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出孝(1 / 1)

养只熊猫不容易 沈霁川 2385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第86章 出孝

  自来只有恨嫁的女儿, 何曾有过不愿出门子的姑娘?

  顾谈礼只能怨怪自己命苦,这可不就碰见了一个?偏生这还是它的外甥女儿,说也说不算, 打骂又不舍得, 真是进退两难。

  平常人家女孩儿大约十四五岁就已经定了人家,顾谈礼本来打算的好好的,让阿窈花上半年多的时间,听任她做些乱七八糟却能安心的事情, 回头来便能说动她去跟着自己回南边去。

  京城脚底下不好呆着, 就找个远一些的地方,嫁个殷实人家。横竖有自己, 旁人也不敢慢待了阿窈。

  因此阿窈过了十五岁,顾谈礼眼看着阿窈情绪渐渐稳定了,也就不再担心。

  谁知他只要提起来这一茬, 阿窈有千般万般理由来回他。

  一时说还小, 再缓两年,一时说不舍得舅舅,不想嫁人, 一时又说自己经历坎坷,不愿出嫁。他刚开始还以为姑娘脸皮薄,不好当着他的面直接说话。

  到得后来,他眼见着阿窈出摊收摊, 烧卖生意做了一年又一年, 远远瞧这,也是大方极了。总不会偏偏自己一去找她就变薄了吧?

  他让万婶探了半天口风, 仍旧是什么都探不出来,再转过一年, 阿窈已经十七岁了。

  顾谈礼这下子是真的坐不住了,这姑娘可不是真有什么心思,要立志一辈子不嫁吧?

  阿窈见实在是没办法拖过去了,估算一下日子,终于给了顾谈礼一句准话,还可用来再搪塞些时日。

  “啊呀......不是跟阿舅说了吗?总得等素素出了门子再说吧......”阿窈半是撒娇半是嗔怪,看得顾谈礼放下了半颗心。

  若是想要做姑子,还哪来这么生气勃勃的样子?他不怕阿窈发女孩儿脾气,就怕她再像之前似的,如同古井无波,他才是真的哭都来不及。

  阿窈自己暗地里掐掐指头算算,杨岑也该是出孝的时候了。

  他们上一次通信还是半个月前的事了。

  当时杨岑信上写着,最近府里头正忙着除服的事情。各处的白灯笼帐慢该收的就开始收了,大门重新开了,阖家又去给老太爷上了一次坟,换下白素服,虽然还不能穿得太鲜亮,却也是各处都焕然一新,看着不是这么暮气沉沉的模样了。

  要说京里头,这能这么老老实实守孝到二十七个月的也是少见。

  每年降爵夺官里头的人,总有那么几件是跟守孝有关的。勋贵人家过惯了声色犬马日子的,后院妻妾满群,怎么可能干晾着几年都不进房?横竖一关上门,也没人知道,又得了功夫,荒.淫.事比平时多了几倍,也没个人管去!

  房里的事没人知道也就罢了,还有大胆的,不甚有了孩子却大模大样生下来的,可不是现成送来的把柄?

  相比之下,杨府的新一任英国公简直就是一脉清流。杨大老爷自小读着圣贤书长大,恨不得效仿先贤,在老太爷坟前结个草庐,每天吃糠咽菜,别说大鱼大.肉,连素油也不愿意碰上一滴,如此这般,穿着粗麻衣住上三年才算是守孝。

  好容易有个做孝子的机会,杨大老爷决定连着杨岑一块,一门孝子贤孙,尽好送别老太爷的最后一次孝心。

  可惜他草庐没结好,粗粮吃了两天,娇惯久了的五脏六腑一齐抗议起来,把杨大老爷治得动弹不得。

  饶是如此,他还要挣扎起来,继续往山上去,小厮管家跪了一地,也没阻了他的脚步。又没人敢扶,又没人敢拦,他气喘吁吁费了半天力气刚走到了门口,就被闻讯赶来的崔氏一个厉眼瞪了回去。

  “公公已经是去了,老爷再是伤心,也要先保重自家,才好尽孝心!”当着一屋子人,崔氏给他留足了脸面,私底下照着头脸说了他一顿。

  杨大老爷立刻消停了。

  饶是如此,整个府里到底是吃素吃了三年,连没分家出去的二房也不例外。他们房里头哥儿姐儿本来不是长孙,不必守孝三年,却也不能不跟着走。

  谁让府里头的当家人已经换了一个呢?

