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7 章(1 / 1)

阿里巴巴: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 郑作时 2000 汉字|8 英文 字 5个月前

巴带来更多的东西。比如说进一步的风险投资,比如说其他的海外资源。因此马云说他总共拒绝地三十八家投资商。

  现在我们必须说到蔡崇信了,这个现任阿里巴巴首席财务官的台湾年轻人加入阿里巴巴可以说是一个令所有人都吃惊的举动。

  蔡崇信的经历使人很难相信他会在阿里巴巴的最早期加入到这个队伍里来。他毕业于耶鲁,在纽约做过两年律师,后来在欧洲一间名叫“INVESTAB”的投资公司亚洲区里当投资经理,与马云认识是因为阿里巴巴在找风险投资。

  一开始蔡崇信是作为投资人来杭州与马云谈判的,但一谈判就把自己谈进去了。他的太太告诉马云说:“我如果不让他来你这里,他会后悔一辈子。”于是这个在香港年收入数十万的经理人在1999年的4月份一晃成为阿里巴巴每月五百块钱收入的员工。而对于做出如此重大决定的蔡崇信本人来说,这个事情似乎很简单。“这里有一些做事情的人,他们在做一件我觉得有意思的事情,所以我就决定来了,如此而已。”

  对于蔡崇信这个人在阿里巴巴的地位,马云也有过评价:“他是专门管与投资人说话的。我有一个重大的涉及到股东利益的想法的时候,只要找蔡崇信把话说到他懂就可以了,他会再去找投资人把话说明白的。”

  阿里巴巴真正的第一笔“天使基金”与蔡崇信有点关系。蔡崇信加入阿里巴巴以后,就和马云一起一直在各地为快要断粮的阿里巴巴找米下锅,虽然1999年对互联网公司的风险投资很多,但似乎马云和蔡崇信中意的不多。

  到了8月份,一次在香港,蔡正在为一笔可能的投资奔走的时候,在一间酒店的走廊里碰到了老相识,在高盛公司香港区的投资经理林小姐。他们是蔡在念书的时候一次从美国回台湾时飞机上认识的,因为是投资银行的同行,所以一直保持着往来。此刻遇见寒喧之下蔡就问林最近在忙什么,林说忙着跑硅谷,因为高盛当时看中互联网,有相当大的投资。

  这次的偶遇造就了阿里巴巴的天使基金。

  “这里有一个变化,因为高盛在之前是不投资高科技产业的,他们感兴趣的是传统产业,比如说大的制造业。在大中国地区他们投过台湾一间很大的制鞋厂,在地区也有过很大的制造业投资。但没有投资过高科技的东西。”蔡崇信说。于是蔡就问林,有没有可能对阿里巴巴这样的公司进行投资,因为是老相识,林很爽快地答应派人考察。

  高盛考察下来对阿里巴巴比较满意,于是就给阿里巴巴开条件。最后决定性的文件是一份传真,当时马云和蔡崇信在深圳,其实也是在找投资,而且已经谈得七七八八了。但是他们俩都比较挑,总觉得那个投资人有点不合他们的胃口。就在那天谈完回酒店的时候,高盛的传真到了。

  “说实话,当时阿里巴巴对投资人的谈判空间余地比较小。虽然互联网热,但我们当时没钱是个大问题,没有办法对高盛这笔投资的条件进行讨价还价。到后来第二轮融资的时候,我们手里还有很多钱,谈判的余地就大很多。当时高盛的要求比我们正在谈的那家投资人要求来得苛刻,但马云和我商量之后还是决定要高盛的钱。因为一方面它是美国有名的投资公司,可能会对我们未来在美国开拓市场有些帮助;另外他的规模大,看事情容易比较长远。我们大概商量了十多分钟,把这个事情就这么定下了。”蔡崇信说。

  这就是接下来很轰动的以高盛为主一批投行,向阿里巴巴投资五百万美元,成为阿里巴巴首轮所谓“天使基金”的消息的全部背后故事。

  在阿里巴巴的创业传奇中,得到投资的章节是媒体们觉得最为不可思议的一个部分。接下来我们还可以看到,马云用了六分钟时间就“搞掂了孙正义”,得到了他两千万美元的投资。而孙正义的第二笔投资是他们两个人在洗手间里谈定的。而拿到了所有这些钱以后,马云还可以多少有点得意洋洋地说:“投资者在阿里巴巴只是个娘舅。”言下之意阿里巴巴还可以不唯投资者的意志行事。

阿里巴巴凭什么?(3)

  那么为什么?阿里巴巴凭什么这么牛?你可以解释为互联网热,也可以解释为孙正义是个疯子,事实上他投资的很多公司也确实在互联网严冬中完蛋了。但究其核心,有一个重大问题是所有创业者必须回答的,同时也是阿里巴巴与许多互联网公司和传统公司不同的地方,那就是一个团队和资本在一个公司形成过程中的次序和地位的问题。简单一点说,是先有那么一伙人来做一个目标,为了这伙人做的这个目标去找钱?还是为了做一个目标拿到一笔钱再去找一个团队?

  再次强调,这是一个对任何创业者来说即使不是生死相关,也是与成功机率极大相关的问题。

  显然,阿里巴巴是一个团队已经成型,并且走过相当长一段时间后才得到投资的公司。在这样一个公司里,做事的氛围已经形成,所有成员都不是因为钱或者是职位来投奔的。有些人可能是因为人——在阿里巴巴,这个人就是马云;而有些人是为事——在阿里巴巴,它表现为“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这个目标。但是初期的艰难排除了为钱和为职位的人进入队列的可能,而抱有这种目的的人进入队列是一个公司未来最大的障碍。也是公司文化中“办公室政治”的根本来源。

  当然,你无法排除这种人在一个事业成型之后的进入,因为事业成形后个人目的被隐藏的可能性很大,但是你可能用文化来对这种人进行改造。而在事业之初,这种改选的可能性几乎很小。

  所以我们说为做一个目标拿到一笔钱再去找一个团队这种创业方式成功的可能是很小的。因为这种方式中会有很多人是冲着钱和职位来的,而这些人的进入会从根本上把原来的那个目标给冲乱到谁都分不清的地步。

  这个逻辑可以解释清楚中国互联网中的很多成败案例。而这个逻辑在很多投资人的心目中是清楚的,虽然他们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