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4 章(1 / 1)

喜上眉头 非10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家务了。”她急忙辞去,柳氏有心想解释挽留或是说些什么,可眼下情形混乱,容不得她多言。

心里却在骂,要走不早走,既不早走,又不等听她解释完再走……这走得真叫一个让人窝火!

张眉妍已经躲去了内间,心惊胆战地探着头看着阿蜜被婆子彻底制住,拖了出去,才敢出来。

柳氏拿手帕按着流血不止的手背,气得牙根都是发痒的。

“看来大太太不想收这份人情。”阿荔有些讪讪地道:“可既然送出去了,就没有收回的道理,具体如何处置,但凭大太太决定吧。”

她说着,便行礼道:“奴婢就先回去了。”

柳氏冷笑着道:“可别忘了帮我谢谢三姑娘的好意。”

阿荔笑笑道:“大太太见外了。”

看着她的背影离开,柳氏看着手上的伤口,倒抽了一口凉气。

张眉妍走过来,她本以为是关心自己的伤口来了,可不料女儿张口就哭道:“母亲,完了……”

她跟誉哥哥的亲事完了!

本来想借着张眉寿的腿让誉哥哥退亲的。

母亲都替她设想好了,先打通邓太太这一关,再说服祖母退亲丑事不可外扬,只私下跟二房说清楚退亲之事,待过个几年,她就直接顶替张眉寿嫁过去,两家对外只咬定与邓誉订下亲事的本就是她——如此一来,既能得偿所愿,又可保全了她的名声!

可现在竟毁在第一步上面了。

识破了这一切的邓太太还有可能回心转意吗?

柳氏被她哭得心烦。

但她到底不会当着下人的面骂女儿,只将气撒在了一旁的丫鬟身上。

“都傻愣着干什么?再不去请大夫,我的血都要流干了!”

丫鬟心道哪儿有那么夸张,但也不敢耽搁,悻悻然退下去请郎中。

郎中来时,柳氏手上的血污已被清理干净,血也早已止住了,从表皮看,只剩下了一条细小的伤痕。

郎中讶然地想:得亏他来得快,来得及时,若路上再耽搁上一会儿,岂不都要痊愈了么!

柳氏这边闹心不已,然而在文华殿为太子侍读的张彦也并不轻松。

016 太子殿下画风不对

“《尧典》应是……大晋年间,由李杜明修订。”张彦绞尽脑汁,难掩紧张之态,正答着太子忽然抛出来的问题。

端坐在书案后的太子祝又樘闻言看向他。

一身月白衣袍,头顶金冠束起一半墨发的男孩子五官清朗,有几分出尘脱俗之气。

本是赏心悦目的小小如玉少年,面上神色也无不悦的迹象,可被他这么看着的张彦却觉得仿佛芒刺在背。

他半是转移话题,半是认真地说道:“殿下今年不过九岁而已,暂时还不宜涉及《尧典》此类主流之外的书籍。背诗练字之余,首要还应先听下官们将四书五经讲通了,这些方才是经史子集的正经入门……”

祝又樘没有否认他。

片刻后,将目光收回,甚至还点了点头。

张彦松了口气。

“但四书五经已经听倦了,既然新鲜的张翰林讲不通,便换别人来吧。”祝又樘点名道:“换王翰林。”

张彦惊惶地伏地。

本以为三言两语能糊弄过去的小儿,现下却直截了当地要换人。

虽然没有怪责之言,可这趟出去……他张彦还不知要何等丢人!

丢人还是其次,在太子面前露了拙才是重点。

“殿下息怒,臣绝非不愿为殿下讲读《尧典》,只是担心殿下学得太杂,反倒不利于记忆……”他今日是捧着《论语》来的,哪里想到小殿下想听什么《尧典》,全无准备之下,加上担心出错,他确实没有凭空侃侃而谈的能力。

“张翰林言重了,快起身吧。”

张彦起身来。

“换王翰林。”太子仍是道。

张彦身形一晃,倒吸一口冷气。

竟还是没能糊弄过去!

事不过三,太子已经吩咐了两番,这一回,他不敢再多言,领命而去。

王华很快赶来顶替。

他未带任何书籍。

无论太子想听什么,他几乎都信手拈来,毫无迟疑,自有一番沉稳练达之气。

“王大人不愧是状元之才。”祝又樘称赞道。

除却学问之外,王华的人品,他也十分清楚。

王华恭谨地道:“殿下小小年纪便能与微臣对答如流,才是真正天资聪颖。”且言行举止间,大有气度在。

他很难相信一个三年前才被从冷宫里领回来的孩子,短短三年间竟能从目不识丁到通读经史,且有着自己的见解,这见解还颇为独到不俗!

按理来说,超过六岁才开蒙,已经失了很多先机了。

王华并非阿谀奉承之辈,祝又樘却觉受之有愧。

坦白来说,他的人生中,天资聪颖占了少部分,付出的努力是常人数倍才是真。

所以,他只是一个既优秀又努力的人,仅此而已。

而上一世的刻苦是值得的,这直接让他这一回多了许许多多捷径可走——如此一来,他便有大把的时间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了。

提拔能臣,也要趁早,如此方能日益省心。

他与王华直言道:“东宫讲官一职尚且空缺,吾会向父皇举荐王大人。”

王华受宠若惊,连忙叩首谢恩。

祝又樘示意他起身,一面又道:“父皇选的两个伴读,颇有些一言难尽。据闻王大人家的长子天资不凡,远近闻名,不如召进宫来与吾共读。”

王华听得又惊又喜。

皇上选的伴读他知道,一个是宁贵妃的亲侄子,也就是锦衣卫指挥使宁通之子,另一位便是定国公府的嫡孙。

在与太子适龄的人选中,这两位的出身是最高的。

一个是权力滔天的宁家,一个是荣宠不衰的开国功勋之后。

可太子却说……颇为一言难尽?

王华惊得是这一点,喜得也是这一点。

宁家人出身平平,全仗着宁贵妃受皇上宠爱,滥用锦衣卫职权,作风霸道,鱼肉百姓,风评素来不好,自然不是良选。

定国公府是不错,可这一代的小嫡孙却是小时雍胡同里的头号小恶霸,最不喜的就是读书,真进了宫,只怕也难以拘得住他。

由此看来,皇上的思虑竟还比不得小太子来得长远。

本对如今朝堂心存失望的王华看着面前面如冠玉的小小少年,心底忽然涌现出一股动荡来,一腔抱负涌上心头,竟有些想要热泪盈眶的冲动。

王华自认得遇明主,大靖朝未来可期,却不成想,面前的太子殿下一派少年老成的平静面孔下,打得却是另一番主意。

他想看斗鸡,他想逛戏楼,他还想推牌九!

……

愉院中,阿荔将在大房的情形绘声绘色地说给张眉寿听,张眉寿听到邓太太也在,惊讶地笑了一声。

倒是瞎猫撞上死耗子了。

前世她从开元寺回来,被烧伤的事情便由大伯娘‘不慎’在邓太太面前说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