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累海宋的材料技术科技底蕴之深。赵卫国这个准备向着蒸汽时代爬的少尉。也要仰视。
现在的海宋不缺钱,不缺人口。缺的是上层元老们的自觉和联合。早在元老会建立之初,就有元老在体制上发生过争论。一种是偏向计划经济的。一种是偏向市场经济。刚来到这个世界的元老们发现这个世界是一片怎么都能赚钱的处女之地。搞黑水佣兵可以赚钱,搞养殖可以赚钱,搞跑船商业贸易可以赚钱。
然而有的能赚钱,有的不能赚钱,大家不愿意平均搞大锅饭,理由很简单,我能赚是我的本事,来到这个世界不能赚钱都是蠢蛋,我为什么要用我赚的钱养蠢蛋。还有你们这些主管部门一句话产业扶持,就给我的产业收多一点税,欺负人不带这么欺负的。所以为了保障这个世界最先进生产者元老会的生产积极性。所以政策开始偏向自由经济。当然这第一代元老好歹都有点集体意识。当海宋需要扩张的时候,所有成员还是能为了整个集体的发展相互妥协对海宋政府的行为在经济和政策配合上支持的。
但是,第二代元老上台后,第一代元老之间的默契并没有传递这一代。第一代元老的教育环境是几十个人一个大班级的教育环境,而第二代元老大大多是有本位面明朝漂亮菇凉生的。这些明朝菇凉容貌不错,见识嘛!不仅仅受到母亲的影响,这波元老更是含着金汤勺,周围的位面土著避让的环境下长大的。唯我独尊的气质就是这样养出来的。
这些二代元老掌权的时候海宋基本上没有敌人了。更无外患的压迫。所以更注重掌控海宋的利益。提高纳税率,增强国家的发展动力。这儿样的说法在一代元老中,只要提出一个确切的方案,大多是可以获得支持的。但是在二代元老中说不通。我就是要利益,就是不给工人加工资,提高消费水平,你能耐我何。老子是元老,元老是自由的,是比别人跟平等的。我不想给,你们怎么能找我强要。
只要一个元老不愿意退让,其他元老也不愿意当吃亏的傻子。他们长辈打成的政治默契就这样打破。一群来自社会主义下的穿越者向往托拉斯巨头政治,由于自己根本没当过托拉斯巨头,搞出来的政治体系千疮百孔,当他们还在的时候,可以靠着社会主义养成的社会习惯来弥补,但是当他们不在的时候,政治体制上的僵局缺陷暴露无遗。
文斯德离开这个世界之前,已经看到了这个苗头,但是就是没想过自己离开,到底会恶化成什么样子。文斯德这个长辈一走,新一代的元老们心中敬畏的那一代人离开。同时也放下了对海宋国家集体未来的责任,更加注重于利益的争夺。
比如说大明爆发红色革命这件事上,部分轻工业销售受损的元老,要求帮助大明帝国快速稳定局势,而海外矿业部门期望与移民容易,认为大明可能会发生大规模难民潮,海外务工的人力成本会大幅度降低,所以不同意立即干涉。至于重工业机械加工方面,等着这场战争的军火贸易。而身为农场主的海宋元老同样需要人力成本降低。
海宋的元老都是文明人,所以不会出现任迪位面某岛厮打的场面,但是双方吐沫横飞的争论是不可避免的。海宋的干涉并没有第一时间到达,海宋元老们看着东亚大陆上的战火,决定继续观察局势发展。
大明大量的购买军火粮食,从北方南下的八万帝国军队开始南下,而与此同时任迪终于做出了战略决定。合肥,舒城这一条线上的皖省中部城市,被任迪标上的红圈。五万红色共和军,携带二百四十七门管退75和105口径火炮,开始了攻城作战。
第七十九章 管退神威
蒸汽列车从铁路上哐当哐当的开过,黑色火车头上方喷出蒸汽的长鸣。火车后面的运载车厢上,一门门火炮露出狰狞的炮口。而火车的客运仓库中塞满了一名名士兵。
蒸汽列车开的很慢,走走停停,而火车两侧则是大量行军的士兵。任迪就在这列火车上,半年前还在钻山沟,靠着双脚走路的任迪,现在带着一只重装部队向着江淮杀过来。钢铁铿锵,蒸汽长鸣,任迪感觉自己似乎又回到了第一次新手任务的时代。不同于米亚那,任迪只是剧情人物手下的小兵指挥的军队最多不过两三千。
而现在任迪是带着五个师五万人两百四十门火炮南下的。并且携带了大量的重机枪。以及弹药。几个月前任迪用土鳖的运动战解决了对手,不代表任迪就只会用蘑菇战。真正有一只重火力军队摆在任迪面前,任迪当然也是优先使用。这样的一支军队所需的弹药补给单靠驮马是根本无法运输过来的。任迪现在有有自知之明,淮海战役那动辄四五百万的民众发动组织开挂一样的后勤运输。现在的红区根据地是不可能有的。那么就必须靠着铁路补给运输后勤。
搞定了农村后的红色共和军的铁路当然不会像孙泽当初那么纠结,铁路大动脉在当地民兵的看护下是安全的。开工的阜阳工业基地,开始供应弹药。
五万人的大兵团沿着铁路运动当然瞒不住大明在江淮之间的眼线。然而这一支军队战斗力在两天之后,得到了检验。
“风向偏东风三级,今天天气不错,适合烧秸秆”任迪看着万里无云微风且风向稳定的天气如此说道。每个人打仗高喊:“上,冲锋干死他”然后军队士气爆棚一个冲锋拿下敌人的阵地,这是歌颂己方英勇艺术家眼下的战争。任迪在演变战场刺刀训练时,被赵卫国的征召军团一句话深深的影响。身为士兵应当服从,勇敢战斗。身为统帅,应当动脑子,多看多思考。多谨慎的尝试。
几十个风向杆互相间隔五公里竖立,在风向杆十米的高度上,一个旋转的风杯是测量风速的,一个摇摆的指针是测量风向的。江淮这地方的气候任迪因为工作关系熟悉,常年盛行风向东风。现在是早春,风向常年东北风。所以任迪将军队放到了东北部。
气象这门学科因为军事需要诞生,在任迪位面气象诞生是因为欧洲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