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最好的归宿(1 / 1)

小人当道之梦回双龙 庐陵十二郎 8892 汉字|0 英文 字 1个月前

第四十七章 最好的归宿

第四十七章 最好的归宿

本书还有最后三章,均为免费章节,将在今、明 两天陆续上传。 谢谢大家一直以来对十二郎的支持。 欢迎大家支持十二郎的新书《夹紧尾巴做人》。 谢谢!

………………………………………………………………………………………………

第二部分则是单列出给宋缺、杜伏威和窦建德的。 吴浩准备分别用宋缺为帅征讨吐谷浑,杜伏威为帅征讨交趾,窦建德为帅征讨新罗,百济。

夺取这三地之后。 他们这三人将长驻三地。 最重要的是每攻下一地,该地十年征收的税收中的十分之一将归他们三人所有。 只是内政他们不能插手,税收需要由朝廷统一收缴,然后再转交给他们。

凌敬虽然不知道这笔钱到底有多少?但是可以肯定这是一笔相当庞大的数字。 其实说白了,就是吴浩送一大笔钱给他们三位。 只不过羊毛出在羊身上。 即便三人没有什么积蓄,有了这一大笔钱,不要说自己,儿孙几代也是富不可言。 而且三人哪一个现在都是富可敌国。 又是世代王爵。 就富贵二字来说的确是已经到了人臣的极点了。 不过,凌敬也知道虽然兵还是由他们带着,但是经过整编以后,指挥麾下的部队对外用兵尚可,想要做别的事情,多半是指挥不动的。 地方上的事务又全由朝廷直接委派。 富贵是富贵了,但是手中的权利确实大大地缩水了。 只是凌敬仔细想了想。 历朝历代,手握大权的人臣,结果无非只有造反和被杀两个。 任何一个英明的君主都不会也不可能长期的容忍自己的属下中有自己指挥不动的力量存在。 也许只有这样,宋、窦、杜三家的子孙才能真正地永保富贵。 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也许才是窦建德最好的归宿。

……

天亮了,可是裴行俨地六万多骑兵依然没有到达洛阳。 这让吴浩有些焦急不安。 因为昨夜亥时,他已得得到了通报:刘武周和薛举的部队已经赶到了绳池。 这个时刻,他更是担心又发生什么变故。 所以一整夜都没有睡,商秀珣和沈落雁二人也陪着他聊了一夜。 而婠婠则被他轰回去睡觉了。 现在可是一人两命,孕妇更是不能熬夜的。

就在吴浩焦急万分的时候,独孤峰来报:师妃暄到了。

“你来了,路上还顺利吧?”吴浩显得有些疲倦。

师妃暄没有说话,只是递上来两张文书。

“这是什么?”吴浩一愣。

师妃暄微微一笑,不说话。

沈落雁凑上了看了一眼,大声地叫了起来:“刘武周和薛举要投降?”

吴浩一下站了起来:“你去劝降了?”

“是。 ” 师妃暄:“对不起。 没有得到你的同意。 我就擅自作主了。 我没有别的意思,只是觉得我到你身边后,什么也没有帮到你,所以我……”

“好妃暄,是你自己多想了。 ”吴浩一把将她抱在了怀里。

“敕封王位,保留个人和家族的财产……”沈落雁一项项地念道:“刘、薛二人等于是放弃了他们对军队地控制权,刘武周还好些,薛武周可是一直认为是婠婠杀了他的儿子薛仁杲。 对我们恨之入骨,怎么会这么轻易的就同意投降了,而且条件也不算高。 ”

师妃暄靠在吴浩的肩上,一脸疲惫的说道:“也不算容易,我整整劝说了他们将近两天呢?”

吴浩连忙把她扶到椅子上:“辛苦了。 来,坐下说!”

