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的老师要严格,有时又比老师还不像老师,甚至比我还像个小孩,特别顽皮,还会耍赖。
其实,师傅和我一起的那十年,他既像我的爷爷又像爸爸,还像老师,也像朋友。
我很多生活常识和知识都是师傅和大伯教的。
就是女孩子该知道的事,也都是师傅教的。
有时我都觉得,他一个老头子上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中间的这些女孩子的事,也都知道,真的是老成精的妖怪呢。”
以前并不觉得师傅教那些没什么。
现在回想起来,姚瑞雪都觉得有些红脸,毕竟,像女孩子来月经什么的,要如何注意,要如何照顾自己等等,细节问题。
这些可全是她十三岁时,七十多岁的师傅教的。
两世来的姚瑞雪都觉得有些糗。
“你妈妈呢?”
资料有写,但并不详细。
主要是姚瑞雪的妈妈,大部分时间一个人喜欢回娘家住。
时鸿飞想了解姚瑞雪的一切。
“我妈?呵呵,石头,说起来你可能不信。我都觉得我是垃圾堆里捡回来的。
我妈妈从小就不喜欢我,自我三岁开始记事以来,照顾我的都是大伯和在我五岁后来村里的师傅。
就是我爸爸也都不如大伯和师傅与我相处的时间长。
我妈妈……呃,我一点也不想提起她。”
妈妈这两个字,就算是两世,姚瑞雪都不想提。
一提就是各种负面的情绪凶涌而出。
她不想去回忆。
对于一个从小就厌弃自己,虐待自己的女人,姚瑞雪真的喜欢不起来,也记不起来。
是的,到现在,姚瑞雪连自己妈妈长什么样,都忘记了。
完全没有任何画面。
“嗯,不提,再吃一点?”
时鸿飞见不得姚瑞雪这般愤怨的样子,看来那个女人,真的是伤了他的婉婉很深。
能把自己的女儿扔给大伯家教养,还偷走姚庆兵牺牲后,部队补贴金的女人,品性必然不好。
“不要了,我实在是吃不下了。
石头,谢谢你愿意听我讲一些废话,啊,真的吃得很饱呢。”
姚瑞雪的肚子此刻确实有些撑了,她情绪不好吃时,不仅只有吃甜才会好,也可以吃饭来安抚。
因为,她不敢当着太子爷的面砸东西。
师傅那时候就是不喜欢看她一生气,心情一不好,就爱乱砸东西的坏习惯。
才会随时随地的帮她准备些小糖果或者小零食。
“那就不吃了,明天请客要准备些什么菜吗?”
时鸿飞已经开始收拾碗筷了,他好像在遇到姚瑞雪后,他对女人的观察能力就强了很多。
不,应该是在遇到姚瑞雪后,他好像就时时刻刻的都在关注着她。
她的每一个小动作,或者小情绪,他都能很清晰且最快的时间发现。
即便,知道很多都是在她这个性格里不该出现的反应。
时鸿飞也从来都是默默的看着,接着,不说破。
就是时鸿飞自己也没有想过,自己会有这么一天,对一个女性有着如此的包容度。
甚至像个变态一样,觉得什么样的姚瑞雪,都觉得无比的可爱。
刚才她那一瞬间的低落,时鸿飞差点就过去抱着她,给予安慰,想告诉她:她的世界,以后会有他的相伴。
不需要妈妈,也不需要去回忆与她师傅相处的日子。
“什么菜都可以,但一定要辣就没问题。对了对,还要来一道红烧肉,肥一些的那种,玲玲姐超喜欢吃。
辣么,我和林红姐都会喜欢的。
不过,石头,明天你不忙吗?
真的方便来家里做饭,帮我请客吗?”
姚瑞雪嘴上说着不好意思,但是脸上却满是期待着时鸿飞能如她愿回答。
第223 震惊(9更)
青山县,西江村
今晚姚庆平把四个儿子和几个叔公全都喊来,吃了一顿堪比过年还要丰盛还热闹的饭。
酒饱饭足后,大家又一起聊了聊天。
一直到大家都散去,房间里只剩下姚庆平和四个儿子。
点着煤油灯,烤着火,手边一人一碗热茶。
姚庆平回房间拿出一个布袋,把布袋打开,里面一叠一叠扎好的钱,都露了出来。
姚家四兄弟看到钱时都露出震惊的表情,却都没有出声,静静地坐着。
“这些年我们家过得辛苦,你们也大概也听到些风声。是的,只要去青山县一说我们西江村姓姚的,几乎是就拿不到能走出青山县的介绍信。
所以一直被压制着,就是我们家里发生个什么事,很快都会被传出去,且传出更多不属实又对我们家不好的谣言来。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全华国都改革开放,不需要介绍信,我们也能到全国各地。
不需要再像以前那样缩头缩脑的活着了。
这些钱就是瑞瑞寄回来,给你们拿去创业的。
什么是创业?
就是让你们自己拿着钱出去做生意,赚钱,讨生活。
能成功的话,自然是很好。
不能成功,也算是出去走了一遭见过世面了,不算白活。
我这里分了三份资金,其中一份有两千元,是给我们姚氏其他年轻人出去闯荡的起用金。
另外两份则和阴雾山一起做为三份,是的阴雾山很大,需要两家人合作,现在就由你们四兄弟自己选择。
拿钱的每人一千五百元,只要离开南省和京城,随便你们去哪里打拼都行,成不成也都看你们自己。
瑞瑞说了,这是她给你们的投资,你们未来成了,有良心就给她一层分红;失败或者没良心,不给也没事,就当她做妹妹的送给你们做哥哥的。
每份资金里还含有一份,你们所需要的打拼事业的方向。
那也是瑞瑞帮你们准备好的,选吧。
未来我们姚家人能不能打破那个诅咒,就看你们了。”
姚庆平把姚瑞雪说的话,复述了一遍给四个儿子听,他知道,他年龄大了,但是儿子还正壮年,孙子们也正年轻,或还小。
青山县领导正处于换季之时,该趁着这个混乱的时候离开,抓住改革开放的机会,改变大家的命运。
一辈子都窝在西江村,那是对子子孙孙们的不负责。
四兄弟都不用商量,彼此对视一眼就已经在心中下了决定。
老大和老四,选择留下。
毕竟,老大姚家国是家里老大,得养老;也是因为他最拿手的活就是种田,打理茶园。
而老四姚家收,本来就是西江村的校长兼老师,孩子们也还小,无法脱身。
老二姚家强则有一手漂亮的木工法,三个儿子,一个今年高三,两个高一,就算他带着老婆黄丽一起离家,也不用担心孩子们。
老三姚家丰和老婆姚冬丽都有一手精致裁缝活,村子里人做新衣服,绣结婚被套什么的,几乎都是他们夫妻偷偷给接下来,换取一些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