  如此两年多,丫鬟小厮一年四季不是白的就是青的,一个府里头素淡得凄凄惨惨,除了至亲来往,外头一概事情都不理。如此几年,竟也真的博了一个好名声,尤其对于文官一脉,守礼尽孝本就是儒家传统,这下倒对这个武官之后有了许多好感。

  只是这一旦除服,外头的风向却是一概不知。崔氏便借着后院园子里开得正盛的梅花,办了一次小宴,也是跟各家通个声气,让他们知道英国公府又开始交际了。

  毕竟,杨岑已经快二十了。

  荷花宴最先邀的就是长公主,她这回过来还带了一个新面孔。

  这女孩不过才十六七岁模样,梳着妇人头,容貌不甚出众,却养了一身的好气度,一看就知道家教不凡。

  “这是......”

  “长亭媳妇,去年过的门!”长公主回头道:“这是你崔姨妈。”

  到别人家都叫伯母,独有来杨家唤作姨妈,远近亲疏一看就知道了。那女子不敢怠慢,上前见礼。

  崔氏忙让人备礼,一边让座一边笑道:“我知道了,公主这次过来为的不是看我,也不是吃宴席,竟是来炫耀媳妇来了!”

  她嘴上说得欢喜,心里只是叹气。

  眼看着谢长亭都娶了媳妇快要有儿子了,自家孩子同样年纪,连个婚约都没定。这左拖右拖,偏守孝这回事还不能埋怨,崔氏到底顺了杨大老爷的意思,连让人透风声悄悄打听姑娘的话茬都没提起来过。

  她还没提,长公主便开始问了:“岑哥儿一晃就大了,偏老爷子这档子走了。这回出了孝,可得好好看看,你心里可定了人家?我看了几个人倒好,你要不要瞧瞧?”

  这下正中崔氏下怀,她问了一串,心里还是存着一个疑虑,犹豫了半晌,方才跟长公主悄悄说“我之前求过签,说岑儿这命格薄,得要个八字旺的,出生在特定时候的才成。”

  英国公府看似位高,并不权重,尤其是老太爷一死,朝中就此没了人,要查黄册也不是件容易事情,因此托与长公主到底还靠谱些。

  长公主一时诧异:“求签只为了缘分罢了,也有能信得,也有不能信的。你这竟是要凭着这个找人了?”

  崔氏苦笑。

  她也不想呀——但是杨岑自小康健,连个喷嚏也不怎么打。现在又跟着师傅学武,本该更好才是,结果自从受了一次无妄之灾,自此大病小灾不断。有些事很是蹊跷,比如好好走在路上都能摔上一跤,在房里也能让剑划伤了手。

  一回两回,一年两年,崔氏便是不想信,也不敢冒险。

  如此就托了人好好查上一回,若是有了音信,自然再好不过了。若是没有,也算是尽力了。

  外院里,得了消息的杨岑面色苍白,身形瘦削,一副大病未愈的模样,唯有眼里在低垂时,才露出狡黠的笑意。

  算算日子,他与阿窈已经有好久没见了。只因为他每次出去都要层层上报,交代清楚去向,还得带上积年的老仆,回来一一说清楚了——杨大老爷唯恐血气方刚的儿子不懂事,守不住清净日子,到外头胡作非为去了。

  眼睛一多,再也不像先前那般来去自由。杨岑行动间就更加小心,唯恐一时不慎露了端倪,前功尽弃。

  杨岑拿起来一个穿着六幅裙的小女郎,和阿窈床头摆着的那个书生衣着颜色都是一样的,当日他买的时候就存了私心,成双成对,想有个好意头。

  陶俑小人微微睁大了眼,吃惊的模样跟阿窈像极了,杨岑戳了戳她的鼻尖——

  不知道阿窈有没有想他呢?

  若是南城的阿窈听得到他心里的话,定要回一句——忙死了,没空想。

  阿窈本以为忙完了嫁妆也就等着出嫁了,谁知万婶听她说完,就用一副看傻子的表情看她,把各样事情继续分说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