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上元(1 / 1)

养只熊猫不容易 沈霁川 5238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第83章 上元

  如今正是上元时节, 便是往郊外走,仍然是火树银花不夜天,到处人头攒动, 推推挤挤, 闹闹嚷嚷,虽然不比内城的堂皇气派,却更有一番俗世的热闹,沿街的店铺争相悬灯结彩, 大的小的, 方的圆的,纱灯琉璃灯羊角灯走马灯, 还有外头搭着灯楼的,还有些人在门口放花筒、起火,玩地老鼠, 到处流光溢彩, 亮如白昼,说不尽的热闹,平日里困在家里的女孩子们也都出门来看灯, 引得不少浪荡子钻前钻后想占些便宜,所幸苏街上护卫众多,长得颇有威势,端起脸来很能唬得住人, 倒也没人来触霉头。

  等过了三座桥, 放了灯,许了愿, 走百病就算是完了,这会儿一行人才算是真正松快起来。

  “那条龙真威风!”

  “还是走马灯最好玩。”

  “荷花灯最好看!”

  几个孩子几乎看花了眼, 叽叽喳喳又争又辩,连平时最沉稳的兰姐儿也变得活泼起来,几个大人牢牢牵着这几个活猴子,生怕被挤散了,每年在上元节被拍花子的拐走的孩子可不在少数。

  正走到约定和自家男人聚集起来的所在,正好看见一个极大的铺子前挂出许多灯谜,都是浅近的,就如同歌谣一般,寻常人听了也能猜出一两个,他们便跃跃欲试起来。江素素却还有正事要做,跟小琪与万婶说了,他们自在那铺子前面看灯猜谜,自己转身进了附近一家店铺。

  丫鬟小青是认得江素素的,将她让到了里间,一边上茶一边笑道:“娘子且略等等,我家奶奶马上就来。”果然她那边话音刚落,就听到了宋蝉娘爽朗的笑声。

  “哎呦,妹妹可算是来了,姐姐我可眼巴巴盼了一天了!”转眼看见桌上的糕点等物,又嗔道:“你来也就罢了,还带这个来做什么?小青,怎么上这个茶?快把昨儿舅爷送来的大红袍沏上来!再去拿新蒸的玫瑰搽穣卷儿来。”

  江素素不好意思,忙道:“姐姐不必忙,我才在家吃过饭来的,还是先把东西给了姐姐要紧。”说着便从随身包袱里将东西拿出一卷画来。

  宋蝉娘小心接过来,展开看时,只见其上数枝梅花横斜而出,干枝郁密,穿插有致,枝头缀满繁花,或含苞欲放,或盈盈盛开,千姿万态,不一而足,与劲枝铁骨相映衬,更显出得清气袭人,冷香四溢,深得清傲气韵,然而又于冰天雪地间透出几分融融春意,正与当下情景相和。

  宋蝉娘不由啧啧赞叹:“妹妹当真是好巧的手,瞧这图样,瞧这绣工,哪里还能找出第二个来!”

  原来这幅画却是绣出来的!

  自来绣画也不少见,但多是在大户人家里头藏着,普通人家难见。再加上凡是喜欢做绣工的,大多家境贫寒,于画画一道上不大通,哪怕绣艺出众,画画上也是颇有匠气。若是有哪位闺中识文知字,擅长书画的小姐,恰巧又有了一番好技艺,又哪里稀罕卖出去,以此为生,藏还藏不及呢!

  江素素向来没什么谋生的手段,整个家全靠阿窈撑着,时候久了,她到底不安。却不想去年一年绣成了一幅雪竹图,本来尺幅也不大,她生性懒散,三五天才拿出来绣一会儿,不过打发时间罢了。不想被邻居瞧了去,一时大惊,她这才知道原来绣画也是能卖得好价钱的。

  那幅雪竹图被胡员外家的二姑娘买了去,不知怎的被同知夫人瞧上了,就召了她过去要定一幅做女儿的嫁妆,在京里,区区同知自然不算什么,但对她一个小小的绣芳阁而言,若是能入了他们的眼,也算是打开了一道口子?宋蝉娘自然是喜不自胜。

  然而这门活计也不是好做的,小姐喜欢的是孤傲的梅花,夫人却希望能喜庆些——这毕竟是出嫁的嫁妆,活接下来时是十一月,小姐千金出嫁在二月,算上装裱的时间,最迟一月底就交货,这三个月时间连定图带上绣的功夫,实在是紧了些,宋蝉娘自然有些悬心,到今日才算是舒了一口气。

