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变故(1 / 1)

养只熊猫不容易 沈霁川 2597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第95章 变故

  小人!小人!

  要不是杨岑告诉她要在门口等着, 她怎么会这般火急火燎的,还差点就跟正主杠起来。结果别人都已经暗自看半天了!

  这回真的是大水冲了龙王庙,自家人不识得自家人。

  阿窈才一想, 立刻暗自呸了一口:“谁跟这么不靠谱的是自家人!

  阿窈只以为当日救的另一个人是谢府里的其他女眷, 不想就是杨岑的亲娘。

  这边崔氏还一边训着杨岑,一边又替他开脱:“阿窈你不认得,这是我的大儿子,想必是长在外头站的久了, 不知道里头有别人, 这才闯了进来,千万勿怪。“

  接着回头斥责:“阿窈是娘的救命恩人, 好不容易找见了,恩还没报,却白白受了一场惊, 你倒说说, 该怎么罚你?“

  救命恩人?

  杨岑听了这个字,糊里糊涂看过去,又是一呆, 这几个字,从何而来?

  阿窈这会儿还乱糟糟的,干脆利落把头一低,自己开始捋思路。

  这一顿一收。落在崔氏眼里, 就是有戏。

  崔氏越发心喜。她之前拉着杨岑去看花名册的时候, 也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

  这会儿倒觉得晚上几年商议亲事,也没什么不好, 这不是就开窍了?

  杨岑老老实实听训,却忍不住往阿窈那地方瞟, 满肚子疑问,不知道怎么解开。

  阿窈只是半偏着头,不敢往别处乱看一眼,怕心细眼厉的长公主和崔氏看出了形迹。

  好在崔氏眼下急着要弄清楚这好容易找到的人是何方人氏,只跟阿窈说了几句话,便找个法儿走了。

  他们才刚出了山门,杨岑就赶着问:“刚才那个姑娘,什么时候成了咱家的救命恩人?”

  “你忘了之前那会儿,我跟你姨妈出门去上香,结果掉下了山崖,就是那会儿救的。”

  杨岑总算把前因后果都连上了,心里欢喜——有了这层关系,他那计划又容易成了许多。

  崔氏冷不丁问他:“你看那姑娘好不好?”

  杨岑打哈哈:“姑娘家的事娘问我做什么?”

  崔氏似笑非笑瞅他两眼:“之前,我让你去看花名册,有人怎么说来着?视红粉如骷髅呢!”

  她眼下忙这些事,并没给杨岑透过风声,这儿子对神鬼诸佛最是不屑,还是把人找到,再慢慢探他的口风。

  只是眼下看着,这姑娘倒是合他的意。

  想到这里,本来松了一口气的崔氏有点心堵。

  不只是女大不中留,原来儿大也是不由娘啊。

  一旦知道了人,要查起来就容易了。

  长公主回去两天,专到英国公府上递消息。

  “让个丫鬟送个信来也罢了,公主怎么亲自来了?”

  “有些事,须得我自己说才放心。”长公主与崔氏算是发小到生死之交,毫不与她绕圈子,接了茶,劈头问道:“你是有意聘了这姑娘做媳妇?”

  崔氏听出了这话的不赞同,便慌忙问道:“怎么,这孩子有什么不妥?”

  长公主摇头:“并非这孩子不妥,只是你看看这家世,配你家实在低了些。”

  长公主把抄来的黄册给她看,上面生辰八字正好写着六月初三寅时三刻。

  崔氏心一跳,四个条件全部相合。

  “这人你也熟悉,你还记不记得,废帝后宫里有个赵贵妃,差一点就生了小皇子,有一段时间风头正劲的那个?”

  崔氏如何不知,那些年他们府里过得甚是憋屈,连长公主府也不过是空有尊荣罢了。

  “之前景太妃过寿的时候,赵贵妃的娘家婶子就带着那个小丫头过来,说是她娘家远亲,还认作了干女儿。”

  崔氏恍然大悟:“原来是她!她不是出了家做姑子去了吗?”一时又不屑:“就为了些乱七八糟没头没脑的流言,却来逼自己亲戚,也是好脾气。”

  当日这事闹得沸沸扬扬,却不是为了杜宛到处散播出来的话,却是赵家非但没替自家出头,竟撵走了自家人,着实稀罕。

  “不过是这府上放出话来唬人罢了,求个名声——我看,要不是这丫头是顾家的人,恨不得再换一个贞洁旌表!这姑娘没等府里赶人,自己就先收了包袱出府了。”

  抛开别的,长公主确实喜欢阿窈这样爽利的姑娘。

  她早就看不惯赵家拿着自己亲生女儿换回来的旌表,整日像得了一个宝贝一样,走哪都要表白一番。

  废帝还专门用此事约束过皇家公主,令他们贞节贤淑,恭俭持家,好生侍奉长辈。

  长公主自小受尽宠爱,老了老了,却为些奇奇怪怪的事受了申饬,简直怒火冲天。

  难道女儿这一世就是为了一个名声活的?

