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听戏(1 / 1)

养只熊猫不容易 沈霁川 261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第119章 听戏

  英国公府的西跨院有一个戏楼, 名字气派,其实不过两层,对面也有一座听楼与它相对, 看台就在这儿。

  炭火烧得足足的, 中间用棉帘子隔着,一边小姐太太,一边少爷公子,虽然同在一层, 却泾渭分明。

  越到冬天, 人越是懒得出门,因此京里的戏班子比平时更忙, 除了日常节庆和生日,还有想在家里听戏解闷的,没有加班, 就都从外面定。

  国公府定的这个班子在京里数一数二, 既有会昆山腔的,也有精通秦腔,京腔, 弋阳调的。崔氏提前了许多天才订到。

  “雨顺风调万民好,庆丰年人人欢乐。似这般民安泰乐滔滔,在华胥世见了些人寿年丰,也不似清时妙......”(1)

  这会儿上头的人在唱《天官赐福》, 一露面, 醉花荫刚开了嗓子,就引得人都喝彩。

  “这是弘乐班里的头角, 身段好,嗓子更妙, 锣鼓管弦太热闹,倒显不出来了。若是让他不装扮,唱一首清曲,那才是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哪!”

  杨大老爷兴起——这才是懂行的,索性跟着他从中州韵聊到水磨调,打都打不住。

  这样的好的戏,偏有两个人什么都不瞧,一个直勾勾地看着中间的隔帘,殊不知自己也被人紧紧盯着。

  要是夏天,纱帘一放遮得住面容,却遮不住隐隐绰绰的颜色身影,这毡帘子半是为分隔,半是为了防风保暖,卫修快看穿个洞来也不知另一边有些什么人,只能听到有女眷细细碎碎的说笑声。

  卫修垂下眼,半趴在桌子上,不知不觉又灌了一杯酒,酒意更添一层,意识朦胧,全身发飘,这种如同踩在云雾上的感觉让他不由自主又把手伸向了酒壶。

  “大爷,可不敢再喝了,大奶奶来之前再三交代,不让吃醉了,您这样子回去,我们可怎么交代呀!”旁边的小厮快要急哭了。

  卫修醉眼看了一下小厮,并没说什么,随从刚松口气,就见卫修恍若未闻似的,抱着壶身对着杯口笨拙地倒进去。

  “大爷,大爷,这还是在英国公府,国公爷的宴席上,您回家再喝也使得......”小厮顾不得礼仪,忙上去抢酒杯,动作还不敢太大,怕主人家看见自己主子失仪,心里着实是苦。

  好在周围人注意力全在台上一出戏上,并没人注意他们这个边角处。

  正在此时,毡帘那边传来一阵挪动桌椅的声音,并众人喧闹说笑声,而后渐渐远了,倒是下楼的楼梯处热闹起来,脚步声,聊天笑声,伴着木楼咯吱咯吱响,显是一群人都下了楼了。

  忽有一个人叫:“阿窈,你怎么落到后头了......”

  卫修一下子直起身来,再听时,又是一样的嘈杂喧哗,再也辨不清一个清晰的音色。

  卫修凝神听了半日,一直到隔壁都静寂下来,那群听戏的人不知哪儿去了,才颓然把头埋在臂弯,一只手四处摸索,小厮早就把杯子拿得老远,卫修拿不着,也放弃了,伏在桌案上,酒意上涌,竟好似送来美梦。

  梦里有个面黑的瘦弱书生,对他拱手而笑:“天长地远,再会有期,愿卫兄不做藩篱之燕,复高空,常怀鸿鹄之志。”

  再一晃,又是个环佩叮当的美人,月下流光皎洁,映衬出十分丽色。

  卫修一喜,伸手便要去拉,嘟嘟囔囔:“阿窈...阿窈....”

  椅子腿在桌子上摩擦出难听的声音,打破了卫修梦中的沉寂,迷蒙中好像有熟悉的声音焦急地道:“大爷,快张嘴,喝些醒酒汤!”

  卫修听不明白他再说什么,只看见梦中的美人好似受了惊一般,蹙起柳眉,让他不由心疼,口齿不清斥责:“闭....闭嘴....”

  突然,他脸上一疼,虽不是很厉害,却也足够让他生气了,卫修正要开口训斥,刚一张开,就被咕噜噜噜倒进去一碗醒酒汤。

  一种说不出来的味道刺激地卫修一激灵,有了短暂的清醒,定睛一看,是一张笑得扭曲的脸针对着他,话里能听到咬牙切齿的意味。

  “卫兄...好点没有呀?”

  卫修茫然看他。

  杨岑便笑对小厮说道:“你家大爷只怕醉的厉害,在这里坐着也招眼,不如我带他去一个净室歇一会儿,睡一觉,怎么样?”

  小厮感激涕零,忙会同杨岑把卫修半抱半扶去了西厢,丫头沏了一壶酽酽的茶来,吃了几丸醒酒药,忙活了好一阵,杨岑看着卫修眼神清明了,才关切问道:“卫兄现在可明白了?”