“前天。 我就已经追上了薛举和刘武周的部队。 二人从潼关东来,实际上早就是焦头烂额了。 尤其是薛举,他从起事到现在也不过半年多时间,根基其实一点不稳。 撤退的这段路上,不停的有大量地士兵逃跑。 部队的将领中也多有怨言。 刘武周虽然好一些,但是他起义也不过才十个月,说起来也是五十步笑百步。 这两支部队其实和我们少帅军发展的情况也差不了多少,都是在几个月之内,迅速扩军。 打胜仗的时候,也许还没有什么。 一旦打败仗。 那就是树倒猢狲散。 这两天时间,他们的军队至少逃逸了上万人。 由于原本他们就是吸收了大量西北各路的小义军。 所以此时有些部队。 实际上都是有组织地整营整营的逃跑或者干脆投降,尤其是那些留下来断后监视王君廓、秦琼的部队更是如此。 ”

“我先单独去了刘武周的军营。 刘武周对于我的到来,一点都不吃惊,甚至我看得出来,他还有一点期待。 刘武周一开始就表示这次进军乃是因为受到李世民的蛊惑,而且他的军队和突厥人关系密切,甚至可以说仰之鼻息,所以实在是无奈之举,并非本意。 他现在想要撤军,希望少帅军能够让出一条路来。 而且他可以像少帅军主动称臣,每年缴纳一定的供奉。 对于他的要求我自然当场就拒绝了,到了这个时候,他还想要做少帅军的藩属国,实在是有些太一厢情愿了。 ”

“我先告诉了他 宋缺和杜伏威已经归顺了少帅军,此时地萧铣地巴陵军如今是覆亡在即。 他听到了这个消息,当时就有点发呆。 而后,我只是把事实一摆,他现在东进无非有两个可能,一是失败了,那就是全军覆没,二是成功了,但也只不过是冲过黄河,损兵折将的逃回雁门。 他现在控制地雁门、楼烦、定襄等郡,地贫人稀,根本无力对抗少帅军的进攻,所能依仗的只有东突厥,可惜东突厥一向在东边没有多少兵力,大败而回之后。 只怕抽不出多少兵力来救他,而且他绕道回到雁门的时候,只怕他地雁门、楼烦、定襄等郡早就被我少帅军攻占了。 那他只有一条路彻底投奔东突厥。 没有了地盘的他,就是无根的浮萍。 而且突厥人也不是那么好侍候的,他的这点兵力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被突厥人彻底吞并了。 既然他注定已经是保不住他的家业了,那还不如安安定定作一个富贵的亲王。 比之提心吊胆地躲到突厥去还是要强得太多。 ”

“ 那薛举呢?他恐怕不是这么好说话吧?”沈落雁问道。

“沈姐姐说的是。 不但是薛举,就是刘武周。 当时还是犹豫不决。 ” 师妃暄接过吴浩递过来地茶:“薛举见到我的时候,装出一幅恼怒的样子,其实我知道他并不是一个鲁莽之人。 薛仁杲的死当时他的确可能有些不理智,但是现在事情过去也有段时间了,盛怒过去之后,仔细想想他不会没有怀疑。 我和他只说了…,第一:婠婠从来就没有见过薛仁杲。 更谈不上什么仇怨,而且事发之时,婠婠正在洛阳,这一点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人都能证明,当然这些人都是少帅军,相不相信就在他自己了。 第二点:杀了薛仁杲对于婠婠和少帅军都没有任何的益处。 相反,刺激了他地起兵。 少帅不至于犯这样低级的错误,在这个时候去多树敌 。 如果少帅是这样的一个人。 他怎么可能在短短的时间内发展的如此迅速呢?第…:就算真的有什么非杀薛仁杲而外人不知道的理由,少帅军和阴癸派如今高手如云,用得着婠婠亲自动手吗?就算她真要自己动手,以她的武功暗杀没有什么防备地薛仁杲并不费力,犯不着暗杀之后,还把自己的面貌露出来。 难道她是想炫耀?婠婠如今是海内皆知,没有必要用杀薛仁杲这样的事情来抬高自己的身价。 暗杀这样的事情,传出去,只能对她名声有损,她只怕是避之犹恐不及,怎么可能惟恐天下人不知呢?”

