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98 章(1 / 1)

重生之大科学家 何事公 2000 汉字|3 英文 字 2个月前

怀里掏出一张纸,恭敬地递到孙元起面前:“先生,就是、就是想请你在上面签个字……”

孙元起接过来,却看到标题是《全国学界反对美利坚续约之公开宣言》,连忙往下读去。

原来在鸦片战争之后,大批华工被淘金等幌子诱骗到了美国,担负着垦荒、修路、开矿等极为繁重的劳动,促进了美国的繁荣。同治、光绪年间,美国发生经济危机,美国为了摆脱困境,开始煽动排华。光绪二十年(1894),美国迫使清廷订立了《限禁来美华工保护寓美华人条约》,对赴美华工作了种种苛刻的限制。此约以十年为期。

去年年底,条约期满,清政府在广大华侨和国内人民的呼吁下,向美国提出了修约的要求。美国断然拒绝废约,并要求续订新约。由此激发了反对美国排华、抵制美货的爱国运动。在本年5月,上海商务总会决定以两个月为期,如美国强我续约,则联合全国誓不运销美货以作为抵制。运动以上海为中心,迅速波及全国许多大中小城市,并得到了海外侨胞的大力声援。工商业者、学校师生和各界群众组成了各种爱国团体,举行集会演说,商家不进、不卖美货,人们不买、不用美货,码头工人不装、不卸美货。

孙元起现在手中拿的公开宣言,就是由教育界团体拟定的。

看着孙元起颦着眉头,潘咸心中惴惴,干笑着解释道:“全校就数我点儿背,那么多人抽签,结果让我给抽着了,嘿嘿……我也不想来,他们非说我胆子最大,死活要我来,我也没辙,只好来了……”

“你不是胆子大,而是脸皮厚!”孙元起看完,边签字边调侃道。

看孙元起签了字,潘咸大喜过望,眉开眼笑地接过纸:“谢谢先生!谢谢先生夸奖!”

说完,一溜烟地跑出校长室。

孙元起在他走后,也是大喜,正好比瞌睡遇上枕头,当下便给mit、耶鲁去信,表明自己坚决反对美国政府要求续约的立场:

此条约一天不废除,作为“劳工”之一的自己,就一天不踏足美国领土。

------------

一〇一、浪迹南云真万里

一〇一、浪迹南云真万里

发完电报,命人赶紧收拾好行囊,乘着五月天气不热,赶紧前往甘肃考察。作为校长,七月份学生的毕业典礼可不能缺席。

估计这一趟来回怎么也得两个月,该准备的东西可不少。学校里面的很多事情也得要事先做好计划,比如图书馆和留学生院的建筑,比如留学生招生考试试题,免得走到半路上再折回来,那就恼人了。

动身前一日,孙元起进了趟城,一是把考试试题送给外务部,二是向叔祖父告别。老中堂大人听说要去甘肃,眼睛一瞪:“百熙,你就这么一走俩月?”

孙元起心想,这学校的事情,已经安排妥当;留学生相关事宜,也告一段落,貌似没什么事情啦?当下点点头:“嗯,事情都安排妥当了,差不多两个月就能回来。”

“那你上折子请假了么?”老大人拈着胡髭问道。

“……”孙元起真还没想这档子事儿,嗫嚅道:“一直以来,都不用请假的呀!这还用请假?”

说来也是,孙元起从光绪二十八年出任国子监博士厅博士开始,到现在已经三四年了,哪回不是想出国出国、想休息休息,还从没向谁请过假,也没有听说要请假。

“以前?以前你的那些品职,其实算不得真正的官,不过是挂着品衔办差罢了。执行差遣,自然有上官发调,不用向朝廷告假。”老大人慢条斯理地给孙元起普及大清官制常识,然后声调一转:“如今,你任翰林院侍讲学士,乃是朝廷命官,虽然差事清闲,不用日日到院中点卯,却也不能随便离京的!照你这样,一去俩月,又不告假,与逃官有何区别?遇到御史纠察,轻则开缺,降级罚俸;重则革职查办,永不录用。这些,你难道不知道么?”

孙元起听得满头汗水,原来官场还有这些规矩,自己闻所未闻,只好老老实实地回答:“这些,真不知道!”

挨了老大人一番训斥,只好老老实实写份折子,说明自己要去西北考察,申请告假俩月,递进宫里。第二天上午,折子就发还回来,上面有慈禧的御笔朱批:“另有旨意。”

果然,下午的时候就有太监前来宣旨:“命翰林院侍讲学士孙元起往西北陕西、甘肃等处公干,考察兴办学校、洋务诸事宜,谕令沿路地方州道府县予以保护,不得玩忽。此谕。”

除了给太监塞了一封银子时感到别扭外,领到圣旨总体感觉良好:有了这道圣旨,路上的安全和饮食再也不用担心。想来是自己给慈禧老奶奶节省一百万两银子,她便投桃报李,给了自己个好处。

一旦有了安全保障,孙元起的心思又活泛开了:要不,趁着这个机会,把西北之行变成学校的一次实习?反正现在经费不成问题。把主意跟罗振玉他们一说,他们都拍手赞成,连卢弼、爱因斯坦这些年青老师也有些心动。商量一回,最终决定带上教育系、历史系、化学工程系、生物学系、地理学系等五个系的学生,再有部分老师,以及部分随从保镖,一行近百人,在五月上旬浩浩荡荡地离开了大学。

行前,孙元起已经做好准备,代步工具是马车,往返所经过的线路不同,大体上是每天走六十里,走两天休息一天。在一些比较重要的地方,或者天气不好时,可以多休息几日。

为什么带那五个系的学生?孙元起有自己的考量:经世大学的学生,要经世致用,学以致用。所以学生要走入社会中,进行实践,与自己所学习的知识相印证。教育系学生,要调查西北地区的教育情况;生物系学生,要收集西北地区的动植物标本;地理系学生,要考察西北地区的地质地貌,绘制地图;化学工程系学生,要查找各种矿物样品;历史系,要搜集拓印各地的金石文字和图书方志。按照规定,每位学生每天都要写考察日记。考察结束后,每人还要完成一篇考察报告。

学生都是二十岁左右的小伙子,平日里难得有这种集体外出的机会。这种类似春游的实习,无疑让他们接触到更广阔的社会,也让他们有些严肃的表情恢复了活泼。在马车上,大家围在一起或谈天说地,或读书论辩,不时传来一阵阵笑声。偶尔,有学生发现一种新奇的植物,或者一块无名的墓碑,大家一窝蜂跳下马车,围在那里,指指点点。

孙元起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则,不欲和地方上的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