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15 章(1 / 1)

重生之大科学家 何事公 2000 汉字|10 英文 字 2个月前

起身相迎。在拱手问礼的瞬间,孙元起打量了这两人一下:荣庆面容严整,想来是个持正守旧之人。虽然荣庆也算的上容貌堂堂,可他站在那里,却显得渺小许多,光彩全被边上那人所掩盖。所以孙元起更多的是审视这位“对不起‘中国人民’”的窃国大盗。

袁世凯是个一米五几的矮胖子,五短身材,颈粗腿短。传说中,他是“西山十戾”之一的蛤蟆精转世,看这身材,确实比拟得很到位。可是人矮,不代表气场小!红朝太宗也是个矮子,可是人家到哪儿都镇得住场面的。面前这人也是这样。如果说世界上真的有所谓的“王霸之气”,孙元起相信,面前这个人身上便大量蕴含。

只有这样,他才能在十三岁时就写出了“大野龙方蛰,中原鹿正肥”的联句!

只有这样,他才能在二十三岁就以“驻扎朝鲜总理交涉通商事宜大臣”身份驻藩属国朝鲜,协助朝鲜训练新军并控制税务!

只有这样,他才能在三十出头的时候就让晚清重臣李鸿章写下“血性忠诚,才识英敏,力持大局,独为其难”的评语!

也只有这样,他才能在手下聚集徐世昌、段祺瑞、冯国璋、王士珍、曹锟、张勋、段芝贵、唐绍仪、李纯等一大批清末民初的杰出人物!

寒暄已毕,各自坐定。荣庆和孙元起没什么交集,孙元起跟荣庆也没什么好谈的,说了“今天天气哈哈哈”之后,相对无言,只等着分分钟后荣尚书端茶送客,自己便溜之大吉。谁成想袁宫保却对于西方科学兴致浓厚,拉着孙元起问东问西,一时半刻脱不开身。荣庆虽然心中有事,却不好在袁世凯谈兴正浓的时候硬把孙元起赶出去,只有假装洗耳恭听的样子。

看着荣尚书不时飘过来的眼镖,孙元起心中暗道一声“苦也”:估计荣庆和袁大头准备谈些私密事,结果被自己搅黄了,如果自己还不识趣地赶快溜号,以后的小鞋可就有得穿了!

正准备起身告辞,袁世凯忽然问道:“百熙,你在西洋多年,你说说,君主立宪在我大清行得通么?”

这一问,让边上喝茶看热闹的荣庆大吃一惊,心中暗道:“看来,这袁慰亭早就知道我的意图啊!”孙元起也愣住了:咱们不是谈科学么,怎么扯到政治上来啦?

见两人都目光灼灼地盯着自己,孙元起只好含糊地答道:“晚生从小学习理化,对于政治实在是一窍不通,不好乱讲啊!”

袁世凯丝毫不以为意:“百熙没听过‘旁观者清’的话么?没准你们这些局外人,看得反而比我们局内人更清楚呢。如今只有我等三人,请君姑妄言之!”

孙元起心中有些愤愤,你们两人有啥私密的东西不能好好说?干嘛要把我扯进来!再怎么说,哥哥我也是过来人,你以为我不知道六年以后大清就玩完?老虎不发威——你当我是hello kitty么!

当下伸出左手,做了一个“六”的手势:“晚生妄言,君主立宪在我大清行通行不通,六年以后自会分晓,请袁宫保、荣老前辈到时候验取。二位大人位高事冗公务缠身,晚生不便叨扰,就此告退!”

------------

一一三、怅怅莫怪少年时

一一三、怅怅莫怪少年时

从荣庆府邸回来,孙元起颇有些怏怏:今天所见三个官员,一个副首相、一个部长、一个省长,都是国家要员、精英中的精英,可他们要么昏聩不通时事,要么勾心斗角玩深沉。如此朝廷,不亡何待?

不过这种郁闷没有烦扰孙元起多久,因为薇拉含羞带笑地告诉他一个好消息:“你又要当爸爸了!”

尽管已经身为人父,孙元起还是被这个甜蜜的喜悦撞晕了头。

孙元起作为独生子女那么多年,小时候总想有个兄弟姐妹,能在开心的时候陪着自己一起笑,伤心的时候陪着自己一起哭,共同品尝人生的酸甜苦辣,见识世间的悲欢离合。可在那个“宁可血流成河,不准超生一个”的时代,这个梦想注定难以实现。长大后,心里也经常会想,如果条件允许,以后自己一定要生两个宝宝。

来到大清,既没有残酷的减丁国策,也没有先进的乳胶工艺,家庭规模大小,完全取决夫妻二人的能力和努力。这就为孙元起圆梦创造了优渥的前提条件。当然,家里要是五个以上的小孩,那就有些夸张了,总体还是两三个为佳。尽管念祖有个哥哥,不过却在遥远的异国他乡,一年难得见上一面。如今有了弟弟妹妹,想来他未来的生活会变得更加多姿多彩吧。

听说薇拉已经有了三个多月的身孕,孙元起又有些自责:这段时间,先是去敦煌考察,回来又忙学校里面的事务,完全没有顾及薇拉的身体,连有身孕都不知道,自己这个丈夫真真是不称职的!

有了一次经验的薇拉却丝毫不以为意,依然照常去实验室做实验、下试验田看庄稼长势。孙元起少不得嘱咐老赵家的在边上帮忙照看下。

过了没几日,左功先便带着一位三十多岁的俏丽妇人回到经世大学。

初次见面时,孙元起以为是左功先的母亲,心里还暗暗喟叹驻颜有术。等听了左功先介绍才知道,原来此人是他的姨娘——也就是他父亲的二房太太。因为是儿子的婚姻大事,如果父母亲自前来,那必然是走六礼的第一道程序“纳采”了。左家为了慎重起见,便先派这位沈姨娘过来看看情况。

孙元起一想,这也合情合理,便先安排两人在校园里住下。

通过两下沟通,决定在孙元起家里让沈姨娘与赵景惠见上一面。尽管意思就是这个意思,双方都心知肚明,偏偏过程不能这么直接,因为就样体现不出我中华文明的中庸含蓄之美来。根据事先的设计安排,沈姨娘先假装到孙元起家拜访孙太太,谈话之时,赵景惠端着茶水出来,假装与大家添水,这一出一进之间,便把亲事给“相”了。短短的几分钟,就决定了这门婚事的成败,多少有些儿戏。可这就是风俗,容不得你反对。

选了个黄道吉日。日上三竿的时候,打扮一新的赵姨娘晃动着三寸金莲,走进了孙家小院。

虽然孙元起是媒人,左功先更是男方,可这场热闹的盛宴,主角注定是以沈姨娘为首的一群女性,孙、左二人别说入场,连当观众的资格都没有。薇拉如今用中文日常交流已经没问题,然而到了这个体现中华传统婚礼民俗的场合,只能沦为配角中的配角。为此,孙元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