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伯格曼太太在家逗弄小念祖。
见到孙元起,伯格曼太太大为欢喜:“扬克,来来来,快进屋!我们知道你到了美国,这些天还一直在说你什么时候过来呢。这是亚伦,你抱抱,看看他还认得爸爸不?”
孙元起爱怜地抱过小念祖,仔细审视:小东西已经十个月大了,漂亮的大眼睛和蓝瞳孔明显来自母亲,而剑眉和黑头发则是遗传自父亲。见到眼前的陌生人,小家伙有些吃惊,张着的手臂胡乱挥舞,嘴里嘟哝着一些不知所谓的语音。
本来还以为父子连心,就此熟识呢。结果没抱一分钟,小家伙就厌倦了,在怀里扭来扭去,四下寻找外祖母,一连串的“no—no——”随之就冒了出来。孙元起还待安抚,小家伙尖利的啼哭声便响彻屋内外。伯格曼太太只好连忙接过手。
孙元起很是尴尬。坐了片刻,莉莉丝从街上回来,又是一番亲热不提。
到了傍晚时分,伯格曼太太在厨房准备丰盛的晚餐,莉莉丝则在楼上哄小念祖睡觉,只剩下孙元起坐在客厅里喝咖啡。百无聊赖中,随手拿起桌子上的一摞报纸,翻阅起来。
这段日子,正赶上马萨诸塞州州长选举,报纸上连篇累牍都是各位参选人的施政纲领,不时再曝光一些参选人的丑闻,闹得不亦乐乎。孙元起看着看着,突然看到某人的竞选口号,那是用粗大的字体印成文章标题:有用的政府改善大家的生活!
自从刘斌提出“有用论”以来,孙元起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怎么样才能改变国家的命运?怎么样才能改善人民的生活?突然看到这则标题,不觉痴了。
要说中国近代哪段时间最民主,绝对要首推北洋政府时期。中央政府的频繁更迭,使得中央地位空前下降,而以士绅集团和民族资本主义集团为核心的议员团体,开始自由议政。青年学子也不甘寂寞,隔三差五就去政府门前闹上一回,政府也多是忍气吞声。一批知识分子还有次走向了政治舞台。中国的老话:学而优则仕。如果自己从政,是不是能改变一些东西呢?
在每位男性的心底,其实都孕育中掌控天下、猎尽群芳的**。“醉枕美人膝,醒掌天下权”,何其快哉?尤其是政治,更是令人血脉贲张。君不见,一个贩私盐的都心想“他年我若为青帝”,一个刺配犯都醉吟“敢笑黄巢不丈夫”,一个师范生都写诗“哪个虫子敢做声”!只是因为能力和环境所限,这种**被渐渐磨灭、雪藏罢了。
孙元起也是个男人,也会被一些雄伟的事物所鼓动,比如权力。
他坐在客厅里,开始设想自己的从政道路,进而构思自己的施政纲领,最后,自己都被自己的乌托邦蓝图所打动,心潮澎湃,热血沸腾,浑然忘了正身处异国他乡某座房屋的黑暗客厅中,楼上自己的孩子正在入睡。
忽然房门被推开,来人随即拉开客厅的电灯:“咦,扬克,你怎么一人坐在这里?”
从梦想中被惊醒的孙元起抬头看时,却是伯格曼先生带着托尼、亚瑟尔回来了。闻言急忙站起身:“呵,你们回来啦?我在看报纸呢。”
这父子三人正在工厂忙碌,接到家里电话,说孙元起来了,便急忙赶回。亚瑟尔心直口快:“客厅里这么黑,你能看得见?”说话间,他来到孙元起身侧,想给一个拥抱,结果看到孙元起手中拿着的报纸,瞟了一眼,笑道:“怎么,你也关心竞选?我还以为科学家和政治绝缘呢!”
孙元起被说中心事,不免有些不自然。为了不被看穿,用拙劣的笑话掩饰道:“嗯,我准备参加马萨诸塞州的州长竞选呢!”
------------
七十四、铅刀何事却屠龙
七十四、铅刀何事却屠龙
伯格曼先生走过来,一边握手,一边笑着说道:“扬克,你可不是当政客的料儿。”
孙元起闻言一愣:“为什么?”
“为什么?”伯格曼先生也是一愣,“扬克,你不会真的想从政吧?”
孙元起不置可否,只是问:“为什么我不适合从政?”
伯格曼先生在沙发上坐下来,给自己倒了杯咖啡,才慢慢解释道:“一般说来,从政需要两个前提条件,家世背景和个人能力。你的祖父是中国的副首相,论到家世背景,那是足够了,关键在个人能力。正好比你们科学家,同样需要特殊的科研能力,有些人是天赋异禀,奇思妙想迭出;有些人却是在实验室呆了一辈子,也没有什么突出成绩。
“如果说家世背景还能通过逐步的构建来补救的话,那么个人能力几乎就全凭天生。虽然后天的环境和教育也有一定的作用,但都是少儿时期就造就了的,进而形成对政治的浓厚兴趣和极度敏感。如果单是凭着一时兴趣、满腔热血,就贸贸然闯入政坛,几乎注定是结局令人不愉快。
“在我们美国,商场和政界是不分家的,从商与从政可以随时转换。作为一个商人,我感觉扬克你不具有那种敏锐的观察力、以及天才的判断力。最简单的例子,就是你发明了新式灯泡,却把专利转卖给了爱迪生电灯公司。你知道这个专利值多少钱么?”
孙元起犹豫了半天,试探着问:“五十万美元?”
五十万美元,在二十世纪初绝对是笔天文数字,折合成现在的物价,大概是一千五到两千万美元。一个小小的灯泡专利能卖到如此高价,已经是孙元起横下一条心,狮子大开口了。
伯格曼先生喝了一小口咖啡,又问托尼和亚瑟尔:“你们俩觉得,那个新式灯泡专利能值多少钱?”
亚瑟尔挨着孙元起坐下,拍着孙元起的肩膀:“我觉得,怎么也得一百万吧?正好可以做百万富翁!”
大哥托尼并没有立即给出答案,而是掰着指头算道:“根据1900年的最新人口普查,我们美国有7621万人,90%的美国人居住在距离火车站5哩以内的乡间。也就是说,有七百万到八百万人住在城里,但并不是每个住在城里的人都能用上电。如今最大的五个城市,依次是纽约,人口340万;芝加哥,170万;费城;圣路易;最后是我们波士顿,56.1万人。这些都是确切能用上电的,乐观估计是六百万人左右。
“现在,美国家庭的平均成员是4.8人,也就是说除去工厂、公共场所以外,有120万个家庭需要使用电灯,当然,首选就是新式灯泡。新式灯泡平均寿命是600个小时左右,平均每家用四盏,每晚使用2小时。一年之内,全美家庭需要购买五百万只以上的灯泡。假使每个灯泡收取5美分的专利,一年就是25万美元!
“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