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是谁(1 / 1)

养只熊猫不容易 沈霁川 2863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第45章 是谁

  自从回京, 阿窈已经很少做这样的梦了。

  仍然是很小的时候,阿窈站在树下抽陀螺,顾氏也不是现在这样天天哭泣的样子, 一看见她就绽开了笑, 抽出手帕子给她擦脸。

  “明明是个姑娘,怎么生得像个小子似的。”

  赵清和这时候还没有出世,还在顾氏的肚子里。

  阿窈困乏了,顾氏帮她捋捋裙子, 怀抱着她一边拍一边哼歌谣。

  “杨柳儿活, 抽陀螺;杨柳儿青,放空钟;杨柳儿死, 踢毽子;杨柳儿发芽,打拔儿。”(1)

  如今杨柳又发,阿窈站在树下, 看别的小儿继续抽陀螺踢花键子, 却没了上去一起玩的兴致。

  “十一,十二,十三, 十四,十五......”

  天刚一暖和,到屋子外头来耍的小孩子立时就多了,一群小孩子围着一个女孩儿, 一起拍着巴掌数数, 寄望着等她鞋上的键子落了,自己也可以玩一会儿。

  “阿窈, ”半扇门开了,露出江素素一张美人面:“回来吃饭。”

  有在外头来往的人一眼瞥见, 顿时走不动路。

  江素素见其中一个挑着担子的目光灼灼直盯过来,丝毫不知道避讳,便在心里哼了一声,拽着阿窈回去了。

  这四周的人家有专做蜡烛的,有补锅磨刀磨剪子的,有卖油榨油的,还有专门烧木炭的,虽说都是小生计,却也足够一家老小过日子,连来往的孩子也舍得多做了几身新衣服。

  阿窈便假托了是江素素的弟弟,改名叫做江遥,竟然与江素素安心住了下来。

  “快到三月三了,我正说着买回来些野菜,可巧老爷就送了过来。”

  传说三月三,生轩辕,前朝之前还常过这个日子,如今已经渐渐淡了,倒变成了出游赏春的时节。

  顾家与赵家祖上都生在南边,因此还常常备些野菜花在灶台上,如今家族渐渐已经传过三代的富贵,也就不再多想着这个礼数。

  却是顾谈礼觉得外甥女近年来事事不顺当,所以专门送了来,消灾除凶。

  “荠菜饺子。”江素素很是发馋。

  “我的姑娘,这却不是吃的,是挂在小厨房里头的。”

  “还剩下些给素素包些饺子吧。”阿窈看着精致的柳叶和柳条编的篮子,却想起一月前顾谈礼又一次登门。

  “我已找清了,上次那事情,却与你说的人有些瓜葛。”

  顾谈礼沉着脸,把查了许久的结果跟阿窈说了。

  “果然是你说的杜姨娘做的妖!”顾谈礼灌了一气茶,再说起杜宛颇有些咬牙切齿。

  现在这种境况,他不忍心怨阿窈,不忍心怨终日啼哭的二姐,只能把所有的怒火都放在这个叫杜宛的蛇蝎美人身上。

  “卫修于你有意。”顾谈礼看着正当花盛之年的阿窈,轻叹道,话中很是有些惋惜:“自你出了事,卫家小子就又病倒了,私底下让人四处寻你,直到受了一顿训斥方罢。杜宛便趁着孙太太来探病的功夫,把内情说了,后来......。”

  后来,或许是孙太太气不过,或许是在闺阁之中就颇有治家盛名的孙姑娘,怕卫修多了一个官宦人家出身的二房,便想办法使计谋,放出了这个风声。

  阿窈不用听顾谈礼说下去,就能猜出接下来的套路。

  众口铄金,恶言杀人,这样的话,也只能在背后传,甚至不给人当面辩解的机会。

  这样的手段,她在林妈妈的园子里也算是看过不少回,只是那时候,大家名声都不清白,也没有要置人于死地的仇恨,自然没有这样大的效用。

  但是在朱门绣户里,若有人家读多了书,爱惜了名声,等着这姑娘的就是一条白绫。

  何况是有了一个贞洁烈女赵四姑娘的赵府呢?

  阿窈早就知道这件事并不是空穴来风,是什么样的八卦,才能知道两三天传的连下人都知道了?

  若不是有人针对她,就捡着她来下套,鬼才信这是个意外。

  “待我找到机会,管教她死无葬身之地。”

  顾谈礼一拧眉,眼里的怒火熊熊,几乎要喷将出来。

  阿窈仔细把这几个名字记上,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她如今在暗处,便慢慢筹划,也还来得及。

  “阿窈....你接下来......”顾谈礼眼下更关心阿窈将来要如何。

  “我便与素素一块住,也算有个照应。”

  “那怎么能行?”顾谈礼想着阿窈的年纪:“慢不过一两年,你也是该出嫁的年纪了,你既然不想回家,便随舅舅一块回去罢。”

  “舅舅带我回家,瞒得过老太太?瞒得过那府里?”