  江素素知道她这话也只有一半是真心,不过生意往来,人家端上杯热茶,她焉能不识趣泼盆凉水,只连连推说过奖,又和宋蝉娘说了会儿话,眼瞧着差不多时间了,这才起身告辞。

  大正月的,宋蝉娘也只略留了留,便亲自将江素素送到门口,拉着她殷殷道:“妹子闲了时候就来我这儿坐坐说说话,等同知太太赏下那下剩的五两,我自使人给你送去,也免得你路上不方便。这儿还有两个灯笼,就送给妹妹玩罢,妹妹千万别嫌弃。”旁边小青便捧出两个精巧的灯笼来,江素素连连推辞,却挨不住宋蝉娘实在热情,只得拿了,才算真正作别。

  小青眼看着江素素已经隐没在人海中,正要劝自家主子回去,却见她眼波一转,嘴角微翘,溢出一声轻笑。

  “倒是个美貌佳人!”

  一行人中有好几个孩子,两个灯笼,怎么都不够分的,江素素便收了起来,等到了那摊子前,便看见那摊子边又多围了几个孩子,正猜得面红耳赤,阿窈就陪在他们后头,而他们身边,还有个熟悉的人影子,一直踮着脚往他这边来看,好似除了这个方向,其他一应事情,都不放在眼里。

  他远远看见江素素手里还拿着东西,忙迎过来,把她手里面沉甸甸的东西都接过来,也不知道说什么好,只能无措地笑道:“素素妹子来了。”

  他知道走百病一向没有男子跟着,却又不放心,一直远远走在他们后头。直到见了阿窈,才忍不住跟上来,巴望着能跟江素素说几句话。

  可惜到了见面的时候,他这笨嘴拙腮的,却什么都说不出来了!

  素素近来收了他许多东西,这会看见他,也不知道是什么滋味,也不知道怎么理会,更不好不理会,也只能干巴巴说一句:“万大哥好。”

  两人都说完,就只剩下难堪的沉默。好在有一群孩子,倒也不至于太尴尬。

  栓子这几个虽没读过许多书,只上过两年学堂,些许认得几个字,磕磕巴巴读出来,也就好猜了。

  “日里藏踪灭迹,夜来游荡飞扬,满天星斗焕文章,曾伴君王路上。雨打风吹不灭,灯前月下无光,窗前曾伴读书郎,休作寻常模样。

  ”

  果然字长的就是难些,他们认不出这么多字,又不甘愿认输,阿窈站在后面帮他们念,一念完就能拿下一盏灯来。

  等再过了一会儿,这样简单的也猜烦了,桃姐儿天不怕地不怕,因为眼馋那些更好看的灯,便跟顺子咬耳朵:“咱们也是念过两年学堂的人”为甚要跟他们一样只会猜汤圆毛笔这样的?”

  “身体洁白如玉,肚里有香有甜,白沙河里打滚,清水塘里游泳”这样浅显的念出来谁不会?——且那样的灯又不好看,不过是拿市井民间谜语凑个趣罢了,他们要猜的可是正经的灯谜。

  桃姐儿就回头央求阿窈:“江小叔,你陪陪我们,去那边看看。”

  阿窈不好拂逆了小孩子的意思,就跟在他们旁边。她虽说书读的不甚多,要应对这些,还是能够的。

  “长留一片月,哪个字呢?”顺子抓耳挠腮。

  阿窈慢条斯理提醒:“长和月。”①

  “长—留,长—月,月字加长,是个胀!”桃姐儿福至心灵,忽然蹦出一个字来。

  旁边便有人恍然大悟,不由赞道:“现在的孩子可真是了不得,这一会功夫就已经猜中几个了,这才多大的年纪!”

  他们两个愈发得意起来,便撇下这个,去猜那更难点的。

  “浣花草堂。嗯——浣和花,浣和堂......”桃姐儿来回念叨,希望灵光能再闪一回。②

  顺子却觉得不是这个猜法,便努力发散思维,可惜发散了半天,到底没有这个底子,也发散不出什么。

  阿窈悄悄提醒:“前天刚给你们说的故事,就是会作诗那个人住的地方。”

  桃姐儿得他这么一提醒,陡然想了起来:“江小叔昨天才说过的,唐朝的杜工部就住在那儿!”

  “杜工部就是杜甫,甫—住—舍,是——”,阿窈快速地提示他:“铺!”

  顺子大声说出来,兴奋得小脸通红,自觉完成了一件不得了的事,虽然结果是江大哥说的,但是过程还是自己想的呀!

