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3 章(1 / 1)

史记人物风云谱 笑傲江湖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军,人多力量大,这些人劈山开道,筑堤修坝,清理河道很快就完成了引水入海的工程。由于吸引了其父鲧治水的教训,禹一改前人以堵为主的治水方略。他知道水虽无形无质,但聚多则力大,多筑堤坝虽能暂时把水堵住,但久而久之,水越聚越多,堤坝终会崩溃,为害更烈。原来的水害之所以为害天下,一则是因为天时,天经常下大雨。二则是因为人为治理不力。为此,他变堵为疏,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导水入海,很快水息灾消。

为了尽快恢复生产,他还命后稷指导灾民根据当地的水土性质,因地制宜,种植了水稻、桑树、小麦等适合当地生产的农作物,及时调整了农业产业结构。很快灾区的生产得到了恢复。禹把这些功劳都推给了舜,于是全国皆感舜之德――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大禹的聪明,他把功劳都让给了舜,舜焉能不喜?

治水成功的禹顺便把天下分为冀州、?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九大州。于是“九州攸同,四奥既居,九山□旅,九川涤原,九泽既陂,四海会同。六府甚修,?土交正,致慎财赋,咸则三壤成赋。中国赐土姓:“祗台德先,不距朕行。”并根据距离的远近,以王城为中心,成太阳辐射状,把天下分为“天子之国以外五百里甸服:百里赋纳?,二百里纳?,三百里纳秸服,四百里粟,五百里米。甸服外五百里侯服:百里采,二百里任国,三百里诸侯。侯服外五百里绥服:三百里揆文教,二百里奋武?。绥服外五百里要服:三百里夷,二百里蔡。要服外五百里荒服:三百里蛮,二百里流。”为今后的行政区划的划分奠定了基本雏形。

于是,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声教讫于四海。于是帝锡禹玄圭,以告成功于天下。天下于是太平治。

鉴于禹治水有功,天下咸感其德,帝舜荐禹于天,为嗣。十七年而帝舜崩。三年丧毕,禹辞辟舜之子商均于阳城。天下诸侯皆去商均而朝禹。禹于是遂即天子位,南面朝天下,国号曰夏后,姓姒氏。和舜一样有点假惺惺!

禹去世前,照惯例把位传给了益,益威望不行,人们都不肯跟他益便把帝位传给了禹的儿子启。下面我们讲一下夏启的故事。

------------

卷 二、夏本纪篇 第一章 …

争帝位启开继承制

启,史称夏启,生卒年不详,夏禹子。禹病死后继位,成为中国历史上由“禅让制”变为“世袭制”的第一人。同时启也是中国氏族公社向奴隶社会变革的承前启后的关键人物。这个人可不能不提。

禹在位十七年崩,在禹驾崩之前,此时中国已由原始社会的氏族公社向奴隶社会变革。国君的权力已较尧舜时大大加强。随着权利的增大,油水自然也大大的增加。禹经过十七年的努力已把整个夏朝治理的蒸蒸日上,国民服服帖帖。每每想到自己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将要传给外人,不免心有不甘。于是在这一天将其子夏启招致近前面授机宜。

回去后,启借参与国事期间大肆收买人心,礼贤下士,谦恭待人,很得国人欢心。转眼间,又几年过去。禹自知去日无多又招几位大臣觐见。几位大臣到后禹半天不响,最后竟然落下泪来。大臣们连忙惊问何故。禹抽泣曰:“朕受舜帝践位以来,十七年矣,在这十七年里朕虽无为,但为天下治理了洪水。赖上天之助,得享国泰民安。朕已垂垂老矣,想必时日无多。真最忧心的就是夏启。望诸位能给朕出个主意。”各位大臣忙说:“陛下还很康健,哪讲的上什么老,想当年尧帝年100岁仍精神矍铄,陛下神灵护体想必不会次于尧帝。再说,小王子英明神武,诚恳守礼,礼贤下士颇得国人爱戴。陛下归天后自然当由小王子继承帝位。”禹说:“奈何自尧帝开禅让制度以来,祖宗之制是将帝位山让给外姓之人,朕岂能开此先例?”皋陶说:“祖宗之制虽有禅让之说,但也有让贤之制,小王子之贤明天下皆知,大王岂可拘于古制?”禹无语。

禹去世时依例将帝位禅让与伯益。伯益这个人倒挺实在,三年之丧毕,依惯例避于箕山之阳,把帝位让给了夏启。按照伯益的想法他本以为夏启会向丹朱和商均一样,再次依照惯例将他让出去的帝位再让还给他。没想到夏启在皋陶等大臣们的坚持下,竟然老实不客气地做起了帝王。天下之人竟都去朝拜夏启而不去朝拜伯益。这令伯益十分生气,但又无可奈何。毕竟是自己让给人家的!说出来的话还能收回来!他心想:真是人心不古啊!这人怎么能这样呢?这里不说他正在生闷气。

有一个人不干了。这个人就是有扈氏。有扈氏和伯益关系很铁,本来准备在伯益当上帝王后,沾上一点什么光呢。这下倒好,启拿走不还了,这还得了!于是他找夏启论理,你怎么不按规矩出牌呢?启笑了,这不是伯益让给我的吗?他为啥让啊?是因为帝位本来就应该是我的!你没看到尧舜都在即位前让给前任帝王的儿子了吗,那是因为,他们自己知道本来这帝位是应该由他们儿子继承的。当帝王本来没有一定的规矩,唯有德者居之。再说,也不是我自己相当这个帝王的,是大臣们逼我做的。不信你可以问问诸位大臣。他们非得让我做我有什么办法?有扈氏气的张口结舌,甩门而去。

这有扈是个很较真的人,也是个很迂腐的人。他转不过弯儿来,回去后越想越气,于是他招呼人马,反了!

于是启召集兵马征讨有扈氏,二人大战与甘(甘泽,今陕西户县一带)。两军对垒,大战开始前,夏启激励将士们说:“我要告诉大家,这个有扈氏对天帝不敬,王命不遵,是上天借我的手来消灭他!因此你们要服从我的命令,奋力出击,不可懈怠!你如果听我的话奋力杀敌,我就在祖宗的宗庙前赏赐与你,如果你不听我的话,我就杀了你!”。这是一篇挺好玩儿的战前总动员。直白,简单,通俗易懂,且很有效。士兵们果然奋力杀敌很快就把有扈氏打败了。打败了有扈氏的夏启顺便也把伯益也给杀了。有扈部落的成员被罚做奴隶。

坐上了帝位的夏启彻底废除了原来的禅让制,正式确定了帝位世袭制制度。天下为公氏族部落会议制度已经转化,开始出现了国家的雏形,奴隶社会天下为家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