“薛举听了这番话之后,默默不语,我知道他只怕早就有所怀疑了。 接着我又和他说了两件事。 第一是石之轩在婚礼的时候假扮翟无瑕。 虽然没有证据证明这也是石之轩干地,但是至少可以说明看到的东西未比就是真的。 其他人扮了婠婠来刺杀是完全可能的,第二点就是李轨已经正式归附了少帅军。 并已然起兵攻打金城。 他留守的部队不过万余。 还分散各地,这肯定是支撑不住的。 就算他能够冲过黄河。 也是无家可归了。 以他现在的士气和兵力想要夺回地盘,只怕是不可能。 到那时,他除了投靠突厥人就没有别的路了。 他和他将士们的家眷也尽在少帅军的手上。 时间一长,跟随他地人只会越来越少。 突厥人豺狼野心,他地势力衰弱后,最后的结局只有一个那就是被突厥人给吃掉。 而且说起来薛仁杲被杀,最大地受益者只有三个人,一就是可以得到强援的东突厥,二就是当时正到处求援军的李世民,三就是期望中土大乱,好乱中取栗的石之轩。 所以他坚持和少帅军死抗到底,等于就是在帮助杀害他儿子的仇人。 ”

“他们就这样被说动了?” 商秀珣问道。

“来,来,来!不急,喝点水再说!”吴浩现在自然把心放到肚子里去了。 没有了刘武周和薛举,突厥军还被分成了两块,一部分三万余人正和李靖部交战,另一部就是突利亲率的大军,估计他们到洛阳时最多不会超过十万人,先是攻洛阳受挫,而后又被窦建德,现在士气低落,兵力估计最多也只有七、八万人,这次可真的是板上钉钉的死定了。

“没有,他们一直在犹豫,眼见得已经到了绳池,我也有些急了。 可是他们就是不松口。 表示称臣可以,但是希望能够做少帅军的藩属国,而不是彻底归顺。 就在这个时候,突利派人前来联系催促他们即刻往黄河进发,并且说窦建德部已经在黄河对岸阻击了他们。 看来需要重新再商议行军的路线了。 两人一听就傻了,过黄河时他们唯一逃生的希望,可是现在的情形分明就是窦建德也已经投靠了少帅军。 那就算过了黄河,要穿过窦建德的地盘,最少也得再脱层皮,他们可是不比突厥军全是骑兵。 不被彻底消灭掉,能够剩下的人马只怕也能有十之一二了。 何况前有堵截,后有追兵,黄河有那么好过吗?一番挣扎之后,他们这才同意了投靠少帅军。 现在王君廓和裴行俨的部队都已经到了他们的两侧,就等着少帅的一声令下,正式受降了。 ”

第四十八章 夜战

第四十八章 夜战

时间又过去了整整五天。

自从四天前薛举和刘武周部投奔了少帅军之后,突厥军就陷入了无边的恐慌之中。 他们得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已经是第二天的中午,这个时候窦建德也受到了这个消息的刺激,终于决定答应了吴浩的条件。 并把两日前自动送上门的康鞘利斩首祭旗,高悬在黄河北岸。

王君廓和裴行俨共十四万人的军队开到,与北岸的窦建德部共二十万人远远的把实际作战兵力不到七万的突厥军包围了起来。 黄河两岸到处都是一片红旗,看得让人眼晕。

薛举和和刘武周都表示愿意参加围剿突厥人的战斗,但是吴浩想想尚有几十万大军正在赶往洛阳的路上,兵力已经足够多了,也省得再生出什么事端来,但是二人的请求也不好一口回决,所以只同意他们各派五千人做个代表。

王君廓、裴行俨等少帅军一开到,就开始设营立寨。 在十几万百姓的共同协助下,到了黄昏时分就已经把突厥人的三面全部封死了,唯独剩下了北面的黄河。 北岸的窦建德也是严阵以待,突厥兵的羊皮筏子不过一百多个,一次最多只能渡河两千余人,这点兵力冲到北岸,那等于就是自杀。

又过了一天,杨公卿的十万大军和虚行之等从临汾赶过来的近九万人陆续到达。

突厥人看到密密麻麻的少帅军不断开来,旌旗遮天蔽日。 原本经过了一天地讨论准备夜里强行向西面突围的计划彻底夭折了。

又过了一天。 郝孝德率领四万水军从长安来到了黄河。 几百艘大小战船在黄河上一字排开,投石车和床弩不停的向着岸上的突厥军投射。 突厥军一开始还用他们的几十台投石车还击一下,结果招来更猛烈的打击。 于是干脆全部离开了河岸五百步以外,这样一来,连投石车射程都够不着。 心想这下总是安全了吧。 郝孝德见到这种情况,于是就和窦建德商议,用船运送一、两千河北军登上南岸。 并在南岸假装挖沟壕。 突厥这下不能不理了,于是出动军队驱赶河北军。 河北军迅速撤走,而突厥军也遭到了少帅水军的凌厉地打击。 连续几天,每天都要上演好几场这样重复的战斗。 可是突厥军也没有办法。