  一边有些读书的人看他们的眼神也不一样了,方才那几个不过是简单的增损法,加加减减,聪敏些也没什么,这样的便已经难了一层,涉及到史话掌故,六岁稚儿能解出来也是不简单了,苏二婶与苏大嫂亦是与有荣焉,浑然不知道后头有个军师一路帮他们作弊。

  桃姐儿拍手欢呼,兴奋地叫喊起来,苏二婶觉得桃姐儿如今给她长了脸,也是高兴,给她许了她明日给她做玫瑰馅的汤圆。

  桃姐儿心中得意,一转眼看见自己二姨正侧头看着谁,顺着她的目光看过去,正是站在顺子旁边的阿窈。

  她虽然年纪小,却也看出了什么,便悄悄和她咬耳朵:“刚才猜谜语多亏了江叔,小姨便让他做我姨爹,我是乐意的。”

  兰姐儿吓了一跳,连忙捂他的嘴,见桃姐儿仍旧呜呜做声,便从荷包里拿出来一颗糖,硬塞给她嘴里,恨声道:“吃你的糖!小妮子再胡说,小心我告诉你娘打你!”

  顺子被夸得多了,胆气越来越大,这回看中了一盏走马灯,望了半天,一定要把那个灯谜解出来,然而一群大人围着灯谜半天尚是无解,他一个半大的娃娃又怎么可能说出来?

  阿窈抬头看时,只见那上面粘着一个灯谜: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打唐诗一句。

  ③

  这回连军师也不好使了,阿窈对着顺子期待的眼神,难为地摇头——她也不会。

  顺子绞尽脑汁想了半天,却不愿意放弃,心疼得他奶奶几乎想问多少钱给他买了下来。江素素便也站到前面去,她学问比阿窈还要弱一些,更是不济。

  周围人都已经猜了半日,却都不在点子上,只听后面有人问:“可是只应芳树下?”众人回头一看,只见一个女子衣衫胜雪,柳眉杏眼,发如堆鸦,只是眉眼间一点骄矜,倒让整个人的风姿减了几分。她侧旁立着一个书生,穿着宝蓝色的圆领袍子,本来对这灯谜不甚在意,一转头却看见了江素素,顿时停住了眼睛。

  “苏先生。”顺子认出了那位书生,他正是旁边坐馆的一个举人,于这巷子里的孩子都有先生的情分,于是几个孩子便格外恭谨。

  江素素站在后面,并没看见那书生的眼神,阿窈却是眉毛一挑,虚虚一拱手,她要没记错的话,这书生之前来谈探过口风,要纳素素做妾,还写了一首酸不拉唧的诗过来,说什么美人配才子。

  众人心思都在这灯上,因此只见了礼,又团团围住这盏灯。

  那女子这会儿却不管这个走马灯了,她略过了众人,将江素素仔细打量一遍,柔柔笑道:“这位就是素素姐姐?常听夫君夸赞姐姐貌美,如今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江素素本来还在想灯谜,一时被点名,很是懵地看过来,一脸无辜:“你是谁,我又不认得你。”

  万婶听得皱眉,哪有没出阁的姑娘被个男子品头论足容貌的,别人听了,不但说男子轻佻,更要说女子没有妇德。

  万婶刚想开言,但看她态度亲和,笑意轻柔,似乎话中并无不妥之处,刚要斟酌着说话,就听阿窈只含笑回道:“这位娘子说笑了,舍姐平时都在家里,也不知先生是怎么瞧见的?不过苏先生能得娘子这样的美貌夫人,也是几世修来的艳福。”

  她态度亦是一派坦荡,只是说到艳福两个字,到底有些暧昧,那女子一时气红了脸。

  这苏先生听了,十分高兴,顿时把阿窈引为知己:“江贤弟不愧是读过书的,须知我这夫人,最大的好处便是红袖添香,”又叹了一口气“可惜你姐姐这样的美人,竟还有卖油的小子上门提亲,岂不是侮辱了娘子。”

  还在阿窈一旁站着的,那个卖油的小子,顿时涨红了脸,七窍生烟。

  “夫君过奖。”那女子笑意有些僵硬,似是察觉到了自己的不自然,忙又去问侍立灯旁的铺子学徒:“请问那个谜底是不是只应芳数下?”那学徒笑回了一句不是,顺子顿时松了一口气,

  阿窈一是不想看见这个女子得意的嘴脸,二是不想拂逆了顺子的意,想了一会,忽然有了另一个答案,但这回却不自己说出来。

  她忙推了推万大郎,悄声说了几句话。

  万大郎一向老实,这回气的狠了,便一改往日的腼腆,上前大声说:“或是白也诗无敌。”

  “这回中了,相公好文采!”小学徒圆圆的脸笑得格外喜庆,抬手将这盏走马灯拿下来递给顺子,打趣他道:“哥儿看了半日,终是将它看下来了。”众人想起他刚才的情态都笑起来,顺子舔舔嘴角,不好意思接了过来:“谢谢大哥。”耳根却有些泛红。

  苏娘子顿时黑了半边脸,正要说话,却看见自己的相公已经向万大郎拱手搭讪:“这位兄台好文采,不知是在何方高就?”

