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64 章(1 / 1)

喜上眉头 非10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只能一个劲儿地喊冤。

“行了,别跟朕做戏了!”

虽然这种事情是个人都没脸承认……

昭丰帝理解之余,更多的是怒其不争。

“此番闹出这样的丑事,近日你也不必再出门了!停职在家中好生反省!”

宁通听得浑身发颤。

皇上竟停了他的职!

就算他真的睡了几个男人又如何,训斥一顿且罢了,都是自家人,犯得上停他的职吗?

宁通这边刚狼狈地离开了乾清宫,后脚就被请去了宁贵妃的长春宫。

宁贵妃听了兄长被停职的消息,亦气得胸口发疼。

丢人固然是丢人了些,可又不是什么杀人放火的大事,皇上怎能停兄长的职?

说起丢人,哪里有比一个堂堂帝王成日沉迷炼丹求仙更丢人的事情?

宁贵妃立即去了乾清宫,在昭丰帝面前哭了一通。

昭丰帝好言哄道:“朕之所以罚他,还不是怕御史再想方设法地弹劾他作风有失?到时,可就不止是停职这般简单了。”

“皇上所言当真?”宁贵妃泪眼婆娑地看着他。

“朕何时骗过你?”

咳,骗是常有的,因为不骗不行啊。

你跟她说什么官声官德,什么时局特殊,百姓议论,她也听不懂啊,没准儿还会反过来问你——百姓还能骑到皇上头上不成?

宁贵妃这才略略放心下来。

“不过,爱妃啊——”

昭丰帝顿了顿,目光复杂地看着她:“朕先前提醒过你的那些话,你究竟可放在心上了?”

宁贵妃擦眼泪的动作一滞。

“臣妾一直都记得。此番臣妾兄长确实有错,也该好生反省一二了。”

她低下头,作出愧疚的模样:“是臣妾有愧皇上的垂爱。”

“爱妃言重了。”

昭丰帝笑了笑,眼神恢复如常,脸上再无半点异色。

……

时值午后,秋阳高挂。

京郊外,树木凋零,草叶枯黄,处处透着萧条。

物水河畔,几名仍身着短褐的农夫和路过此处歇息的脚夫正说着话。

“这些庄稼全旱死了……”

看着不远处的田地,一名农夫不住地叹着气。

起初干旱时,他们一担担的水往田地挑,可也熬不过三伏天里的烈日,这边累死累活刚浇下去没一日,那边又被烤干了。

接连数月的大旱啊,又正值酷夏,就连这条养活了不知多少辈人的物水河,都快要干涸了。

往前深不见底的河水,如今尚漫不过膝盖,浅处已现出淤泥来。

“都说这河里有河神守着泉眼呢……这条河干不了。”年纪大些的老人语气笃定地说道。

“大国师不是正准备着求雨事宜吗?再有两日,便能下雨了。”

“据说大国师有通天之能,朝廷又抓了这么些活人去祭天……应当是有指望的。”

“哎,但愿吧……”

时值天灾,说起这些大家都有些消沉。

很快有人说起了别的话题。

“不过今年的怪事可真不少……尤其是大永昌寺里,先后出了两件怪事了。”

一件自然是祭坛着火。

第二件无疑就是今日刚传开的锦衣卫指挥使的那桩丑闻了。

“哎,天灾之处多有怪物现世……近来的怪事,又岂止是大永昌寺里……”一名年近六七十岁的老翁看着浑浊的河水,若有所思地说道。

“老伯,你这话是何意啊?”

几名年轻人朝着老翁看过来。

老翁回过神来,笑笑起身道:“时候不早了,我该去打酒咯。”

说着,抓起一旁盛酒的葫芦,步履缓慢地离去了。

“咱们连饭都要吃不上了,他哪儿来的银子打酒?”有人皱皱眉说着。

“前些日子他还是靠我家中接济呢……”

“莫非捡钱了不成?”

不远处,将这些话尽收耳中的清羽朝着老翁离去的方向跟了过去。

而此时,忽然有一道熟悉的声音传进了他的耳朵里。

“呀,糟了!”

小丫头惊慌失措的声音在四处传开。

290 偷偷相看

清羽动了动眉。

这声音,像是张姑娘身边的阿荔——

他即刻转头看过去。

果然,这一转身,清羽便瞧见不远处有几道熟悉的身影。

张家姑娘就站在河岸旁,身边还有一位样貌清俊的少年人——似乎是张家的大公子,张秋池。

而此时,阿荔和棉花正将手探入不深的河水中,似乎正找寻着什么东西。

清羽心中疑惑。

殿下刚让他来物水河畔探一探可有什么异样,张姑娘竟也来了此处。

莫非殿下与张姑娘暗下达成了什么约定,是他所不知道的?

不过眼下他尚有差事在身,且不留下看热闹了,更何况有棉花兄弟在,张姑娘也不会出什么差错。

嗯……没有棉花兄弟,张姑娘似乎也不容易出什么差池。

清羽继续跟上老翁。

阿荔这边,已有几个人走了过来看热闹。

“他们这是找什么呢?”几人议论着走近。

张秋池见状,低声对张眉寿道:“二妹,你先回马车里,接下来之事,自有我来安排。”

二妹到底是女儿家,许多事情不适宜亲自出面。

张眉寿也并不坚持,点点头,由着张秋池将她送回了马车内。

“大公子,没找到……”阿荔折回来,神态紧张着急。

张秋池皱皱眉,看向河水:“水并不深,下水去找。”

一旁便有人低声指点起来。

“瞧着像是大户人家出来的,怎好这么使唤下人……”

那小丫鬟年纪也不大,怎能让人当众下水呢?且水虽不深,有水草的地方淤泥却不少。

“这是丢了什么紧要的东西?”

张秋池闻声,转过头来看向众人。

众人皆是目露惊叹之色。

这少年公子,当真风姿不凡啊……

一时间,众人因方才对方使唤丫鬟下水时生出的些许看不惯,多半都烟消云散了。

有人还好言询问起发生了什么事情。

张秋池语气温和,眉间却带着愁绪:“在下与家妹方才路过此地,下车透气歇脚,家妹却不小心丢失了绣鞋上的珍珠,家中丫鬟去找时,不慎让那珠子滚落至了河中——”

众人听得面色各异。

还当什么大事呢,合着就是鞋上的一颗珠子而已。

有钱人家的小姐,果然闹腾。

“那珠子有两三颗黄豆那般大呢。”阿荔抽泣着道:“若找不回来,奴婢也不活了。”

一旁的棉花:“……”

一个个,怎都这般能演呢?

姑娘的计划里,也没说要演得这么细吧?

反正他是不可能这么演戏的,这辈子都不可能。

“哎呀,这么大的珍珠,怎能镶在绣鞋上……”

人群中一阵躁动。

两三颗黄豆大小的珍珠,他们见都没见过,也不知得值多少银子?

此时,张秋池对着众人说道:“此乃家妹心爱之物,若诸位能帮着寻回,在下愿出十两银作为酬谢。”

许多人一听这话,眼睛顿时亮了。

十两银子,哪怕是扛麻袋做苦力,累死累活都得干半年呢。

只是——

珍珠再大能多大,虽称不上大海捞针,却也差不离了。

“怕是不好找。”

“是啊,这一段正是水草多的河段,下面全是淤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