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1 章(1 / 1)

阿里巴巴: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 郑作时 2000 汉字|2 英文 字 5个月前

下一个交易对手注意这个交易伙伴防止上当。

  这种信用约束甚至强于现实中的信用约束,虽然西方国家的银行信用相对比较完善,但首先他不是一个全球性的信用体系,商人们在跨国交易时利用不上;另外西方国家的这种信用体系是建立在银行的基础上的,对于银行业不发达的发展中国家并不适用,同时就算是在西方国家,银行的这种信用体系属于银行财产,商人们需要调用时需要向银行付酬,同时银行信用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商人的一般信用程度,但并不能完全代替交易信用,一个商人完全可能出现对银行十分守信但在交易中却出现失信的情况。

  当然,与所有信用体系同样的是,一个信用体系的建立,重要的并不是它把多少不守信用的人排除在交易之外,而是在于这个体系约束了现实人们的失信行为,从而使交易变得更为简便可行。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将在有关阿里巴巴支付宝的一节中更为详细地描述。

  因此,阿里巴巴的诚信通计划显得格外有力量。它试图建立的,是一个基于互联网上的,全球性的商业信用体系。这个体系因为基于互联网而方便查询,如果用我们在序言中亚齐——穆罕默德——马克——阿杜尔——米里这个商业交易过程来说,如果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上出现了一个新人,那么他们中的相应的交易对象一定会顺手翻翻相应网站上的这个新手的诚信档案。假定是亚齐——穆罕默德的那个剃须刀交易中,亚齐顺手翻到穆罕默德的诚信档案中有两到三个人对他有过投诉,那么亚齐很可能就会另选一家网店来买他的电动刮胡刀。真是的,有那么多网店可选择,为什么要选这个有过不良记录的穆罕默德呢?

以一百万会员的名义(2)

  不过之所以我们在序言中没有描述上述的这种情况,是因为亚齐多半不会翻那个档案,他不翻的原因更多地是因为穆罕默德也知道那个档案,我们相信,因为有那个档案的存在,穆罕默德会对他的交易和承诺更为小心——在那个档案里有了投诉,就像现在西方国家里的人在银行里有了不良记录一样,穆罕默德作为一个商人算是完了,无数的消费者都会像亚齐一样在漫不经心中抛弃了他——假使我是网上诚信体系的设计者的话,我一定会把它加强一步,让有不良记录的那个穆罕默德在网上的颜色与众不同,从而告诉像亚齐一样的消费者,这是个可疑的家伙。

  也许正是因为如此,所以我们在这里设计的亚齐在亚齐——穆罕默德的交易中翻那个档案显得有点多余,因为亚齐买的毕竟只有一个剃须刀。但是在更大宗的交易里,比如说,如果马克对于穆罕默德是个新的供应商的话,穆罕默德就很可能要翻一下那个档案了。

  显然,马云给阿里巴巴设计诚信通的最大目的是要让它成为未来那个全球商业诚信档案的提供者。这当然是一个很可怕的目标。虽然也许阿里巴巴不会向像亚齐一样的消费者或者是像穆罕默德那样的生意人收费,但想一想这样一个数据库被一个公司掌握,都是令人有些心惊的。

  但不幸的是,如果我们对照福布斯的说法,认为阿里巴巴是全球B2B网站的领先者的话,这种目标也不是不可能实现。

  肯定有人会提及这样一点,即,马云的这个梦想是在中国最早推广的,作为一个诚信度可以说是相当之差的国家,会不会多少有点不合适?

  我们得承认说这当然是个好问题。不过答案显然取决于马云是个乐观主义者还是个悲观主义者。悲观主义者会说,对,想在中国这样一个国家推广一个商业诚信体系肯定会更难,所以让我们换个国家吧。而一个乐观主义者的回答会是,正因为中国缺乏诚信,所以诚信这东西在中国一定非常好卖,所以我们一定不能放过中国,因为它肯定更需要。

  马云是个悲观主义者还是个乐观主义者?这个问题涉及到诚信通是不是他从内心中十分看好。如果我们看看马云的历史,就一定会知道他是个乐观主义者,因为他说:“(在从事互联网生意的过程中),我们先是被人叫做骗子,后来被人叫做疯子,现在被人叫成狂人,我个人已经习惯了,无所谓。”一个对这样称号都无所谓的人一定是个乐观主义者,因此马云对诚信通在中国的发展一定是十分、十分地看好的。

诚信通:更像互联网产品(1)

  到了诚信通推出的2002年,阿里巴巴显然已经有了更大的力量来推动它的梦想变成现实。除了一百万会员之外,阿里巴巴已经在2001年7月实现了当月的收支平衡,品牌也随着阿里巴巴的生存和不断造势——虽然在作者看来,这种造势更像是马云和阿里巴巴在自言自语,没有得到媒体多少真心实意的喝彩——而不断强化。

  即使在阿里巴巴,也会有很多人认为马云是基于这些而决定诚信通的销售方式可以比中国供应商更弱一点,可以采用电话销售的方式。通常情况下,销售方式的弱化是因为公司或者产品的强势——销售的投入是一个巨大的数字。我们可以在这一方面把中国供应商与诚信通做个比较,中国供应商的会员大约是六七千个,而阿里巴巴投入的销售人力是一千人;而诚信通的会员人数是十五万,但阿里巴巴投入的销售人力却只有几百人。从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从面对面的销售方式到不见面的电话销售方式,阿里巴巴投入资源的减少几乎是数量级式的。

  不过在作者看来,诚信通采用这种销售方式显然因为它更像是一个“互联网产品”。正如阿里巴巴的高层所提到的:“互联网的精神在于更快的送达和更方便的使用。”作为一个互联网的产品,它的销售方式也无疑应该体现这种精神。而体现这种精神的产品,无疑应该更为强大。

  在这方面,网络游戏显然是一个经典案例,年龄在四十岁以上的人们几乎是在一夜之间发现他们的孩子都迷上了游戏。问题是他们是怎么知道这些游戏并从什么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