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忙(1 / 1)

归隐田园 萝卜精 3172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第59章 忙

  村长知道他们家做木匠活有了些起色, 全村的小孩都想往那边送学一门手艺,将来跟他们一样有个养家糊口的本事,但没想到他一下子能发展成这个地步。

  村长道:“这也是你家小儿子的主意吧。”

  方氏承认了。

  村长感慨果然见过世面的人就是不一样, 不然他们一家的老实人不会想铺这么大一个摊子。连村长都觉得照这样下去的话, 要不了多长时间他家就不一样了!

  村长道:“家里这粮我们是给儿子留的。这事儿太大了, 回头我们还得商量一下才能决定。”

  方氏笑道:“应该的。”随后起身,道:“那你们先忙, 我先回去了。”

  村长媳妇在旁边着急, 等人走后, 才顾得上跟村长说:“你刚才怎么不答应下来。”她老早就不放心儿子出去贩粮,现在有他们家收, 这不挺好么。

  村长家里有粮的事儿, 人人都知道, 村里就这么大块地方,他们秋收的时候没卖粮, 大伙儿也都看见了。他儿子一心想要发大财这事儿被村里好顿嘲笑。现在把粮处理了正好绝了他的心。

  村长道:“那多少钱给她。”不好定价, 要说按照秋收时候的价格他们吃亏,现在粮价上涨, 又晾了这么久粮食更干了, 掉份量。可要是按照现在的价格, 方氏又肯定不能答应。

  村长媳妇一想也是,直接跟着村长去了地窖盘点一下现在的存粮。

  今年大雪,天气寒冷,这粮食保管的还行。

  就是一点隐患,怕他儿子恼火。村长忍不住对媳妇道:“咱儿子一点也不省心,看人家方书净多好。”

  村长媳妇瞅着自家儿子哪儿哪儿都好,道:“村里也就出一个方书净, 你还总想跟人家比,有个儿子就知足吧,还挑三拣四的。”

  ……

  方氏去王婶子家,一进去就看见她女儿小王氏在那边缝补棉衣呢。

  王婶子正在屋里烧火,听见门响从厨房跑过来道:“你咋来了?”

  方氏道:“过来溜达溜达。”

  王婶子让她坐下。

  方氏一看小王氏笑了一下,就躲进另外一个屋里心里也是不落忍,道:“过了年我才得闲,你女婿家是咋说的,就不来接了?”

  王婶子平日里能说爱唠,虽然嘴碎但人不坏,在村里很有威望。可是提到这个事儿却掉眼泪:“别跟我提那个杀千刀的。当初就应该买猪看圈,不是本村的就是隔一层。我都不敢提这事儿,我怕闺女心里堵得慌。他们家的孙子推了我闺女硬是把她肚子里的男胎给弄掉了。要不是我去看,一大一小就等死了,叫我怎么能不恨。”事情都已经过去很久了,可是每次提起这事儿,王婶子脸上那表情都恨不得给人活撕生嚼了。

  王婶子道:“后来幸亏小柳大夫这才保了一条命。他婆家就跟死了似得,也没个说法,我去他那闹了一场得了五两银子。但后来我那女婿也不来了,派个人来说他娘气病了。叫我闺女要么回去认错,不去的话就写个休书送来!我呸,现在装起大尾巴狼了。就算女儿放在家我也养得起。不受那个闲气。”

  别看王婶子现在说的硬气,背地里不知道哭多少场了。见他们还在那吆五喝六的,简直欺人太甚。

  方氏道:“你呀平日里看着挺好的,关键时候倒给孩子宽宽心啊。孩子看了你这个样子也难受。”

  王婶子连忙擦了眼泪,吸了一下鼻子道:“当着孩子的面我都不说这个。”也知道大过年的哭起来不吉利,连忙对方氏道:“要不怎么说闺女是娘的小棉袄呢,自从回来。家里根本都不用我。屋子都给收拾的板板正正的。”

  方氏道:“我记得她以前做衣服挺好的。”女孩子就是心灵手巧。

  王婶子听到又人夸她闺女顿时来劲儿了:“这可不是我自夸,在做衣服这点咱全村的大姑娘小媳妇加起来能超过我闺女的不超过三个。”

  方氏道:“正好,我这里有个活儿,咱以前自己纺的土布还有没。那个我要收三十匹。我收一点有用。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守家在地的赚点银子也能填补一点家用。”

  乡下没什么来钱的道,就只有卖粮,但卖粮的钱一年只能赚一回。去了一年的这嚼用再去了上税,到手里的钱所剩无几。

  在乡下想要赚点钱太难了。

  王婶子家里一点现成的都没有了,之前还有两三匹布来着。过年没有新棉袄用土布缝的。一年到头也得见见新。

  结果自家那点东西,又是做鞋又是做裤子的,关键时刻竟一匹都拿不出来了。

  方氏道:“你帮我张罗张罗,看看村里谁家还有存的。等收上来要做衣服,五文钱一件,到时候让你闺女帮着派活儿,多接触接触人,省着女人家心窄,回头再把自己钻进死胡同里。”

  王婶子一听方氏这么说,道:“她婶儿,谢谢你啊!”