因为少帅军正从其余三面步步为营,逐渐压缩突厥军地空间。 十几万老百姓在不停的往里修筑营寨,营寨内的少帅军投石车、床弩、弓箭手全部准备就绪,就等着突厥军来攻,突厥军往西面冲锋了一次。 但是少帅军有五百多辆投石车,三百多辆床弩,外加近四万名弓弩手,冲锋的突厥军成片的倒下,突利无奈只好撤回。

于是突利只好不停的收缩,不停得靠向河岸。 因此北岸的少帅军一旦上了岸,站稳了脚跟,那就意味着突厥地生存空间又缩短了五百步。 当然其实这只不过是个时间问题。 即便北岸的少帅军始终不能上的南岸,但是南面的少帅军不停的推进。 突厥军迟早都将面临完全处在少帅军四面打击的射程范围之内。

当然吴浩这样做,也是很无奈的,因为李靖的三万骑兵在加上左仙游等地十万步兵包围了三万突厥骑兵,经过了一天的血战,最后虽然全歼了三万突厥兵。 但是李靖的骑兵镇亡了八千人,各营步兵阵亡了一万七千余人,重伤员近万。 一场歼灭战打成了这样的结局,让吴浩对这六、七万突厥兵不敢掉以轻心。 他不想拿六、七少帅军去换,反正现在他有的是时间步步为营,最多十来天,突厥人就无处容身了。

到了第六日 ,突利终于忍受不下去了,现在少帅军的东西营寨相差不到五里地。 南边地少帅军营寨已经不到四里了。 少帅军每日大概能够向前推进半里地。 照这样的速度,再有两到三天。 南边的少帅军和黄河上的少帅水军的投石车就可以完全覆盖整个突厥军的营寨。 突利感到已经是末日降临了。 经过几天下来的零敲碎打,突厥军能战之只剩下五万出头。 加上李世民部还剩下的四千余人,也只有五万六千余人。 现在要么是投降,要么就是死战到底。

于是,突利派出了使者求见吴浩。

突利的条件在他自己看来不可谓不屈辱。 东突厥主动向少帅军称臣,并且发誓没有少帅军的允许,突厥兵永世不过雁门关。 此外一次赔偿白银十万两,并且以后年年纳贡上等好马二千匹。 当然条件只有一个就是放突厥军回家。 为了表示诚意,突厥军愿意放下武器,留下马匹。 徒步回草原。

可是吴浩本人根本就没有见使者。 而是虚行之代为接见。 虚行之不听突厥使者提出地条件,而是直接给了他一张文书。 上面明明白白地列出了几条。

一:交出李世民和他的所有部下。 上面写得很明白,不要活地。

二:东突厥向少帅军称臣。

三:一次性赔偿白银二十万两,上等好马五万匹,一般马匹十万匹。

四:每年向少帅军纳好马五千匹,上等精铁五千斤。

满足了这四条要求之后,少帅军同意突利自由选择不超过一千人回突厥。 其他的人少帅军将留他们下来在中土住十年。

而且虚行之用不容置疑的态度对使者说道:“所有的条件都没有商量的必要了。 如果突利可汗同意的话就请在后天天亮之前把李世民和他的部下全部解决,然后把李世民的首级送来。 并在后天午时之前,所有的人往东边集合。 马和武器全部留在西边。 少帅将邀请突利可汗暂住洛阳。 待到你们全部履行约定之后,突利可汗就可以回家了。 ”

当使者把这个消息带回给突利地时候。 突利整个人都瘫倒在地了。 李世民和他的部下倒无所谓。 处罗和颉利是他的亲叔叔尚且都死在了他的手上。 何况一个结拜的义兄?可是少帅军的条件太过苛刻。 二十万两白银咬咬牙,也就算了,可是十五万马匹,可不是一个小数目。 这几个月东突厥前后向李阀或卖或送了总共近一万五千匹好马,一般的马匹近两万匹。 这次出兵东突厥十九万骑兵,带了总共二十五万匹战马。 因为精锐部队都是一人两匹马。 可是现在只剩下一千人回家。 不仅仅是人,战马地损失已经是大得惊人了。 要再拿出十五万匹战马了。 那的确不是件容易地事。

