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4章 于是被人看上(1 / 1)

农门娇妻作死日常 湘君 1815 汉字|0 英文 字 1个月前

第544章 于是被人看上

陶子宁一听,却是皱眉,“男儿娶妻娶贤,如我等之辈,偶有在外头风流之时,身为妻子该引导指正,而不是过激的想去和离,此女瞧着不简单。”

话是这么说,胡耀却是向着于氏的,当然秦楚也是他的好朋友,于是笑了笑,“咱们不聊这个,只聊美人儿,于氏是咱们庾县的美人无可厚非,至于京城里的美人儿,待我与任兄游学时前去瞧瞧,届时陶兄可别忘记了咱们哦。”

二人说是游学,实则游山玩水,各家家中都有不少钱,到时游历到京城,自也是吃喝玩乐的心思,他们都不打算去会试,也有自知之明。

陶子宁哈哈大笑,“自是盼着各位前去的。”

这一次陶子宁回祖籍赶考,老宅比较陈旧,胡耀和任二公子二话不说便帮着陶家修缮一番,陶子宁住了快一年,在里头还算舒服。

一行人走出来,陶子宁正是春风得意,一身锦衣袍服,当真是玉面郎君,极为俊朗阳光,在才子当中倒是很显眼。

只是待他们来到外头时,就看到前头站着几位妇人,其中有位身姿娇美的妇人却是侧着身子站着的,前头还有个孙夫人将之挡了一半。

陶子宁一眼就看到了那个紫衣身影,他眼神盯着那玲珑有致的身段,双眸微微一眯,再看此人旁边的紫衣胖女子,陶子宁皱眉,果然美人也需要对笔,不过瞧着都是夫人,他这是在想什么呢。

于书燕见孙氏迎上去了,她想着自己是和离之人,还是避嫌的好,于是站在孙氏身后不露面,心情也很平静,眼神看着别处。

旁边的胡老夫人却是看到了自家孙子身边那位玉面公子后,双眸一亮,当真是一表人才,居然还与她家孙子如此要好,那就太好了,到时胡家举宴,先让孙女儿与之认识了,而后再让孙子时不时带妹妹出门游玩,多与陶公子接触,指不定事情便成了。

于书燕都感受到了胡老夫人的激动,她内心冷笑,这是传说中的攀高枝儿,如此着急着。

只是于书燕看胡老夫人时,她发现旁边的陈君文居然脸都红了,此时眼神盯着前方一眨不眨的,她有些疑惑,出于好奇,于书燕循着陈君文的眼神朝前看去一眼,没成想撞进一双眸子里。

陶子宁脚步一顿,不走了,面色却是变得严肃起来,对上那双美眸,他却是下意识的移开,心脏怦怦直跳。

旁边的胡耀也看到了于氏,他忍不住叹了口气,说道:“此女仍旧如此好看,她的确是与任夫人交好的,许是这庾县也只有任夫人这位手帕交了吧。”

于书燕对上这一双眸子却皱眉,而后移开眼神,直接站孙氏背后不露面了。

陈君文却是刻意的从胡老夫人身后站出来,眼神虽说看向别处,却是忍不住还是会偷瞥对面的陶公子,而且她发现这位陶公子似乎也在看她,莫非是对她动了心思。

唉,可惜了,想到这儿,陈君文心头却是难过极了,她当年也是福城的美人儿,若不是受了人暗招,她岂会嫁给那样的人,说起这暗招,陈君文想了这么多年,她一直都在怀疑着于氏,毕竟那日她能完好无损的撤走。

陈君文越是过不好,她便越是将这些都恨到了于氏的身上来了,眼下陈君文看于氏更是不顺眼了,这一次她来庾县,必能其人之道还之。

这些才子们都都朝孙氏走来,上前作揖,而后告辞,离去时,陶子宁当做不经意的,眼神从于书燕的侧颜滑过,心情很有些奇妙,这女子长得不是鼎鼎好,也没有京城贵女的矜持和瑞庄,更是长得有些娇小了些,长得高大的陶子宁按理是看不上的,可是他也很奇怪,这女子有一份韵味,一种能令男人沉迷的韵味,很特别。

几位才子走过去了,陈君文已经收回了目光,侧首看了于书燕一眼,想到胡这宴席她会前去,却是意味不明的笑了。

陶子宁上前马车前还是回身不动声色的看了一眼,正好看到于书燕与孙氏告辞,孙氏拉着她的手,笑道:“下次一起去胡家,坐我的马车,我到时来接你。”

旁边的胡老夫人都听到了,心情很郁闷,孙氏倒是护她,如今于氏失势 ,孙氏还护着她作甚,没有半点儿好处的。

于书燕应下了,跟在孙氏身边,她少了不少的麻烦,也不必与这些夫人真的去结交。

那边才子们的马车全部都已经离去了,于书燕才来到自家马车面前,石泉已经在外头等候多时。

与孙氏告别后上了马车,马车便朝旺兴街头去,左右今个儿时间还早,去旺兴街的铺子里接父母一同回去。

就在石泉赶着马车离去时,原本已经离去多时的陶家马车却从小巷子里出现,陶子宁朝前头的马车看去一眼,吩咐身边的心腹下令,“卫清,跟着前面那辆马车。”

心腹卫清正觉得奇怪呢,公子今个儿有些出常,出了任府,却不离去,还要在小巷子里躲起来,这会儿更是跟踪人家的马车,莫不是前面那人曾对公子不善。

于书燕的马车很快进入旺兴街头,随后在于家布庄前停下,她从马车上下来,而后入了铺子,里头传来笑声,石泉脸上含笑的将马车停在铺子一边,便也进去了,外头的马车经过于家布庄略停了一下,车帘挑起,陶子宁朝那于书布庄的招牌看去一眼,果然他猜的没错,是胡耀美人赋下的那位于氏,有意思,敢和离的妇人果然不简单,居然会做生意。

回去的路上,心腹长随卫清便忍不住问道:“公子,秋试出了榜,咱们便回京么?到时公子还能在京城里过年。”

要是平素陶子宁必是同意,但这会儿却不是,说道:“不必了,先等等,左右我以前游学之时,也不在京城里过年,也不差今年,好不容易回到祖籍,便在家乡多住些时日吧,以后怕是不会再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