  要是找裁缝做一件衣服手工费至少二十文,村里的女人为了省这个钱都会做衣服。虽说给五文钱工费不多,但对乡下女人来讲最不怕的就是费时间,能赚点是点。

  王婶子道:“这事儿包在我身上。”

  方氏夸奖道:“咱村要说张罗点事儿还得是你啊。”

  被方氏这么一戴高帽,王婶子越发的坐不住了:“我这就出去,大伙儿要是听说有这好事儿肯定都开心。

  方氏道:“我在家等你。”

  王婶子亲自给她送到大门口。

  方氏一走王婶子就出去了。她平日里能说爱唠,谁家里有啥她比人家都清楚。

  村子里的人一听,道:“真的要啊?那我可找了!我家那个土布有三匹呢。”加起来就是九十文钱啊。

  “你去方家人家得看看,次的肯定不行。”王婶子还嘱咐着。

  村里这女人道:“嗨,瞧你说的,我就算糊弄外人也不能糊弄自己村子里的人,就为赚那么点黑心钱到时候低头不见抬头见的,多不好。”

  王婶子去了几家,没一会儿这消息就传遍了整个村里。

  一听闻方家要收布料,一个个得了信儿都翻箱倒柜的找。找到之后立刻抱着去方家,生怕去晚了人家不收了。

  大年初二不少人都抱着布匹过去。

  在县里三十文还买不了半斤果脯,但在乡下钱特别实。

  方氏家里,王婶子和女儿小王氏在那检查,打开瞧着有没有织的不好的地儿,有没有虫眼,染色的地儿。检查妥了,没毛病的话方氏直接数出来三十文钱给他们。

  方氏的屋子里烧的也热,一屋子人把棉袄脱了还嫌热呢,外头冰雪皑皑屋里倒是堪比夏天。

  这些人看见发钱一个个比什么都兴奋:“哎呦,真是没想到在家就能赚钱。”布是现成的,闲着也是闲着,方氏给他们发钱,这感觉就跟白给的似得。

  “还要不要了,要是还要的话,我把织布机找出来。”

  “我都找出来了,这事儿倒提醒我了,这一天天闲的没事儿干,可以织织布。”

  “对,咱这土布结实放上几年都不坏。“

  一家人热热闹闹的,有的拿到钱也不走。以前在房间里圈着怪难受的。好不容易看见这么多人,还互相攀比谁家拿的布多,一屋子比人说话比赶集还热闹。这屋里实在是太热了。她们把门给打开了,进了点冷气这才舒服些。

  把铜钱都纸包纸裹的装好藏在大襟的最里面,才道:“要这么多布干啥。”

  “肯定有用呗。”

  方氏原本就想收三十匹但后来的几个人家一人抱一匹来的。方氏想着来都来了,也别让他们空手回去,就收了三十五匹,对大家伙儿道:“后面的别来了,不要了。”

  王婶子道:“大伙儿都别走,有个事儿。谁要这几日有空闲过来做衣服,料子这边出做成一件给五文钱的工钱。”

  屋里的女人们一听眼睛都亮了。以为拿到这布钱就结束了呢,没想到还有这一遭。

  屋子又热闹了起来第一批先招了五个人。被大雪给憋的难受的人想过来。但是村里这几个人做衣服手艺好的就那么几个,都挑走了。

  弄的其他的人又羡慕又嫉妒。

  家里热热闹闹一直到下午那顿快开饭了,大家约定明儿的日子才走。

  虽然很多人没选上,但她们都打算继续回去织布,说不定晴水村的土布会受人喜欢呢。

  当天晚上村长过来了,对方氏道:“我们家的细粮多粗粮少,粗粮只有一千斤。”他知道县里的人都爱吃细粮,当初就都给换了。可怜天下父母心,现在倒是难出手了。

  方氏要了一千斤的粗粮,按照两文钱一斤给的,村长家原本十亩地呢,今年卖给方书净才剩下五亩,他的地又是良田出的粮好。

  他这粗粮也比外头买的强很多。

  到了晚上方老爹和方大郎也回来了,去了木材贩子那里,果真拿到了一个很好的价格满意回来的。

  结果被方氏抓了壮丁,男人和儿子去搬粮了。

  本想跟方氏显摆显摆,但得知方氏也没闲着,在家这一天干成了不少事儿,方老爹偷偷道:“你还挺厉害的。”

  方氏道:“我发现了银子真是个好东西。”之前要求人不知道要废多少口舌,别人还未必答应,现在只要说个价儿只要合适,很多人抢着都想过来。

  方老爹道:“咱们穷人想赚点钱太难了。但是越有钱的人反倒是会变得更有钱,我这把年纪也不是给自己折腾的,咱拼一辈子,为的是将来儿孙也能舒服一些。”不然,他这把老骨头有口饭菜就够活着了。

  方氏道:“也挺好的,以前咱忙是瞎忙。现在忙起来赚到钱,有多少人不怕吃辛苦还赚不到钱呢。”

  方老爹道:“是啊。”

  今儿大家都忙活了一天,晚饭还是李秀儿做的,煮的萝卜条汤,外头贴了一圈的大饼子,虽是粗粮,但吃着也香甜。

  方氏唯一的介意的就是:“儿子大初二的来家里没吃上饭。”

  方老爹道:“以后再想吃再给补上。”

  方氏嫌弃的看了他一眼:“不是那么回事儿。”

  见方老爹没明白,道:“算了,跟你说不到一块去。”今儿忙活了一天也累了,吃完躺着床上要睡觉了。

  ……

  方书净晚上给媳妇烙的馅饼。媳妇吃饱了还要听他讲故事。

  方书净以前写过话本的,讲故事这么简单的事儿根本难不住他。

  温暖的屋里,时不时有一个蜡烛爆芯的声音传出来。

  媳妇已经靠在他的身上睡着了,方书净把媳妇抱回来床上,他睡着的样子十分的安静。

  方书净趁着夜色无人,开始翻阅书籍,他要提前给未来的孩子取名字了。想到未来的孩子心头逐渐火热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