而且突利本人不能回去,这个消息传出去。 只怕各部落的族长没有多少人会再承认自己这个可汗。 最最重要的就是,突厥军战败,至少有一半以上的马匹并没有战死,这些马全落到了少帅军手上。 加上赔偿和每年五千匹好马的纳贡以及飞马牧场,要不了两三年,原本就拥有远程武器的少帅军就能有一支不下三十万人的精锐骑兵。 这绝对是突厥人地噩梦。

突利左思右想之后决定破釜沉舟。 于是招来了李世民进行了一番商量后。 他先是把吴浩的要求全盘托出,然后说出了自己决定表面答应吴浩。 暗地里组织突围的想法。

自从被包围以后,李世民一直处于极度绝望之中,他知道突利如果肯服软,能够答应吴浩提出的条件,吴浩多半还是会把他放回去,他还有希望继续作他的可汗。 因为毕竟少帅军现在还没有能力消灭东突厥,把突利放回去,突厥实力大损的情况下几年之内也不可能有什么作为。 可是现在李阀已经可以说完了。 他对于少帅军来说完全没有什么价值。 自己的下场他几乎是可以预见的。 他相信在关键地时候。 突利出卖他绝对是不会手软的。

所以当突利把话说完的时候,李世民感动得有些热泪盈眶了。 虽然他心里明白突利不过是觉得吴浩的价码实在要得太高了,这才决定搏一搏。 而且李世民也明白如果实在突围不出去,突利再投降,相信吴浩也不会为难他,当然条件肯定会更苛刻。 但是到了那个时候反正虱子多了不怕痒。 而万一能够冲出去。 这就算是博到了。 而且突利的这次突围成功还是有可能的,因为原先地方案是想着全军突围出去,那种可能性几乎没有,可是现在突利只是想他带着少数的人突围。 于是二人开始研究,一致觉得只有往北过黄河还有一线希望。

夜已经很深了。

包围突厥军的南边的营寨忽然寨门大开。

成千上万的军队涌了出去。 冲在最前面的一支部队全部都是由马车或者骡车组成,大约有上千辆,他们呼啦啦的直向着突厥军冲去。 后面则是近五万少帅军的弓弩手排成方队稳步向前。 在他们的后面则是一千多台床弩。

而在营寨的门口则排列着两千多五百台投石车。

少帅军一冲出营门就被突厥军发现了。

号角“呜呜”地响起 。

突利和李世民二人正在确定突围地具体地点,忽听的号角响起都是一愣。 第一个想法是:不可能啊!不是说后天天亮之前吗?他们冲出营寨后,看到少帅军地马车和骡车的混合队伍行进了大约一里之后,停了下来。 然后少帅军的士兵们纷纷直接把马车的后面掀翻。 马车的后面全部都是土。 每辆马车除了马夫以外。 另有四名四名士兵,卸土的动作倒也快的很。 只是一会儿,一千辆马车就纷纷往回赶,从弓弩手方队之间的空隙中穿过。

又过了一阵,马车又出现了,马车上又是装满了土,还是来到了原处,再开始卸土。

突利有些困惑的看者李世民。

李世民想了一下,大叫道:“不好,赶快出兵把他们赶走。 ”

李世民见突利没有动,大声说道:“少帅军只要再卸个四、五次。 我们的马就很难跳过去,而且卸地土都是浮土,马蹄会陷进去。 这样的话少帅军就等于修了一道我们越不过的土坡,他们就可以把投石车运上来了。 而到了这个位置足以威胁我们的营寨,即使距离河边也不过三里左右的距离,如果他们的水军出动,近岸投射的话。 就可以让我们基本上无处藏身。 ”

“可是,他们不是说后天天亮……咳!”突利很快醒悟过来自己应该是被吴浩耍了。

其实突利有些冤枉吴浩了。 步步为营地策略是杨公卿提出来的。 效果虽然有些慢。 但是却也是很明显地,再有两三天的时间突厥军也就彻底完了。 少帅军现在四面不但集中了近四十万部队,而且还拥有五千四百多台投石车,还有三千多架床弩,不用别的,到时候光用投石车就能够把突厥军完全摧垮,最后他们在这种全覆盖无差别的打击之下除了投降就只能硬冲少帅军的营寨。 可是等待他们的还有三千架床弩和十几万的弓弩手。

