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伊比利亚的骤然爆炸(1 / 1)

二战阴谋家 流浪的神经R 2415 汉字|20 英文 字 2个月前

第109章 伊比利亚的骤然爆炸

1938年,十一月,伊比利亚半岛又一次吸引了全球的关注。葡萄牙与西班牙之间毫无征兆就突然爆发的争端让整个欧洲为之轰动。相比起来,德国和波兰的争端更像冗长的肥皂剧,尽管不断升温,但速度却不够快。反倒是葡萄牙和西班牙这边的争端更有轰动性,只用了不到两个周,葡萄牙和西班牙的关系急速降温,西班牙的部队甚至越过了国境线。

第二天,各国的报纸都用了头版头条来报道这件事。

英国的《泰晤士报》分析认为,国内持续的抗议对西班牙高层的决策产生了影响,西班牙的民族主义者和伊比利亚主义者促进了西班牙高层的进一步法西斯化。同时他们也认为这次事件是西班牙方面蓄意挑起的,旨在转移国内矛盾,为国内的抗议事件降温。这一点可以从马德里的抗议活动已经开始的从单纯的游行抗议到暴动的转变得到印证。同时,这份报纸分析了英国介入事件的可能性以及可能的做法。在可能性上,几乎所有的英国报纸都一致认为英国必然会介入西班牙和葡萄牙的这次争端之中,《泰晤士报》认为英国并不会第一时间采取军事行动或者经济行动去压迫西班牙,更有可能的是从外交上施加压力努力使西班牙和葡萄牙坐到谈判桌前。当然,也有其他报纸如《卫报》认定英国政府会采取部分经济手段例如封锁西班牙的煤炭和石油的进口来表明自己支持葡萄牙的立场,让事件尽快平息。(w w w . q i s u w a n g . c o m 好看的小说)

德国方面的报纸则认为,这次西班牙和葡萄牙纠纷是一个十分不错的兆头,他们断定这次纠纷将让西班牙变得更加团结,有效地满足民众的要求。同时德国报纸认定现在是西班牙和德国建立更亲密的外交关系的最佳契机,随着葡萄牙古老的盟友英国的介入,德国也很有可能在刚结束的西班牙内战之后重新介入伊比利亚半岛的局势。他们认为这件事可以帮助欧洲大陆进一步摆脱英国人的影响。

比起英国和德国的同行们,距离西班牙更近的法国人则有着不同的结论,法国人认为这次冲突是西班牙内部斗争的产品。他们声称有西班牙军队内部的线人表示这次争端是由旧长枪党人引发,旨在牵制住西班牙军队。而在西葡冲突的同时,马德里城内爆发了暴动,法国媒体进而推测这次暴动的目标是弗朗哥。而西班牙元首弗朗哥在西葡冲突以及马德里暴动后已经超过八个小时的情况下依然没有露面则是他们论断的另一佐证,他们认为弗朗哥元帅已经被旧长枪党控制。他们分析旧长枪党所制造的这一次政治事变是因为长枪党对弗朗哥的威权统治的不满,自从弗朗哥就任国民军军事领袖以及西班牙王国元首以后,弗朗哥大力进行党派改革,政府改革和经济改革,这得罪了西班牙不少保守势力。尤其是弗朗哥的党派改革被长枪党内部人士认为是一次对长枪党们的背叛。该报纸还援引了一位不具名的旧长枪党人士的原话:“弗朗哥在党派改组和赫迪拉案中惩罚了长枪党,无情地把长枪党和其他所有保守势力放进了一个fet里面,这让fet缺乏明确的政治主张,彻底成为弗朗哥本人独裁统治的工具。当初弗朗哥为获得长枪党的支持去竞争国民军军事领袖时,曾向长枪党总书记赫迪拉保证,长枪党及其政治理想将会是西班牙新政府的主要施政纲领。但是当弗朗哥获得权力之后他就背叛了长枪党,这让长枪党人非常不满。”

葡萄牙方面的媒体则有另一种猜测,他们认为长枪党已经彻底控制了军队并向葡萄牙发动纠纷,这次纠纷的目的是为了逼迫西班牙高层中的亲英人士如莫拉向德国靠拢。他们把马德里的事件和这次西葡纠纷联系到一起,认为这一切都是长枪党组织来向莫拉等顽固派施压的方法。

至于西班牙媒体,则分成了好几派,以《辩论报》为首的工商界喉舌对于这次冲突表示了强烈的担忧,考虑到近期西班牙的国内形势,他们也只能是唱一唱爱国主义的高调之后小心地点出这次冲突的偶然性以及呼吁各方面保持克制。当然,这种话事实上是没有什么用处的。相比起这次冲突,事实上《辩论报》用了更多的空间去描述正发生在马德里的暴动。他们援引了部分法国报纸的报道,同样认为这次暴动以及西葡边界的冲突都和西班牙高层的内斗有着关系。

至于长枪党的御用报纸《致敬》则表现得尴尬多了。他们一边装作不知道两个事件与长枪党的关系,一边又用一种赞赏的语调来描述西葡边界的冲突。他们似乎没有想过西葡边界冲突可能造成的灾难性结果,只是一味强调葡萄牙方面有失妥当之处,然后用他们惯常的带着民族情绪的笔调来强调西班牙历来受其他国家欺辱的历史,从而他们认定这是一次葡萄牙的仗势欺人,最后他们肯定地表示军队的表现是符合西班牙王国利益的。西班牙能不能承受新一轮的战争,或者西班牙民众希不希望再付出额外的税款去支持新一轮战争都不在这些编辑的考虑之中,他们只要按照长枪党的逻辑来进行区分就好了——尽管赞扬这次军事行动似乎对长枪党的头头们好处不多。这些人口口声声说是为了国家的利益,却毫不在乎国家的根本组成元素人民们手里还剩下多少粮食,他们要求全国人民都为国家牺牲,但却毫不考虑究竟这些人愿不愿意为国家牺牲。这些人可以旁征博引,从文化上从历史上甚至从人类的种族上来分析葡萄牙和西班牙都应当是属于同一国家。不管这些资料歪曲了多少事实,也不管这些上百年前的历史在国际法面前其实一点道理都没有,总有一些民族主义者愿意相信它,并奉之为圭臬。这份报纸高高在上地打起了“爱国”的名号,似乎这个名号一出,所有的法律都将没有任何价值,在这个名号下贸然越过国境线侵犯他国被称作勇敢的还击,在这个名号下对他国的攻击被解释为为了子孙后代的幸福,在这个名号下报仇比法律变得更重要。他们采访了一位叫唐·帕尔多·希梅内斯的作家。这位作家号称自己已经出版过十来本作品了,但他的大名却依然不为大众所知,其具体原因也无人知晓,因而颇有些郁郁不得志。这位作家一向自称为一位守法公民,满口的仁义道德与圣经典故。在采访中他声称:“尽管我一向遵纪守法,但对于国家的行为是完全支持的”——虽然这话有些不对,听起来总觉得像在说西班牙的军队正在犯法一样,但他慷慨激昂的高论并没有被打断——“如果敌人对我国尊严屡屡挑衅,那么西班牙就应当毫不犹豫地对其回击,即使是战争也不应该犹豫,因为国家的尊严高于任何个人的生命”。他还声称如果可以的话自己也愿意把生命奉献到战争之中——尽管作为一个残疾人谁都知道他不能参加战争。这位作家在表达了自己的愤慨之后甚至执意要赋诗一首表明了自己对军队有力还击敌人的支持。不过这首诗实在狗屁不通,不着四六,虽然用的是十四行诗的体裁却到处都不合规矩,就连《致敬》也只采用了两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