  卫修看着他,眼神复杂,拱手道:“多谢杨世子,一时无状,多吃了几杯酒,惊扰府上了。”

  杨岑点点头,笑得灿烂:“这点事,谈什么惊扰不惊扰的。小红,你带着这个哥儿去备些养胃的粥汤,这里我先陪一会儿。”

  卫修还没反应过来,周围人已经让杨岑打发干净了。

  再回头,杨岑已经全然不见了刚才的笑容,他的脸色冷淡还有些恨意,缓缓说:“卫兄若想谢我,不别再提起阿窈,若要别人听到,卫兄是风流多情,阿窈却是满身的脏水,洗都洗不干净!”

  杨岑本想与卫修好好说话,但当他听到卫修当着一厅堂的人就这么堂而皇之喊来喊去,就再也压制不住愤怒。

  卫修悚然而惊:“你知道我与阿窈的事......阿窈连这事都告诉你了?”

  “不是你与阿窈的事....只有你的事......”杨岑紧盯着他,从身后拿来一个匣子,冷冷说道:“阿窈所有事我尽知,不劳你费心,她谢你千里护送之恩,愧不得已隐瞒之情,这些谢礼,你若不嫌弃,就收下。”

  “这是她备下的?”卫修抚着里面的珍本,语音颤抖:“她还都记得.....”

  杨岑看了就堵心——这话是阿窈说的,匣子是阿窈备下的,然而原本却是不想送出去的。

  他还记得阿窈从老太妃宴席上回来时为难的样子,抱着匣子对着杨岑碎碎念。

  “原是回了京就想托阿舅送给他赔礼的,谢他千里护送之恩,愧不得已隐瞒之情....谁知道他什么都知道了....人情好还,情债难偿,要是再送他什么东西,倒更难让他回头了......”

  这匣子便跟着阿窈从赵府到江家小院,又埋在柜子里到了杨府,阿窈每每看到,都是神色复杂,却也从不提起。

  杨岑看着它碍眼,索性把匣子替她送了,全了这段恩情,从此再也不要看见。

  卫修忽然抬头,满怀希冀:“她为何不出来见我一面?”

  杨岑捏紧拳头,努力克制住要上前揍他一顿的冲动:“她曾说人情好还,情债难偿,见了又有什么?她既然是我的妻子,我自然会护她。”

  卫修冷笑:“若你能护她,何至于被你家强逼着冲喜?听着这消息的时候,我恨不能冲过去带她出来.......”

  “你不会!”杨岑断然说道:“早在阿窈被迫出赵府的时候,因为什么,你心知肚明!她一生被名声所累,好不容易安稳些,却让你们府中两个人搅得天翻地覆!其中一个,如今还安安稳稳在卫府上,享着少奶奶尊荣呢!”

  “我......”卫修竭力替自己辩解:“我做不得主,再说,孙氏她也是让她母亲给......”

  “那是,孙姑娘只是推波助澜,虽说风浪大点,至少不是始作俑者,更何况一门心思待你.....你是这样想的不是?那杜宛呢?她用心可怖,甚至在阿窈隐姓埋名避到别处的时候仍旧动了歪心思—想来,阿窈的行踪便是你泄漏的吧!”

  卫修看着自己的手,无力地说道:“我只是想过去看看她.....”

  “可你没留意后头还有了尾巴,你眼看着杜宛在你家后院兴风作浪,声势渐大,却还是不敢出手,或者说没能力能手!”

  “......”卫修震惊无言,想到一次出门烧香后再也没有回来的杜宛,抖着嘴唇:“杜姨娘是你......”

  杨岑不答,神情却已经说明了一切,他只说:“这些,阿窈全都不知,但谁害了她,阿窈却还是清楚—若我看来,阿窈早便把你的债还清了!”

  杨岑俯看着灰白着嘴唇一下子倒回椅子上的卫修,冷声说:“你若想记着那位孙小姐,我全当还你当初救了阿窈的情义,她若再有什么举动,就别怪我替你清理门户了.....”

  卫修还想辩些什么,外头吱呀一声,两人立即缄默不语,刚才出去的小厮丫鬟手里端着各端着一盏粥。

  小厮磕磕巴巴道:“大爷,用完这碗燕窝粥,咱们便快回去吧,奶奶还在等着呢!”

  丫鬟把粥递与他,看着杨岑的眼色却古怪。

  杨岑刚解决了一桩心事,神清气爽,浑然不觉,等到两人都回了戏楼,戏玩宴罢,各人都陆续告辞。

  杨岑仍旧跟着杨大老爷在门口做个送客的吉祥物,眼看着客人都走尽了,府中人个个疲累。

  杨岑一天没见着阿窈,想得厉害,刚要溜走,就听一声厉喝。

  “站住!你给我跪下,说说自己做了什么好事!”

  作者有话要说:

  (1)天官赐福.醉花阴唱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