  可惜她那是有夫有子,也就有了牵挂,顶多不再出门,气都憋在肚子里。

  阿窈这一走,就好像响亮地一巴掌摔在赵府脸上,让长公主分外快意,因此就多了两分惺惺相惜。

  “这便是头一条坏处,和赵家走得太近。”

  赵家虽然没有获罪,但是地位微妙,新帝入朝后对他家也是一贬再贬,从掌管人事调动很有威望的吏部,调到了修修大殿整整城墙的工部,一串官衔捋得一干二净,连降几级,变成了一个打杂的。

  什么情分都是会消磨的,满城里这么多闺秀随便挑,为何就挑中了这个与赵家来往密切的姑娘?

  由不得皇帝不多想,再想出什么幺蛾子来。

  “第二条,家世太薄,”长公主点点这张纸:“她原是出身顾家旁支,家是扬州的,顾府的二郎就是她远房舅舅。她亲生父亲只是个举人,才出生不久就去世了,是顾府宗族里养大的。”

  “举人......”崔氏踌躇片刻:“这当真是低了些。”

  本来想着若是个官吏什么的都说的过去,但是连个进士也没挣上去,怎么也过不了这一关。

  “都说丧母长女不娶,无父无母,福气太薄。如今你们府上,老太爷一去,岑哥儿正要一个得力的岳家提携,这孩子哪边都靠不上。”

  不消长公主细细分说,崔氏也明白这些道理。但这几年儿子身上发生的事情,非常理可解释,她只有这么一个骨肉,权势固然重要,性命才是根本。

  “你若果真想要这个孩子,抬回家做个二房也罢。”这话,长公主说到后来,自己也头一次发虚。

  崔氏苦笑一声:“公主看这姑娘的气性,可是愿意做二房的人?”

  长公主也不语了,便是天潢贵胄,也还有人不愿进宫做皇家妃子呢!

  凡是都讲个心甘情愿,强行把人弄进来容易,先不说过不过得去自己心里这道坎,若是结了仇,可不是在枕头边养了一只老虎么!

  崔氏愁了半天,也想不出什么主意,只能先把这件事慢慢透给英国公。

  杨大老爷变作了英国公,性子依旧温吞,没了阻挡他投入文化事业的老父亲,新任英国公多了些从容不迫。

  但是他刚听了这件事之后,立刻给出了回复。

  “夫人,生前事尚不清楚,何谈鬼神?不过是岑哥一个梦罢了,他如今要娶的,算是咱们杨家的宗妇,怎么能凭着这么荒唐的缘由把人选定了?”

  他平时好似是不求名利,唯心而行,有些事算得清楚。这英国公府,即便是不能在他手上再现祖上辉煌,却也不能没落下去。

  杨岑如今还没在朝中露头,他这一辈子注定是清闲下去了,杨家如今看似风光,不过是靠着老太爷站队的余荫,不过几年,也就消磨没了。

  结个有力的姻亲,才能多个依仗。

  崔氏自从成婚,从未见杨老爷这么严肃认真,因此白他一眼:“谁不知道这些?要不是为了岑哥儿这身子,我何苦这么费事?”

  抱怨归抱怨,但是这话却暂且不提了。

  崔氏心下还有些遗憾:若是这姑娘家世再往上挣一挣,倒是个好人选。

  长公主说了几条,却没往阿窈身上挑半分毛病,一来,阿窈曾救了他们一家子的命,天然就有好处。二来,这姑娘的性情着实讨人喜欢。

  少年坎坷,家世不显,却还能出落地不卑不亢,大大方方,说话时先带笑,会看人眼色又自有骨气......

  崔氏自己数了半天,本来歇了的心思又蠢蠢欲动起来。

  规矩举止都能慢慢教,这性情却是难得,阿窈身上有种经历诸事却不折的韧性,是崔氏在别人身上找不见的。

  她这一颗心就像是两个小人在拨河,几天来一忽儿往左走,一忽儿往右移,一个说梦中言岂可轻信,选媳需重门第,一个说上天示警,怎能忽视,但凡人丁旺,何愁门楣衰。

  还没等这两个小人拔出个结果,杨岑的小厮松子就慌慌张张报信,眼泪鼻涕糊一脸,抽抽噎噎说不成句。

  过来赶过来的大管家踢了他一脚,强作镇定,声音却是抖的。

  “大爷从马上摔下来,给踩了一脚,才刚搬回家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