  “不敢不敢,”万大郎阴阳怪气回了一礼:“在下就是先生说的那个卖油郎,也就是读了两年书罢了!”

  读了两年书的卖油郎却猜出了中了举子的苏先生猜不出来的灯谜,可不是个笑话!

  苏先生顿时红了脸。

  这边正说着,桃姐儿也挤了过来,手里提着好几盏灯,苏二婶几个手里也是满满的灯和些别的彩头。几个孩子商量着要去看别的,大人们自然不会拒绝,于是一伙人便辞别了苏先生夫妻两个,朝街头挤过去。

  苏先生看着江素素的背影渐行渐远渐无,顿在那里像痴了一般,直到那个黄莺出谷般的声音在耳边唤他:“夫君!夫君!”他猛地回过神来,妻子端秀的面庞格外关切,让他心头涌起一阵遗憾。

  若是双美能兼而有之,一妻一妾,和睦相处,花前月下,添香扑扇,该是多么美妙的事情呀!

  江素素后知后觉,到这会儿才生起气来,让万大郎看了,又添了一层气。

  好在上元节花样,万大郎自己不高兴,却不像看着江素素不开心,便引着她去看街边的景致。

  街上最引人注意的就是那些卖艺杂耍的,各自在那里表演傀儡、竿术、刀门、马戏、弄伞等杂艺,其中一个玩雀竿的尤为精彩,那长竿高有三丈,只有一个手掌宽,竿头上的人一会儿上,一会儿下,做出诸多花样来,最后竟舞蹈起来。

  众人一边喝彩,一边道:“再来一个鹞子翻身!”

  “金鸡独立会不会?”

  “桂树探月,来一个!”

  那人便依着众人的吆喝做着动作,实在是变态多端,旁边人看得心神俱惊,他却怡然自若。

  几个孩子不时惊呼起来,苏二婶和苏大嫂、苏大哥也看得有滋有味,比起猜灯谜这样的文词儿,他们还是喜欢看这样的。

  正看得入迷的时候,就听见那边有人在喊:“徐家放盒子啦。”徐家的烟火年年都是南城里最好的,众人听说都去争着去看,桃姐儿几个也丢下了玩雀竿的杂耍人,往东面拥过去,几个大人忙拽住跟紧,不让他们被人潮挤散了。

  一丈多高的烟火被点燃,当先一枚起火直窜入天际,然后花炮连发,一声声如惊雷一般,在天上绽放出许多样子,有做成各色花卉的,金色的菊花舒展开丝丝花瓣,还没完全开放已经渐渐消散,之后慢吐莲,一丈兰,就如同真的一样,一个赶着一个。本来以为到这个时候就已经尽了,却不想一转,数十课花数一开放,就像从冬日一起回春。到后来,山水,楼台,院子,花榭,竟不像是烟火,倒像是有人画了一幅又一幅画在天上,只是这景致并不能长久。

  一时间漫天金星如雨,光影灯天彻明,旁边人群密密匝匝,欢呼声如潮水一般一浪高过一浪,桃姐儿几个在一边又叫又跳,指指点点,除了那天上的烟火再也看不进别的。

  正在这时,忽然听着人潮里有人惊呼了一声:“不好,起火了,快跑呀!”

  这一下可不得了,人群顿时慌乱起来,一人动,便带得十几上百人都四处奔逃起来。

  不过一眨眼的功夫,本来欢乐的人潮立刻就变作了地狱,这地方本来空旷,就没有任何能够抓着依附的东西,体格健壮的一心推开旁人要往外挤,但是一时不妨,就有体弱的孩童妇女老人最先被推到,后面的人也不妨,有的被带倒,再也爬不起来,有的身不由己,一边喊着“停下!停下!”一边随着人潮踩踏过去。

  一时间,哀嚎声,哭喊声,呻.吟声,响彻整个街道。

  阿窈在人群开始挪动的第一时间,就感觉到了不好,她只来得及回头对万婶和小琪说一句:“别松手!”就被裹挟着冲走了老远。

  脚不知道被什么人踩着,疼得钻心,但阿窈的手不敢松,更不敢不挪动脚步,这时候喊停已经没人理会,她只能在随着人流到街边的时候,努力抓住旁边的一扇窗棂,趁着拐角处人稍微稀疏,将手里那头的人扯过来,大声喊道:“抓紧了!”

  不知道过了多久,踩踏的人群终于慢慢停下来,露出满地的鲜血,躺在地面上的人一个堆着一个,早就毫无气息。

  阿窈,小琪,与万婶就踩着这满地狼藉的钗环,手帕,帽子,左奔右喊。

  “素素!素素!”

  作者有话要说:

  ①②③ 灯谜参考古籍,非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