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25 章(1 / 1)

创曼:滥觞 海夜子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从乔市等地运上来的货就在这儿商船输往外地。

有些商旅走的是鲁江水运,到达水运终点临江后改走旱路,不过凡是前往高原南部的都是经过此地。

另外黎水要比鲁江宽得多,水运也较之繁忙,所以这儿的货运规模要比临江大出不少,走临江的商旅只有很少一部分是要去高原南部的,绝大多数去的是充市乃至于北部高原。

其实从木城也可以到那些地方,这里并不是黎水货运的终点站,顺黎水而上可以达到充市,再从那里改旱路前往北部高原。

只是往下的水路不好走,没有途径临江,龙潭那条旱路来的快,所以来往于两条路的商旅基本上是对半开。

  作为毕卡族的聚集地木城当然是充满了浓烈的民族风情,虽然赛族确立的统治已有千年之久但是毕卡族并没有完全被同化,反而还成为襄莱文化圈里颇有特色的一部分。

这里算的上是西北山旮旯里的大地方,融合了毕卡族和周围其他几个少数民族的精粹,成为一座别有风味的城市。

木城说是一座城但是看上去更像是一个大寨子,城里全是古风古色的传统民族建筑,就算是有钱人家的大院子也保持着古朴的风格,没有搞出一番较大的修葺出来。

这样看上去虽然是残破了一些但是会有一种浓浓的味道,一旦品尝到这种芬芳馥郁的味道便会无可自拔,深深的爱上这个地方。

木城人的打扮也颇有讲究,各种民族服饰在这里很是常见,几乎每个人都穿着一身充满民族特色的服装,尤其是年轻姑娘们,那一身花俏惊艳的绣花服配上闪闪发光的银饰那给人的感觉真是清秀又妖娆,让人体会到原来民俗风情可以美到这种地步。

城里天天都是集市,每天都有各种各样的活动,市井生活可要比宁静的深山里有意思多了。

如此充满民族情调的地方让人不得不联想起南山里的那个兰竹坪,两者在很多方面有着相似之处,但是认真起来又是截然不同的,毕竟木城这好地方可要富得多。

  穿石潭一战虽然彻底击败恶魔势力后但是海源等人再次元气大伤,为了完成他们的计划继续斗争就不得不寻个地方先把伤养好。

向奚建议去木城,在与世隔绝的穿石潭里待久了去城里看看也不错,阿部她长这么大还没进过城。

再来城里设施齐全,应有尽有,看病养伤会比较方便。

除此之外还有个非常重要的原因,赤菲这个最大的威胁虽然已经接触了但是据他们估算向坤已经修炼到了非常厉害的地步,倘若在养伤的时候遭到了他的攻击那将会陷入极其危险的境地。

尽管向坤为了求稳不会也没必要主动出击但是谁也保不准他会作出以绝后患的事,垕曼地域目前是掌握在他身上的,要想找到海源等人一点都不困难,所以他们如果继续选择待在深山老林等地方就是个很不明智的办法。

于是来到木城这个大闹事里就显得安全多了,毕竟在这么多人前向坤很难下手。

另外木城处在创曼之地的边缘,万一向坤不顾一切要动手那他们只需跑到教场关外就可以避免杀身之祸,对方虽然法力高强但是只要离开创曼之地就会变为常人一个,再多的能耐也无法施展出来。

  他们用着覃镇守搜刮来的钱在黎水边租下了一个小院子,这地方虽然处在喧嚣的闹市之中但是环境也算得上是优美,适合作为修养的地方。

海源和向奚在大战中只是受到了比较轻微的损伤,稍作修养后便可恢复。

阿五和杨宏景的伤势比较严重,他们可就要费上一番功夫来养伤了。

阿五骨头多出断裂,刚来之时腿脚都打上了石膏板,身子无法动弹,不但吃喝需要向奚和阿部伺候,就连方便也要在海源的帮助下才能顺利施工。

好在这人作为一个守护者,身体的恢复机能当然厉害,没过多久便摆脱了石膏板重新成了一个生龙活虎的硬汉子。

杨宏景的伤是最厉害的,他不像守护者们可以释放守护者形态来保护自己,在赤菲猛烈的攻击下他内力大损,元气大伤。

初到木城之时他整日卧病在床,精神极其萎靡而且茶饭不进,即使是山珍海味摆在面前也提不起食欲,这般糟糕的状况如同是一个身患绝症之人。

后来是在众多名贵药材的滋补下杨宏景逐渐恢复了精气神,海源和向奚还会经常的给他灌输内力,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他的恢复速度。

养病需要大量的营养,阿部每天都会准备鸡汤,排骨之类的好东西,大家每顿都吃的挺香的,倒是杨宏景有些为难。

自打七雷子大师遇难后杨宏景就发誓今生不再吃荤,如今虽然急需补补但是面对这些荤菜迟迟不敢下口。

海源,阿五和向奚三人自然会进行劝解,说这是特殊情况吃了不会有问题,要想早点给七雷子大师报仇就得好好恢复身体才是之类的话,可杨宏景还是无动于衷。

倒是善解人意,温柔体贴的阿部给他买来了豆浆,葛粉,醴糟等东西,这才让杨宏景笑颜大开。

  在木城期间他们自然是经历了那场春旱,虽然这里紧挨波浪宽的黎水但是当时的大旱免不了会给不少百姓的生活带来一定影响,不过正如之前所说的春旱对于工商业者而言影响并不大,有的行业甚至因此得利。

海源他们钱多,过的也算是滋润。

就是那段时间实在是太闷热了,热的人烦躁,好在木家山给了他们一个消暑乘凉的好地方。

紧接其后的那场百年不遇的大暴雨也给了他们深刻的印象,当时木城街上成了汪洋大海,他们所居住的院子里也进了不少水,这几天他们搬到楼阁上打的铺。

木城的放浪堤也甚是坚硬,在汹汹洪峰的强力冲击下顽强的挺了过来,只是黎水发怒的样子实在是太可怕了,他们又住在岸边,这受到的震撼和冲击是极大的。

洪水过后大量的难民涌向了木城,黄鼎下令紧闭城门将难民拒之于城门之外,他以必须保障战争之供应为由不但没有开仓发粮实行赈灾,还派出军警镇压闹事的灾民。

走投无路的难民们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