展的根本,也是几千年来人类一直孜孜以求的知识。毫无疑问,这篇论文将深刻地影响我们的生活和世界,乃至我们人类本身。
或许有人会质疑这篇论文观点的正确与否,这是一个难以回答的问题,不过至少目前的所有研究都已经证明了这篇论文观点的正确,或者说这篇论文的理论可以准确解释目前的所有研究。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到另外一点,那就是自1898年以来,几乎约翰逊博士提出的任何理论和观点,只要能被现在实验证明的,都被实验证明是正确的。即便文中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又或者将来证明这篇论文通篇都是错误的,依然无损这篇论文的伟大之处。这也是我们迅速刊发这篇论文的根本原因。
论文长达数十页纸、新科技术语层出不穷都是约翰逊博士的一贯风格,这些不应该成为生物学研究人员阅读这篇文章的障碍。
当一名生物学家最初接触这篇论文的时候,或许你会觉得它实在是太长了;但当你阅读完的时候,就会感叹为什么只有短短的几十页,而不是更长。我们甚至有理由相信,几十年后依然会有人这么感叹。(未完待续……)
ps:今天家里有人生病,心情繁芜,胡乱信手码了三千字,乞求见谅!
------------
三九三、亦选功夫亦选奇
《sce》杂志社似乎料到论文一旦问世就会出现洛阳纸贵、一册难求的情况,在排印完该期杂志之后,立即着手安排出版论文单行本事宜,并组织生物学家对论文进行全方位解读。
约翰逊博士虽然在科学界声名显赫,但对于生物学家来说,也就是声名显赫而已,论及在专业内的影响力甚至不如他的太太赵景惠。究其根源,就在于赵景惠的药物学研究与生物学关系颇近,而孙元起专注的化学、物理学、电子学、天文学等与生物学几乎是井水不犯河水 ”“ 。很多生物学家接到邀请的时候,心里都不禁冷笑三声:想玩生物学?你也配!
生物学几乎是人类所有学问中历史最悠久的一门学科,早在人猿相揖别、甚至在人还没有成为人之前,人类就在不断地认识周边的生物,只有准确分辨哪些动植物可以食用、哪些动植物存在危险,合理的趋利避害,才能更好地保存性命;在豢养牲畜、种植作物的时候,只有准确地掌握动植物的发育规律,才能获得更好的收益。
经过成千上万年的积累、无数人的摸索,生物学已经发展得相当完备,学科壁垒也相对难以打破。用句恶俗的话来说:生物不是你想玩,想玩就能玩!不过碍着约翰逊博士的偌大名头以及《sce》杂志社的盛情邀请,他们还是耐着性子看了下去。
孙元起本身对遗传学的了解就仅局限于中学生物课本以及新闻媒体上的只言片语,论文中描述、猜想的部分远大于论证、数据的内容。虽然新造的科学术语不少,但总体上却非常浅显易懂,阅读和理解起来都不是难事。随着论文一页页深入。大家的脸色都逐渐凝重起来,开始不时陷入沉思:
什么,遗传物质是核酸,而不是蛋白质?通过肺炎球菌的类型转换实验以及噬菌体实验可以验证?
什么,dna是双螺旋结构?可以通过dna结晶的x衍射照片来证明?
什么,癌症的形成是因为转化基因(癌基因)突变导致的?转化基因在人类和其他动物基因组内一直存在,担负着正常的生理功能?
什么。不需要雌雄交配,不需要精子和卵子的结合,只需从动物身上提取一个单细胞。用人工的方法将其培养成胚胎,再将胚胎植入雌性动物体内,就可以孕育出新的个体?
……
生物学家们越看越震惊,有些甚至迫不及待想带着论文回到实验室。验证孙元起在文中提及的一系列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