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92 章(1 / 1)

书穿八十年代小女不倒 暖金 2000 汉字|5 英文 字 1个月前

没有进入过职场,不知道该和他们怎么相处。

不过大家都忙的不可开交,她这个小实习生也根本没人搭理。

苏雅一向的心是坚硬的,失落的情绪不到一晚,第二天就调整了过来。

她现在就是少说话,多做事,多观察学习。

两天的工作,也让部门的人知道了她叫苏雅。

每天星期天过来帮着接接热线电话,记录发生了什么事儿,然后偶尔和部门的记者去采访。

也有编辑编成稿件,有电台主持人。

每个人都分工明确。

苏雅后半年里,每天星期天都有过去。

接了一段的热线电话,跟着记者组下去跑过事件,帮着编辑写过文案。

苏雅每个星期天都在高负荷的工作。

工资少的可怜,一个月才有五块钱。

这五块钱也够她一个月的生活费的了,毕竟她还是个在校大学生呢。

又是一年春节,苏雅这次拿到了普通话等级考试乙级,还拿到了英语等级考试,她学的这个专业,要具有较强的节目策划能力,能够独立设计策划节目方案并实施;有一定的文字编辑能力,有扎实的语言基本功、较强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应变能力是最为重要的,苏雅现在进入二年级下学期,已经开始学习应变了,还是比较难的。

学校放假后,苏雅在单位加班。

因为春节电台不放假。

当然也有放假的时候,大年二十八之前,他们要录制出来五天的,所以这几天是最忙的。

而且这几天也是请假的人最多的,这样以来,苏雅就在他们部门领导面前忙前忙后。

她的顶头上司李明部长,也是整个节目的策划,这几天她都跟着李明部长做策划。

节目的主持人,杨阳,也和她熟悉了起来。

说她这个小同志很机灵,有前途。

“苏雅,你之前是不是上过报纸呀,我总觉得在哪里见过你。”

“杨阳大哥,你应该说的是前几年的事儿了,我考高中的时候。”

“哦我想起来了,咱们h市的高考状元。啧啧,台里的领导去你们学校选人的时候,把你这个大二的学生给选来了。”

“嗯,我那时候正在读广播,领导觉得我声音好听,所以就让我过来做兼职了。”

杨阳给她比了一个大拇指“厉害,有前途,播音主持这行等着你,好好干,以后杨哥这个位置给你留着。”

“真的呀,那我一定好好努力。”

“这个新节目,没什么人气,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去新闻联播那个台,咱们这种广播电台都是边缘话的节目,根本不被重视。”

“哦。”苏雅笑了笑没提什么意见。

现在是没什么好的发展,但慢慢的这个电台行业也是很收大家欢迎的。

苏雅这几天和李明部长学着做策划,帮忙写文案。

学到了许多东西。

临放假那天,她也和台里的正式员工一样,分到了一兜苹果,两瓶罐头,还有大米,鸡蛋。

苹果和罐头,她当天就分给组里的人一起吃了。

临走的是时候,自己还从空间里弄了些香蕉给部长一把,杨阳大哥一把。

苏雅已经出来好几年了,她很想回去看看自己的老家,去坟头给爸妈上柱香。

年二十八也不知道有没有车了。

苏雅回到家后,就直接收拾了两件衣服去了火车站。

苏雅从h市回到县城,然后又从县城坐车到了镇上。

在镇上买了些年货。

回到家的时候已经六点多了。

苏雅从空间里拿出自己家的钥匙。

三年没回来,锁都生锈了。

推开门,屋里冷冰冰的。

苏雅去厨房烧了热水,点上蜡烛,把屋里都擦拭了一遍。

从空间里把自己的被子拿出来。

坐在床上,拿着爸妈的相册看了许久。

虽然他们没见过,但自己心中原主的记忆都还在。

苏雅也是想念的。

就这样冷冷嗦嗦的睡了一夜,第二天一大早,带着准备好的祭品去了二老的坟头。

把坟头的杂草收拾了下,然后烧了些纸钱,摆上水果。

苏雅蹲在一旁叹了口气“爸妈,你们应该知道了吧,你们女儿的芯子被换了,我不知道怎么来到这里的。也不知道真正的小雅去了哪里。

或许,我们两个已经是一体的了。

这辈子,你们就是我的爸妈,我就是你们的女儿。

虽然活了两辈子,从来没有体会过我父母双亲的给予的那份温情。

但我不遗憾,我从来不是那个自暴自弃的人。

我现在上了大学,还在电台实习。自己有个空间,前几年在租住的小区楼下开了家水果店,一边上学一边挣钱。现在也有不少存款了,你们也放心吧,我会好好的照顾好自己的。”

苏雅在坟前待了许久才回去。

到了家门口的时候,遇到了王婆婆阿姨。

苏雅上前笑着叫了声王婆婆,愣是半天没认出来她。

“你你是小雅呀?”

“嗯,我回来看看。”

“哎呀,出去几年真是大变样,身上这是羽绒服吧,县城卖的可贵了。”王婆婆的媳妇和她也很熟悉,王婶子出来拉着她转了一圈“小雅,你这几年没有消息,我们还以为你出了什么事儿了呢。

在外面找到好工作了?”

“婶子,我现在上学了,考试了大学。之前去了那边以后,自己做点儿小生意,挣了点儿钱,就考了个学校。”

第四百三十一章:苏雅(二十一)

“哎呦,有本事了小雅,都考上大学了,咱村可没几个大学生呀。”

“小雅出息了出息了。”

王婆婆和王婶子都为她高兴。

知道苏雅回来,赶紧给她弄点儿面弄点儿大米。

这都年二十九了,苏雅肯定来不及蒸馒头,王婆婆给她拿了几个馒头,让她先应付着。

苏雅拿到面后,自己也调了饺子馅儿,蒸了一锅的包子。

炸了只鸡和一条鱼,一些小酥肉。

本来就她一个人,自己也吃不了多少。

苏雅回来的消息,很快就传遍了整个村子,就连苏雅考上了大学,村里人也都知道了。

不少好奇的人来苏雅家里问问她这几年干什么的。

苏雅还是那一番说辞。

有人问她在哪个城市,苏雅说在h市。

有邻居就惊讶道“铁军和兰溪两口子也在h市呢,听说两口子开了个公司,批发山货的,刚出去一年,听她娘说,今年不回来了,两口子生意忙。”

苏雅没想到张铁军和兰溪去的竟然是h市。

在同一个城市一年了,苏雅还真没遇到过。

因为苏雅这一年里几乎都是学校家里两点一线,星期六星期天大多在单位,也不怎么和记者大哥出去跑材料,自然没遇见过他们。

大年三十,苏雅给家里换上了新的对联。

在家里住到了初五,初六就返回城里了。

苏雅在单位工作到八月十四,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