  自从出走,阿窈连句爹娘,家里也不愿意说了。

  顾谈礼一阵沉默。

  “我暂且先与素素这么住着,别的日后再说吧。”

  阿窈知道现在两人都说服不了对方,不如都先等等,等到或许其中一人想明白了,再说其他。

  顾谈礼又想想三天两头上门迎风洒泪的顾氏,不由头大如斗。

  “阿窈怎么如此狠心,竟然就这样把爹娘都抛了?”顾氏嘤嘤嘤嘤,又掏出了一条帕子。

  顾谈礼看着顾氏雨打芙蓉一般的模样,几乎要脱口问出,她为什么如此狠心,要让当初这么疼爱的女儿送去做姑子。

  无奈话到嘴边,最后的理智告诉他,若是他问出来了,就无疑告诉顾氏与赵府,他曾见过阿窈。

  毕竟,一直到现在,赵府都是说阿窈一时赌气才出了府的。

  “是吗?”顾谈礼面色冷淡,并不接他的话。

  顾氏无端有些心虚,擦擦眼泪,又叮嘱了几句,才抽身回去。

  她眼下却在头疼家里另一个人——赵清和。

  那天她被老太爷和赵大老爷逼得头脑发胀,不得已答应要送阿窈出去避避风头,回到了自己的院里时,早已经是身心俱疲,腰酸头痛,刚要坐下歇一歇,就见赵清和的丫头脸色发慌过来了。

  “二爷今天晌午就从学里回来了,头上鼓了一个大包,看着神色也不对。我多问了几句,大爷反倒生气了——太太想,二爷平时什么时候跟我们这些当丫头的大声说过话?我寻思着必是学里出了什么事,找来跟大爷出门的人一问,竟说二爷上学的时候跟人打了一场。”

  三梅心焦了一天,好不容易盼到了顾氏回家,连忙倒篓子一样把话倒得一干二净。

  “后来,二爷说要去老爷的书房里请安,没半个时辰就回来,黑着脸,竟是哭了一场,连饭也不吃,一直倒在床上,谁叫也不理人,太太快去看看吧。”

  一听说赵清和出了事,顾氏立刻端肃了脸,连衣裳也来不及换,就要过去,却被三梅拉住了。

  “我私心里想着,二爷固然不该在学堂里打架,只是眼下他想必也知道错了,”三梅说到一半,见顾氏一直看着她,不由顿了顿,红了脸:“还请太太保重些,别气坏了身子。”

  顾氏见她有些不好意思的模样,不由笑了,一指头戳在她的额头,笑骂道:“小鬼头,你不如直说让我不要骂他就是了。”

  三梅见心思被看破,虽然脸晕红霞,却也大大方方福了福:“再瞒不过太太的眼,我看二爷如今这情形,只怕唬得厉害。”

  顾氏携了她的手,拍了拍:“我的儿,你的心我都知道,我先过去看看,老爷那边也去说一说。”

  已经到了掌灯时分,一路都是灯火通明,唯独到了赵清和院子里时,到处都是黑漆漆的。

  顾氏与三梅都略皱了皱眉头,等到了正房门口,才看见一堆黑压压的人都堵在房门前。

  “你们怎么都不进去伺候?”三梅不等顾氏说话,就已经抢先问了。

  “二爷不让人进去,也不让人点灯。”另一个丫鬟见三梅回来了,仿佛见到了佛爷:“请姐姐进去看看吧。”

  顾氏这才发觉事情有些严重,也不等人通报,直接推了门进去,才跨出一只脚,就看见一个方形的黑影砸过来,顾氏往旁边一闪,就听见“咚”“哗啦”地一声,原来是个瓷枕,碎得满地都是,伴随这一声的还有赵清和哑着嗓子的怒吼:“滚出去!”

  “你让谁滚出去?!”顾氏本来是存着细细安抚他的心思,谁知差点被瓷枕砸的头破血流,竟又被亲生儿子骂了,不由怒气勃发,冷下声音道:“你的书都读到狗肚子里了?”

  赵清和一向孝顺,如果按照往日的情形,知道险些砸了母亲,一定会起来认错。

  可谁知她等来的是一阵可怕的静默,赵清和坐在重重地帷帐后面,一言不发,从门口看过去,那一出尤其黑,好像一只恶兽张着深不见底的大口,将他吞吃了。

  顾氏心里打起鼓来,她只有这一个儿子,算是一辈子的指望,可不要出了什么事才好。

  “娘已经听说了,打了便打了,你既然知道错了,以后不要再犯就好,你爹那边我自有我。”顾氏见屋里头坐着的儿子像是被人附了魂一般,便软下声音,慢慢往里走,怕把他逼出了毛病:“你还有什么心事,别自己憋着,来给娘说。”

  后面的丫鬟提着灯跟过来,赵清和忽然喊道:“别人都出去!我要和太太说话。”

  丫鬟看向顾氏,见她朝自己摆手,便依言走了出去,把门关好,只给顾氏留了手里一盏玻璃灯。

  玻璃灯比纸糊的要亮许多,照着屋子几寸大小的地方一片明亮,只是落在墙上的影子越发长,越发高,越发近。

  顾氏一回头,才发现赵清和早已无声无息走到她后面,面无表情,脸上依旧是青紫一片,嘴角破了一块,眼神直勾勾地盯着她,让顾氏险些扔了灯笼,后脑勺直发凉,声音也有些不稳当:“你.....你想跟娘说什么?”

  赵清和的下一句话险些让她跳起来:“娘还记得姐姐吗?”

  “姐姐已经走了。”

  作者有话要说:

  (1)这是明朝的儿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