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法对公子连说了,说道:“武侯想扶持公子回国登基,难道不是天大的好事?”
公子连沉吟了半刻道:“谢过武侯的好意,连自秦国逃到魏国以来,多蒙武侯照顾,本就感恩不尽,今又给连想得如此周到,教我如何感谢才好!连本也想回国以后一旦成为秦君,一定和魏国世世交好,但奈何秦魏隔阂太深,我若受魏相助,不知秦国人怎么看待?回国之事我可以答应,但接受魏国相助之事,还容我细细考虑一下,烦请先生向武侯多多美言,我保证,我回国之日必会向武侯辞行,这一点请武侯放心!”
魏国使节见他说得也有道理,不好强求,只好先行回去复命。武侯见公子连保证回国之日会向自己请辞,心想:“此时着急不得,只要他感自己之恩,不会不辞而别,总有机会让他接受魏国的好意。”也就把此事放下了。
这一年,公子连和秦国的左庶长赢改取得了联系,教赢改积极争取各大臣和军队将领的支持,转眼间一年时间过去了,由于出公母亲重用外戚和宦官,外戚和宦官耀武扬威,戟指气使,官员将领们受气不过,在秦国国内上下压抑了不少怨气,再加上出公母亲为笼络人心,动辄大量赏赐,导致秦国国库空虚,为填补亏空,出公母亲不得不号召各级官吏横征暴敛,搜刮民脂民膏,各级官员得此机会中饱私囊者有之,贪污受贿者有之,借机敛财者有之,只把个好好的大秦江山搞得乌烟瘴气,人民怨声载道,民不聊生!
听得公子连归国,人们无不奔走相告,拍手称庆,热烈欢迎!
势造的足了,人心也了解的差不多了,前385年,公子连决定回国。回国之前,公子连依约向魏武侯告辞,武侯亲自相送,再次提出以军队送公子连归国之事,公子连得到秦国百姓欢迎,心中有数,怕一旦接受魏国相助,反为魏国所胁,与秦国不利,于是便婉言谢绝。武侯见他不受,也无可奈何,便对公子连说道:“公子回国以后但有用得着魏国的地方直接给寡人写信便了,寡人必会倾力相助,要人有人要钱才有钱财!”
遂送给公子连黄金、白银、珠宝若干,公子连要待再次拒绝,魏武侯脸色一沉,说道:“难道公子看不起我魏国么?”
公子连无奈,只好收下,对魏武侯千恩万谢,对武侯说道:“连一旦登基成功,保证在武侯在位期间和魏国交好!”
武侯听后很有一些不爽,但也没有办法,只好强颜含笑送公子连上车。不提。
且说公子连连日奔波,来到秦国边境,刚到得边境便见前边尘烟滚滚,转瞬间只听一阵马蹄及銮铃疾响,一彪人马直冲他飞驰过来!
公子连心道:“完了!难道是出公母亲知道我归国,来派人杀我了?想不到我公子连筹划如此之长的时间,竟落得如此下场!”
不知公子连性命如何?请听下回接着说。
------------
第一百零五回 众望归公子连…
第一百零五回
众望归公子连登基
书接上回,且说那公子连刚刚到得秦国边境便见前面驶来一彪人马,心道:“自己并未让秦国人前来迎接,如此声势必不是来迎接自己的,不是来迎接自己的便一定就会使出公母亲派人来杀自己的!”
这公子连料得没错,这一彪人马果然就是出公母亲派人来杀他的!
那领头在前的将领见到前面的公子连,连忙翻身下马,躬身施礼,对公子连说道:“末将参见公子,末将奉太后之令,前来诛戮公子,但手下将士均道出公年幼,太后昏庸,诛杀公子,天理不容,故此违旨,特来迎接公子回国!”
公子连听罢大慰,连忙下车扶起那将道:“将军深明大义,连甚感佩,将军弃暗投明,我定不负你!”
一行人迎着公子连浩浩荡荡回国,沿途守将尽皆归附,偶有几个不服的也被他们一一诛戮,一路之上公子连的兵马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不消数日,来到河西。见大庶长赢改早早迎接在那里了。赢改见公子连如此大得人心,不由得心中欢喜,本来还想着回国筹划一番,再行夺位,见公子连势大,人心所向,干脆直接打出了奉君讨逆的旗帜,让公子连殿后,自己亲带一干人马,直接杀向都城,淹死了出公和太后!
出公和太后死后,公子连登基,号秦献公。
献公即位以后,颁布的第一个诏令就是废除殉葬的风俗,此令一出,秦国百姓大慰,人人争相称道献公的仁慈,泽及百姓,利在千秋!
考虑秦国数十年来被魏所欺,数割其地,积贫积弱,心道:“唯有迎难而上,奋发进取,积极革新,争取民心,稳定军心,才有机会收复失地,恢复河山!”
于是决定把秦国都城由原来的雍地东迁到栎阳,栎阳地近河西(今陕西临潼北),离晋国边境较近。此举一方面是向国人表明他要夺回西河之地,重振秦国国威的决心,另一方面是要摆脱奴隶主聚集的旧都雍的束缚。
迁都以后,秦献公高筑城,深挖沟,眼见得都城栎阳固若金汤,水泼不进,针扎不进,便开始在秦国进行了积极地革新。
秦献公在魏国多年,见证了魏国的文侯和武侯的新政,深知魏国的革新之法。他知道,要革新旧政,首先就要扬弃旧政,扬弃旧政就要扬弃旧思维的束缚,扬弃旧思维的束缚,就要摆脱旧奴隶主的束缚,扶植一批新的封建贵族起来。他把国都由雍地迁都之栎阳也是为此,雍地长期作为秦国的国度,其地已多分封给旧奴隶主贵族,这些旧奴隶主贵族长期在贵族位子上坐着,已熏陶出一派腐朽之气,这股腐朽之气不是如此容易就可以抹去的。与其改变他们,不如改变自己,他想。
秦献公对内积极革新,发展经济,任用贤人,体恤百姓,远来外邦百姓,对外结好邻国,和魏、齐、楚、燕、韩、赵等国建立了友好关系。经过十多年的埋头发展,秦国又重新崛起于强国之林。
献公十一年(前374),周太史儋前来秦国,献公亲自出殿迎接,把太史旦迎入大殿。
这太史儋是一个得道的高人,通阴阳,知天地,精历法,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载,只生得身材高大,须眉皆白,端的是一派仙风道骨,令人肃然起敬!
二人寒暄一番,献公说道:“小可自即位以来,赖群臣之助,百姓亲附,新政推行尚且顺利,秦国大势尚且稳定。但施政至今,秦国未有大的发展,常令我为此烦恼,敢问太史可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