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4 章(1 / 1)

乱世铮妍 就爱嗑瓜子 2000 汉字|2 英文 字 2个月前

制,空有战船而无兵丁。故而寇严只给了甘宁一个别部司马的头衔。他日水军真正拉起来的时候,他也会占一个校尉的名额。

甘宁不在乎官职,只在乎实权。寇严的决定正中他的下怀。一个人掌管长沙水军。未来的职权能有多大?洞庭湖称霸只是起步啊!先前还有犹豫的他,见到寇氏兄妹,拿到任命的文书又拜见了徐庶和黄忠之后,觉得来长沙不亏还有赚。

甘宁满怀信心地带着自己的人去了罗县,他的营地就在那里,以罗县港口为起步,逐个攻破,完成对洞庭湖水域的全面控制从而染指长江,是寇严给他定的战略目标。

送走甘宁,时间又溜走了好几天。派往海昏的探子越来越多。寇严紧张,黄忠却是翘首以盼,等着太史慈来攻,他可以借机出一出心中的恶气。当初在场外被他逼得丢盔弃甲逃去罗县的耻辱,到现在都不能忘记。当徐庶对他分析说周瑜可能会来找场子的时候,老爷子毫不畏惧,反而兴奋异常,摩拳擦掌地等着太史慈上门。

徐庶因此感叹,这到底是弟子走了好运还是他走了好运,居然能在山穷水尽疑无路的情况下,机缘巧合中,名正言顺地据有了长沙。还结缘了一批如此有上进心的同僚,这比在新野时处处捉襟见肘好太多了。

可惜妍儿娇弱女娃,被迫背井离乡,孤身漂泊,在这污浊的乱世中自立根深是多么困难的一件事,他的体会太深刻了。

心底怜惜弟子的境遇,原本还有一点想劝她与父母和好的心思,此时全都被摈弃了。无论你想要的是什么,作为你的老师,我永远都会站在你的身后,帮助你去实现。如果你执意保留寇严的身份,如果将来因此而与你的父亲相争,只要是你选的路,我都会陪着你走下去。

经过这段时间的相处,寇严早已向老师坦白了当初如何与师兄逃出新野的曲折过程。寇严坚定地表示,这辈子,出来了就不会再回去。自己已与刘氏一刀两断,他日若有相争,绝不会手下留情。

—————————————————————————————

刚到长沙就听说周瑜要来窜门子。真是只有惊没有喜啊!

c

106 再备战

徐庶侍亲至孝,起先很不能理解弟子对生身父母如此强烈的恨意。寇严就把刘备给刘磐的书信拿出来给老师看。

第一封,写着想尽办法,将刘封逐出长沙,最好是借刀杀人做掉他,如发现二女踪迹,能保全边保全,不能保全也没关系。

第二封更是言之凿凿地质问刘磐,为什么要封刘封做校尉,说他这是引狼入室自取灭亡,说如果他还有一点头脑,现在就该把寇氏兄妹推出去杀了才对。

第二封信到长沙的时候,是寇严以刘磐的名义封寇封做校尉之后。刘备不知刘磐已死,故而从信的内容中不难看出刘备对寇封以及寇严的憎恶之情。父亲这般无情想要铲除自己,自己没道理倒贴上去求凌虐的。

徐庶看完这些信,除了叹息还是叹息。刘备毕竟曾经是他的老板。私心以为他是有枭雄气质,能力挽狂澜的人。但是,一旦涉及到家务事时,他作为外人真的不能评说谁对谁错。

只是站在弟子的立场,有这么一个冷血无情的父亲,还真难怪她要心寒。因此,徐庶命令自己放下对旧主的恩情。全心为弟子谋划,顾念弟子的情感。

弟子对自己毫无保留地信任,没人比自己感受得更真切。徐庶明悟了自己的立场。全身心地投入到太守府长史的角色中。

这边厢磨刀霍霍,等着敌人来攻。江东那边,周瑜接到了孙权的撤兵命令,心情巨不爽。这次他是做足了功课,满装满员,全力攻打江夏。料想刘表看到他坚决的态度之后会退却,没想到对方意料之外的强势。

黄祖久攻不下也就算了,连自己的大后方都差点被人偷袭失守。这让年轻气盛的周瑜倍感耻辱。他和孙策情若兄弟,更因为分别娶了大小乔的关系而成为连襟,关系更近一步。

他对孙策的旧将太史慈完全信任,对太史慈在后方的一切行动也一直都是非常支持的,两人之前对长沙城以及周边的局势判断基本一致。太史慈出兵偷袭黄忠失败的消息传到前线的时候,周瑜一开始是不相信的。

后来太史慈将寇封以及罗县的情况报告给了周瑜,他一分析,便知道大势已去,他低估了刘表对江夏以及荆州段长江的控制。但他的本心上还是不服气,当初是下了很大的决心,投入了很大的心血才坚持到了这个时候。现在如果就这样无功而返,他有什么面目回去见江东父老?

而且,他要撤兵的意图刚刚漏了一点儿风声,刘表那边就一阵欢天喜地敲锣打鼓的样子,是可忍孰不可忍。周瑜觉得自己受到了极大的侮辱。思来想去,这场战争失败的根本问题,出在长沙这个自己忽略的后方漏洞上。

没想到太史慈身经百战,自己足智多谋,竟会被刘磐这种垃圾太守忽悠了。太史慈偷鸡不成差点被反包了饺子。不行,这口气无论如何也咽不下去。本都督要亲自去看一下,这长沙城究竟发生了什么?怎么会和预先判断的大相近庭了呢?

被徐庶料中,j

周瑜撤兵后没有回到柴桑休整,而是绕过柴桑直奔建昌,与太史慈汇合。到了建昌,周瑜才知道长沙太守已经换人,换成了一个十来岁的小姑娘。

不过,他并没有因此而轻敌,反而更加重视了。原因无他,因为他得知徐庶也在长沙城内,而且还做了长史,所有的阴谋论顿时找到了现实依据。

原来如此,原来是徐庶骑了刘备之后投了刘备的上司刘表。怪不得一向老而昏聩的刘表一下子不但长了脑子还长了脾气,原来都是徐庶在出谋划策。

只是,周瑜想不通,像徐庶这种有名气又有才气的智者,怎么会选择出仕刘表呢?他徐庶是曹操看中,求而不得的人物。以他的脑子肯定知道荆州不可守,也不是安稳的栖身之所,怎么会做出这种决定?

想来想去,周瑜把徐庶投刘表的理由归结为刘表暗中做了什么手脚,让曹操放了徐母,之后以此为条件让他出谋划策,才使得自己的这次进攻无功而返。

一定是这样,不然的话,刘表和刘磐怎么会一反常态,忽然变得那么刚硬?该死,自己千算万算,漏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