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29 章(1 / 1)

八零军嫂上位记 吴欣1008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来。

毕竟,这是她前世的遗憾!

她还特意让时承新介绍了家照相馆的师傅,教她。

还好,姚瑞雪聪明,一学就行。

姚瑞雪和王玲玲就是从上津市,一路,你帮我拍,我帮你拍,拍到青山县的。

王玲玲很听姚瑞雪的话,也无比的配合拍出造型。

特别是在上津市以汽车站为背景,王玲玲年到姚瑞雪双手都比出剪刀模样,王玲玲还以为姚瑞雪搞怪。

后来就发现,姚瑞雪拍每张照片都会摆这个动作,或者拍出一个大大拇指与食指交叉比在一起的小动作。

她问这两个动作有什么意义?

结果姚瑞雪笑着告诉她,这样的动作帅气呀!

王玲玲完全看不出帅气,看到的全是傻气。

姚瑞雪带着王玲玲没在青山县多呆,拍了几张相片,吃了中饭,就找了牛车,付了高价钱,往西江村赶。

赶车的大爷一听姚瑞雪讲的是青山县话,就与姚瑞雪热聊了起来。

讲的就是整个青山县领导班子换人的大事。

听得姚瑞雪意外直挑眉,惊得王玲玲忍不住小声问她:“瑞瑞,你没事吧?看你眉毛一跳一跳的,这大爷是不是和你说了什么?”

“没什么,就是我们县里不仅换了县书记,还有县长,以及武装部等几个重要的部门的领导,全都大换血了。

听到有些惊讶,没什么事。”

确实是惊讶,因为她以为孙传那边的人早就给换定了。

没想到,这都几个月了,就连换了三次,这就有点意思了呀。

小小一个青山县而已,用得着这么弄大动静么?

“那会不会对你们有影响呀?”

王玲玲觉得青山县以茶为主业,换大领导,那会不会像报纸里说的那样,给茶农们什么政策之类的。

她记得,姚瑞雪家里也是茶农吧?

好像她家还承包了茶山建茶园来着吧。

“这个我不知道,得问我大伯了,前面就是西江村,我家就住那里面。”

还没到村口,姚瑞雪远远的就看到了乌央央的人群。

站在最前面的,正是她两世相加几十年未见过的大伯。

第439 回村

“呜,是不是发生什么事了,怎么那么多人站在那里?”

不管是王玲玲,还是赶牛车的大爷,都被那一大群人给惊吓到。

王玲玲更是紧紧的拉住姚瑞雪的手,才发现,姚瑞雪已经泪流满面,更是像一只灵活的猴子,从牛车上跳下去,扔下她这个姐姐,快速冲向人群。

然后扑到人群中站在最前面的男人怀里。

王玲玲这才明白,应该就是姚瑞雪一直提起的大伯,也就让赶车大爷把行李放了下来,那大爷倒是走得快,生怕惹了什么事。

还好,姚瑞雪在半路就已经把车费给了。

“大伯,我回来了!”

姚瑞雪紧紧的抱住梦中出现过无数的大伯,那种心灵得到安抚的感觉,只能从大伯这里找到了。

“回来就好,回来就好,瑞瑞乖,不哭了啊。再哭可就不漂亮了,你哥,侄子们可都在这呢。”

姚庆平一双老眼也湿润,又瘦又皱的老手,有些生疏的摸着姚瑞雪的头,多少年了,侄女与自己生份后,就再也没有这股亲近劲了。

他心疼呀,侄女在京城肯定是吃了大苦了,怎么就这么懂事了呢。

“嗯嗯。”

姚瑞雪泪中带笑的,直接拿起大伯的衣袖就擦自己的眼角,一边擦一边喊大伯身后的人。

“大哥,大嫂,四哥,四嫂……承海,承江,承洋……”

“瑞瑞,变瘦了。”

“瑞瑞……”

“小姑姑……”

姚瑞雪与家人们相互问候一番后,又拉着王玲玲过来,向姚庆平介绍:“大伯,她就是我的好朋友,好姐姐王玲玲,她在我们家住一段时间。我在京城时,她特别照顾我,还特会画画,很厉害。”

姚庆平立即热情的与王玲玲打招呼:“玲玲是吧,我是瑞瑞的大伯,把这里当自己家,叫我大伯就行。

这两个是我儿子和儿媳,其他是我孙子辈们。”

“大伯好,大哥,大嫂,四哥,四嫂,侄子们好。”

王玲玲乖巧的学着姚瑞雪喊人,心里却羡慕不已,这可是全是姚瑞雪的亲人呀,这大大小小的加起来,都十几口人了,这还全都是直系的亲戚。

那加上旁亲,这得多少人呀?

又一听那些看起来明显比姚瑞雪还大,与她同岁的男生们,叫姚瑞雪姑姑,这辈子也不小。

王玲玲手里的行李,也早就被大哥和四哥接了过去,就是大嫂和四嫂也热情的和王玲玲说话,介绍村子里的情况。

姚瑞雪则是一直紧紧的拍着姚庆平的手,也是问着村子里的情况,问着李艳的事。

一路从村口,往家里走。

西江村的人从中午大队部里喊了让姚庆平接电话后,就知道,姚家最有出息姚庆兵的宝贝女儿,姚瑞雪要回来了。

啧啧,一下子整个村子里都从午饭开始,不停的有人往村口走。

就是想看看,那个和之前发誓一辈子也不回来的姚小姑,怎么就要回来了?

要知道,西江村里谁不知道,姚瑞雪从小就聪明。

甚至有天才少女之称!

但是,脾气太娇,家务活什么也不会。

三天两头和自家大伯娘吵架,打架……

尤其,是拾叔公去世后,更是拿着菜刀,追着她大伯娘追着在西江村里整整跑了三大圈,最后她晕倒,她大伯娘才算逃过一劫。

第440章 被人虐待

“听说了吗,今天姚家的小姑姑要回来了,不是才高考结束么,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

“听说了,好像是在京城那边过得不好,经常被人虐待。我看还是回来的好,在自己村子里,谁敢对姚小姑不好呀?

那么聪明的姑娘,居然被人欺负虐待,简直不是人。”

“谁说不是呢,我听说姚家人今年十来个,全都拿了姚瑞雪从京城寄回来的高考复习资料,参加高考时既然,全都写完了,还说预估至少有一大半都能考上大学。”

“骗人的吧?我们整个西江村去参加高考的加上知青,也不过才二十六个人。”

“怎么就是骗人了,我们西江村就姚姓人爱送孩子们上学,你家三个女儿,这都十三四岁的吧,识字么?”

本来么,这个年代重男轻女的家庭就多。

再加上这个时候确实很多家庭,连饱饭都还吃不上,更别说送孩子们上学了。

整个西江村也确实就是姚姓人,不管男孩还是女孩,一到七八岁,全都要送去上学。

就算不能送到学校,那家里人也会私下偷偷的教。

从七七年高考恢复,西江村能考上大学的全都是下来参加建设的知青而已。

就像去年,姚瑞雪十五岁就参加高考,整个西江村的人都觉得她这个天才少女一定能考中的。

毕竟,从小学到高中,她的成绩一直全校第一。

就是姚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