到了后两天,吴浩都有些兴趣阑珊了,因为这实力悬殊实在太大,有点胜之不武地感觉。 就在这个时候,李靖提出了一个新的方案。 虽然也是步步为营,但是却用不着建营寨,而是卸土就可以了。 每次前进一里左右,因为投石车的射程为五百步。 所以如果在一面集中超过两千台车,再加上上万名的弓弩手就足以封锁住数万骑兵的疯狂进攻。 一旦土坡变得有半腰高,就可以开始把投石车前移。 等投石车全部移动完毕后,又可以进行下一轮的卸土。 虽然也不会太快,但是比起修筑营寨还是快的多了。 这样的话一天至少可以前进三到四里甚至更远。 吴浩觉得这个计划可行,不过已经离突厥军营没有多远了。 看到杨公卿一脸兴奋地样子。 想想算了。 反正也就是多那么一、两天的事情。

但是突厥的使者走后,吴浩总是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对。于是拉着沈落雁一起理清了一下思路。 觉得自己的确是有些太乐观了。 大股的部队突围不出去,可是小股部队就很难说了。 按吴浩提出的条件,突利付出了那么大地代价等于只能为自己和一千名属下赎身。 那就等于是全军覆没了可是如果他自己突围出去了,即便突厥军全军覆没,他至少不需要偿付什么白银、马匹等物品。 所以突利很有可能博一搏。 毕竟黄河这么大,他要是用大部队佯攻,自己带着小股部队留溜掉了,还真是很难防范。

想到这里吴浩决定采用李靖的方案连夜出击。 反正挖土的人手充足的很。 因为这几日征用了大批的马车来运石弹运土的车也使现成的。 而且经过几天的打击突厥军的士气已经低落,而裴仁基和裴行俨的两万重骑兵也已经都到了。 就算近战。 也大大强于突厥地骑兵。

号角响起,两方点起地火把照的黑夜如同白昼一般。 黄河上数百艘少帅军地战船一字排开。 数百个从突厥人手上夺取的羊皮筏子上也都是坐满了少帅军的士兵,显然吴浩已经决定今天晚上一战要竟全功。

突崛骑兵冲出了营寨,他们头上大多都插着五颜六色的羽毛,嘴里发出“ 呜呜”的低吼,在火光中显得有些诡异。

卸土的士兵倒也并不慌张,他们把马头倒向,车尾向着突厥人。 此时虽然土坡未成,但是这些马车也形成了一道屏障。 除了马夫紧紧的拽着牲口的缰绳,因为这些马和骡子大多未经战阵,在突厥骑兵如雷般的马蹄声想起后,都显得有些臊动不安。 而其他的士兵有些拿出 了弓弩,有些则拿出了长枪。

突厥人越来越近了。

少帅军的传令官大吼一声。 一千多台床弩呼啸起来,血肉横飞。 最前排的突厥骑兵只有极少的幸运儿没有倒下。

再过了一会儿。 两千五百架投石车呼啸起来。 无数的石弹从空中飞过砸向突厥兵。 随着石弹落向,突厥军的骑兵的战阵中间一下子少去了一大片人。

各个弓弩方阵的军官此起彼伏的发令,一排排地箭弩飞射出去。

两万多突厥骑兵发起的进攻只一个照面就至少已经死伤了六、七千人。 突厥兵大多数人拔腿就跑,这简直就是地狱。

这个时候还有三分之一的弓弩手还没有射箭,可是已经没有目标了,前排的突厥兵只剩下了几十个人,而后面的突厥兵鸟兽一般的逃散了,已经跑出了他们的射程。

原本卸土地士兵们有数百人迅速嚎叫着冲了出去。 他们大多数都是从各营挑出来的勇敢地老兵。 那些突厥兵早已经是肝胆俱裂,只一会儿。 就被几个士兵围攻一个,纷纷刺倒在地。 突利痛苦的闭上了眼睛。 大叫道:“全军冲锋!”

