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还包括铀之后的超铀元素。
“现在我们已经确切知道,铀及其前面的氡,都具有放射性,经过一段时间的衰变,会变成另外的元素。根据元素周期表可以断定:铀以后的超铀元素都具有放射性,而且半衰期更短,甚至短到几秒、几毫秒,乃至几微秒。如果说铀之前的元素还有可能在自然界发现,那么超铀元素恐怕只能在实验室被制造出来。
“所以,以后要发现和制造新元素,必须依赖于实验室中科学仪器的进步,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粒子加速器。至于为什么要建回旋粒子加速器、以及如何建造等问题,在我这篇论文中有详细阐述。近期我将把它投到《science》杂志上发表,大家可以先传阅一下!”
说着,孙元起拿出论文,递给身边的人依次传阅。像校长麦卡尔、校友会会长派克,只是大致翻翻,并不细看。其实他们即便看了,也未必看得明白。只有几个自然科学的教授及实验室人员,才认真阅读。尤其是教授会主席纽曼先生,更是频频和身边的几个人交换意见。
良久看罢,纽曼教授才说道:“鉴于回旋粒子加速器对于发现元素的重要作用,我们教授会一致建议,校方重点支持此项工作的开展。当然,为了保证耶鲁大学、乃至美国在科研中的领先地位,我们希望约翰逊教授在加速器建造完成之前,不要将此篇论文公之于世。”
孙元起在加大伯克利分校的时候,就有此隐忧。现在见校方提出这一要求,好比瞌睡遇到枕头,当下便顺水推舟地答应了。
耶鲁大学向来是教授当家作主。教授会通过之后,很快,校方就把资金和人员调集到位。
虽说如今现在要做的,就是重复以前劳伦斯的路数。可说是一回事,做又是一回事,孙元起有自知之明:这加速器的原理自己是懂的,可加速器的实物,当年只在实验室中见过几眼,要想就这么还原出来,绝对不是一己之力所能完成的。孙元起不是神——虽然在实验室里同事们一直认为他是。故而,他把原理图和大致的设计图交给大家之后,便把艰辛的研制、安装、调试工作交给同事,做了回甩手掌柜。
实验室同事不以为忤:人家大牛都能凿空把原理想出来,难道还要他来动手研制?如果他再研制出来,那我们这些人干什么?再说,人家不参与研制,那是因为还有更伟大的成果和理论等着他去发现!
孙元起留下陈骥德、潘咸等数名学生,让他们参与粒子回旋加速器的研制工作。自己带着惹祸包刘斌匆匆离开耶鲁。
此行的目的,既不是去mit,尽管那里有一大摊子事儿等着自己去处理;也不是去见莉莉丝和小怀祖,虽然已经近一年没见,时刻萦绕于怀;更不是去遥远的加拿大mcgill见兄长一般的卢瑟福。而是去长岛的沃登克里弗(wardenclyffe)塔,拜见一位传奇人物:科学神教教主、“被历史遗忘的天才”特斯拉!
尼古拉特斯拉(1856-1943),作为世界知名的发明家、物理学家、机械工程师和电机工程师,更多时候,是以科学怪才的面目出现在公众视野中的。而在正统的物理学课本中,这位最杰出的电气工程师之所以被人记住,除了特斯拉是磁感应强度的国际单位,以及以他命名的“特斯拉线圈”,还有现在全世界仍在广泛使用的交流电电力系统。——这是他与爱迪生斗法的结果。
19世纪与20世纪之间,在电气发明方面,爱迪生与特斯拉可以说的上是双峰并峙,每人都有数百项以上的专利。两人第一次见面,特斯拉还是刚刚踏上美国国土的时候,而爱迪生已经在美国闯下了一番事业。特斯拉之所以拜访爱迪生,是因为前雇主查尔斯巴奇勒为他所写的推荐函。信是写给爱迪生的,信中说:“我知道有两个伟大的人,你是其中之一,另一个就是这个年轻人了。”于是,爱迪生雇用了特斯拉,并安排他在爱迪生机械公司工作。特斯拉辛勤工作,为公司解决了无数难题。
有一天,爱迪生对他说:“如果你完成马达和发电机的改进工作,我将付给你5万美元。”这几乎相当于今时今日两倍的诺贝尔奖金。特斯拉的艰苦研究持续了将近一年,几乎将整个发电机重新设计,最终完成了爱迪生交付的任务,使公司从中获得巨大的利润和无数的专利所有权。当特斯拉向爱迪生索取5万美元时,据传闻爱迪生是这样回答他的:“特斯拉,你不懂我们美国人的幽默!”就此违背了自己的诺言。
于是二人反目成仇。特斯拉离开了爱迪生的公司,开始自己创业。很快,两人的仇隙在输变电问题上演变成直流、交流的利弊争辩。尽管爱迪生了解交流电的诸多好处,不过为了自己的商业利益,依然坚持直流电,并千方百计攻讦交流电的缺陷。然而,事实胜于雄辩,在实际效益这个问题上,各大电力公司做出了自己的选择。这一回合上,特斯拉取得了完胜,报了5万美元之仇!
与爱迪生的纠纷,只是特斯拉平生三大斗法之一。另外两次,一个是与马可尼争夺无线电专利。开始是特斯拉在美国取得了无线电专利,但在马可尼的申辩下,美国专利局撤消了特斯拉的专利,转授给马可尼。自此,特斯拉开始了自己艰苦的维权活动。直到死后,美国专利局才最终恢复他对无线电专利的所有权。顺便说一句:他的交流电专利,也是在死后才通过专利审核的。之所以如此,就是美国财阀通过这种手段,避免支付巨额的专利使用费!
还有一次斗法,就是他反对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坚持传统的物理观。显然这与蓬勃发展起来原子物理学格格不入,再加上终身未婚,故而他的晚年颇为落拓,在八十六岁高龄寂寂然离开了人世。
特斯拉平生三次斗法的成绩,可以说是一胜一平一负。然而正是最后与相对论交锋的完败,导致他几乎被科学史除名。二十世纪末叶以来,随着翻案风的盛行,挖坟终于挖到了特斯拉的头上。人们通过文字考古、资料演绎,逐渐认定特斯拉对机器人、弹道学、信息科学、雷达系统、洲际导弹导航系统、人造卫星系统、原子物理学、理论物理学等各种高科技领域都有杰出贡献,将之偶像化,进而把他推上了科学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