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44 章(1 / 1)

喜上眉头 非10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你父亲绝不是那样的人,咱们要信他,你切莫听他人胡说……”她不忘及时给女儿吃定心丸。

虽说苗姨娘之事在前,可同床共枕这么多年,宋氏绝不认为丈夫会枉顾人伦。

张眉寿心中欣慰,认真点头。

她回头若是将此事说给父亲听,父亲得知母亲这般信任他,只怕要感动的哭出来吧?

“母亲绝不能信了这小贱人的话!”柳氏兴许是见张彦这边已经拉不回来了,朝着张老太太跪了下去,“这小贱人蛊惑夫君在前,眼下不止往媳妇身上泼脏水,还将二叔扯了进来,这分明是想将咱们张家彻底搅散呐!母亲,依媳妇之见,应当立即将这居心险恶的贱人乱棍打死!”

“娼妇,该被乱棍打死的人是你,今日我便要将你浸猪笼!”张彦看向芸儿,厉声道:“继续说,将你知道的都说出来!”

“老大!”

一直没开口的张老太太出声制止了他的失控。

婆子很有眼色,见老太太如此,便先捂住了芸儿的嘴。

经此一提,张老太太也想到了一些零碎的陈年旧事。

她眼光晦暗不明地看着大儿媳。

“母亲有所不知,芸儿是我从湘西带回来的,她曾是柳氏这贱妇外祖家的婢女!她既有此言,必不会是空穴来风!儿子今日就是将这张脸豁出去,也必须要听个明白!若不然,只怕要被心里的这口窝囊气给生生憋死了!”

张彦边说边挣扎着要捶胸顿足。

反正事情到了这个地步,想要再装作什么都没发生已是不可能了,了不得事后将这院子里所有的下人都统统打死了就是!

他必须要知道全部的真相!

张彦的情绪在崩溃的边缘来回试探。

而听到他说芸儿竟是柳氏外祖家的婢女,众人眼底神情各异。

“信口雌黄,我根本不认得她!我看你这负心的东西分明是喜新厌旧,想将我一脚踢开!你若直说,我岂会纠缠你?用不着你勾结这贱人使这样下作恶心的手段!”柳氏朝着张彦骂道。

她跪在张老太太脚下,求道:“母亲,这样的腌臜事若传了出去,张家上下岂还有脸见人?”

她想借婆母最忌讳的东西将此事压下来。

若真的被完全捅破,她只怕没活路了!

婆母一定会选择遮掩的,上次在海棠居里,婆母宁可将芳兰当场打死,也不肯在人前揭开真相。此次之事更是不堪,婆母必然不会允许这样丢人现眼的事情陈于人前的!

只要今日将那贱人打死了,她事后便有得是法子洗脱自己!

张老太太目光定定。

“让她说。”

160 旧事败露

“母亲为何要放任这来路不明的贱人在此胡言乱语……!”柳氏惊惶之下,失声道。

“你若问心无愧,关上这院门来,听她说一说又有何妨?”张老太太语气低沉似水。

柳氏身形僵硬着,瞳孔一阵阵收缩,还要再开口阻止时,却见张老太太身边的婆子得了老太太的示意,竟要上前制住她。

“母亲这是做什么!”

她被人禁锢住双臂,猛然挣扎起来。

“让你静下心来好好听听!”张老太太重声道。

张眉妍浑身发抖地看着这一幕,她想上前护住母亲,却隐约察觉到今日之事与以往皆不同,不是她跟着而母亲哭闹几句就能混淆得了视听的……

张老太太身边的丫鬟走到她身边,低声道:“老太太吩咐,让二姑娘去房里玩。”

张眉妍脸色一阵煞白。

母亲丢了这样大的人,这时候她做女儿的想死都来不及,还玩什么玩?

祖母这分明是让她避开的意思。

三妹好端端地站在二婶身边,为何偏要她避开呢?

为何唯独她不能听、不能看……这举动背后的深意,让张眉妍越想越害怕。

莫非祖母已经做好了要处置母亲的准备吗?

张眉妍如牵线木偶一般被大丫鬟扯进了内间。

青竹帘被放下,门窗紧闭,室内顿时变得昏暗起来,院中的声音偶尔传到耳中,却根本听不真切。

婆子已经松开了死死捂着芸儿嘴巴的手。

芸儿在开口之前,却是看向被张敬和小厮架着的张彦,流泪询问道:“彦郎真的想听吗?”

张老太太“呵呵”两声,直想上前亲自扇她两个耳光,好将那虚伪的脸庞扇的原形毕露才好!

“说!给我一字不差地全都说出来!”张彦的声音已经近乎嘶哑了。

“贱人,你敢污蔑于我!我定剥了你的皮!”柳氏被婆子制住,也几乎要失去了理智。

张眉寿听得烦极了。

她看向阿荔手中先前用来堵那芸儿的嘴的黑布团。

阿荔一点便通,无须自家姑娘开口,三五步上前,便死死堵住了柳氏的嘴。

柳氏瞪大了眼睛惊怒交加地看着她。

这才哪儿跟哪儿?竟连个其它院子里的下人都敢当众这般轻视糟践她了吗!

偏偏婆母那老婆子还一脸默许地点了点头!

四周安静下来,芸儿才得以开口叙述自己所知之事。

“彦郎方才说得对,我原本确是大太太外祖冯家家中的丫头。我五岁那年被人牙子卖给冯家,伺候在冯老太太身边,因此与常去外祖家小住的大太太算得上熟识。

据我所知,待到了婚嫁之龄时,冯家一直有意让大太太嫁给舅家表哥冯公子,姑奶奶本都要同意了,可大太太始终不愿,我曾亲眼瞧见大太太因为亲事大哭大闹过。”

张老太太拍了拍椅子扶手,不耐烦地问道:“你怎不从盘古开天地说起?谁要听你这些无关紧要的废话!只捡了重要的说!”

她这急脾气。

芸儿脸色一讪,顿了一顿,果真捡了重要的说。

“有一日,我陪着大太太和冯家公子前往天门山寺上香,偶然救下了一名可怜的女子。那女子便是如今张家二爷院子里的苗姨娘。”

众人闻言大惊。

苗氏竟是与柳氏相识在先?!

可这二人同在张家这些年,却从来无人知晓此事。

宋氏想到先前芳兰之事,苗姨娘对柳氏的回护,眼神不由一阵阵发冷。

“接着说。”张老太太的声音里已经听不出喜怒。

“那女子生得貌美,说自己举家遭了流匪,只有她一人侥幸活命,冯家公子怜悯于她,便将她带回了家中,欲安置了她。可冯家老太太不允,做主将那女子赶了出去。”

“冯老太太面冷心善,赶人只是怕那女子会误了公子前程,将人驱逐之后,又拿了银子悄悄使我去接济那女子,可我追出去时,却见那女子在后门外上了一辆马车,我亲眼瞧见大太太带着丫鬟也进了马车。”

“我觉得蹊跷,便暗中留意了此事。后来,我听看门的小厮打趣说,大太太身边的车夫去了青楼,喝了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