突厥军的营寨大开,突厥兵和李阀军大约将近五万人,纷纷嚎叫着往外冲锋,这声音仿佛是野兽在嗥叫。

少帅军依然是严阵以待。

这个时候,漆黑一片少帅军的东、西营寨也寨内大开。 数万士兵默默的静候着。 这些士兵都是一色的骑兵。 东寨的前面是裴仁基地骑兵二师,而西寨打头的则是裴行俨的亲兵二师。 他们这两支部队都是清一色的重骑兵,也是少帅军中仅有的两万重骑兵。 后面那些从各个步兵师中抽调而来的杂牌骑兵显然根本无法和他们相比。

此时的突厥军已经无暇顾及其他了。 他们狂吼着向南边冲去,当然这个时候,还是有人发现了东边和西边的异常。 那就是正准备开溜地李世民。 他一看这架势就知道输定了。 而且突利这个时候头脑已经发热了,劝他根本就没用。 自己正好可以借这个机会开溜。 于是他把部队全部交给了突利,然后说自己在后边押阵。 其实大军一动,他就带着段志玄和几十名贴身的卫士悄悄向北而去。 准备泅水过黄河。

两万重骑兵排成方阵缓缓的向前进。

五万突厥骑兵冒着石弹和箭雨的打击疯狂的向前冲锋。 但是一开始就战死的数千骑兵地尸体和那些无主的马匹此时成了少帅军的又一道障碍。 而且随着突厥骑兵不停的倒下,障碍越来越多。

只有两、三百名骑兵冲到了马车前,不过每辆马车上都站着四名士兵。 突厥兵占不到什么便宜。

“砰!”烟花火箭从南边的营寨直冲往高空。 爆开一朵血红的火焰,光照大地。

南面营寨中近十万少帅军发出了震天的呐喊,纷纷手持火把涌出了营寨。

看到对方一眼望不到头的铺天盖地冲过来的士兵,再看看地下到处都躺着的自己地手下,突利脑子有些清醒了。

东、西营寨同时爆出一声震天地呐喊。

突厥兵已经看到了重骑兵们一排排的身影,两边地重骑兵都在加速。 他们开始冲锋了。 突厥军和杨隋的官军打了多年,重骑兵也不是第一次遇到。 在草原或者矿野上,他们并不把重骑兵放在眼里,因为他们可以重骑兵的速度是无法和他们相比的,可是现在他们根本无处可逃。

很快重骑兵冲进了突厥兵的骑阵里。 突厥骑兵尽管很英勇,但是还是一排排的倒下。 显然他们远不是重骑兵的对手。

正在这时从南面冲上来的少帅军步兵上来了,他们都是一色的长长的陌刀。 瞬间几百名突厥军的人头落地。

急促得马蹄声响起,几万杂牌骑兵也紧跟在重骑兵后面冲上来了,此时的突厥兵已经彻底崩溃了,大多数人转头向着黄河跑去。 那里自然也没有他们的好。

先是一阵的石弹、箭雨齐下。 看到突厥军已经彻底失去失去了建制。 窦建德率领着数千部队划着羊皮筏子登岸了。 而郝孝德也带着其中的两万水军上岸来抓俘虏。

当天色发白之时,已经进入了打扫战场的阶段。 时不时还能抓着一个装死的突厥兵。

突利眼见无望,果然和李世民想得一样,不久带着他的卫队投降了。 让吴浩有些恼怒的是没有抓住李世民。

就在这时,忽然虚行之一脸苦笑的跑过来:“少帅,李世民化妆逃过了黄河,被小鹤儿带着的巡逻的士兵发现有异常,上前盘问。 他们被我军包围了,但是小鹤儿被李世民抓住了做人质。 ”

“什么?小鹤儿怎么过黄河去了!”吴浩问道。

“前天,她和我说,黄河南岸到处都是部队,娘子军什么也做不了。 北岸的兵力却不多。 所以她想把娘子军拉到北岸去,我一想,突厥人不可能攻到北岸去,所以我就同意了。 ”虚行之低着头说。

“你呀,糊涂啊!”吴浩跺了一下脚,忽然又说道:“算了,幸好我早有安排。 ”

————————————————

谢谢大家一直以来对十二郎的支持。 欢迎大家支持十二郎的新书《夹紧尾巴做人》。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