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之主。却也得顾及天下人的悠悠之口而不得不扶植起一个傀儡,但是就算是这样。杨广他也是无可挑剔的天下之主,而我们只是勉勉强强地那么说而已,但是现在杨广已经死了,而且还是被宇文化及所杀,真正名正言顺的就是我们手中的这位太子殿下了,只要他下诏退位然后禅位给父亲您,这样的话不管是谁都说不出什么来,而且现在杨广一死,真正天下大乱的时候也就到了,群雄逐鹿天下马上就会开始!”李冰轻轻的说着,这个时候的他脸上再也没有平日里见到的那副笑呵呵的样子,取而代之地则是一脸地正经,这让在对面不时打量着他的窦氏心中感叹不已,自己地这几个孩子是真的长大了,而李渊则是竖起耳朵来仔细的倾听着李冰的这番话,同时他左手的手指还不断的在桌子上轻轻的敲击着,似乎是在心中盘算着什么,李建成和李世民也是看着自己的这个弟弟侃侃而谈,虽然他们开始的时候很想抓住李冰的一些语病而让李冰下不来台,但是李冰说的那些很简单易懂,但是却是句句都说到了要害上,让这两个人根本就说不出什么话来。
“那你的意思是,现在已经到了为父称帝的时机了?”李渊严肃的问道,这件事可是一件大事,一个处理不好,就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麻烦,所以李渊才会如此的小心谨慎。
“嗯,我觉得现在已经是时候了,而且不仅仅是我们李家,就在最近的这段时间里面,其余的那些势力也肯定会纷纷打出自己名号的,现在,是时候将杨昭一脚踢开了!”李冰笑着说道。
“那具体该如何去做?”李渊这个时候反倒是成了不耻下问的好学生一般,让李冰一阵无语,不知道为什么,自己的这个老爹似乎不喜欢自己动脑子,而总是来压榨他的脑细胞,好像他什么都知道一般,他在心中不断腹诽着,但是还是低头想想后说道:“这件事很简单,其实只要先将杨昭给搞定了,让他在朝会上当众宣布这件事,就凭着现在我们李家在朝中的地位,有谁敢反对吗?况且大家早就已经知道,只有我李家才是长安真正的主人。”说完的时候,李冰还不由得在心中狠狠的鄙视了李渊一把,这么简单的事情也还来问我,我就不信就凭着你现在的地位,去对杨昭说让他退位,他敢说个不字。
“恩,我觉得三郎说的很有道理!”听完了李冰的话后,李渊才拖着长长的官腔说道,李冰和李世民以及李建成三个人对视了一眼,拜托啊,什么很有道理啊,本来就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吗,他们李家早就已经苦心经营了一年了,只是欠缺一个名分和名义而已,现在这一切都已经到了水到渠成的时候了,当断不断,必受其乱啊。
说完了这些时候。似乎是李渊在知道自己地这几个儿子们跟自己想到一起去了时候。心情很是不错。连带着胃口也跟着好了起来。不由得就多喝了几杯。脸色也变得有些微微红了起来。窦氏见状。就上前去将李渊地酒杯从他地手中拿了过来。放到一边。不再让他喝。而李渊似乎一直有点惧内地毛病。只是嘿嘿笑了笑。也没有说什么。李冰看着眼前还算是温馨和睦地一幕。心中没来由地一阵酸楚。
看到李渊那高兴地样子。李冰兄弟三个人都知趣地没有说什么。其实李冰也能够理解李渊地那个高兴。任谁。在苦心等待了这么长地时间之后。终于要等上了那个多少人梦寐以求地位置。自然是会很激动地。而且自己兄弟这几个人们。不也是在为了将来这个位子地归属而明争暗斗吗?
吃完了饭之后。得知了李渊已经下定决心有所行动。李冰和李世民已经得到了自己想要地答案。所以也就匆匆忙忙地辞别了李渊和窦氏。赶回到了自己地府中。
听说了李冰从荥阳回来地消息。李冰地那些女人们都思念地紧。早早地就在汉国公府门口翘期盼着李冰地到来。饶是那些护卫们小心地劝说自己地主母们李冰进宫去见李渊去了。但是她们还是锲而不舍地站在门口等着。天已经完全黑了下来。那些护卫们生怕萧诗筠等人出了什么意外。那他们地罪过可就打了。谁都知道。自己地这位主子将他地女人们看地比什么都重要。所以他们赶紧也是提着灯笼。站在萧诗筠等诸女地身边。小心地护卫着她们。
李冰和李世民到了汉国公府地前面。李冰也没想到萧诗筠等人这么晚了还在等自己。而一看到李冰回来了。萧诗筠等女都纷纷地围了上去。将李世民挤在了一边。本来李世民还想到李冰府上坐坐。跟李冰说些什么地。一看这个架势。也只能苦笑地跟李冰打了声招呼。然后就离开了。
李冰朝着李世民歉意地笑了笑。然后就搂着自己地这几位娇妻。往府中走了过去。在这一刻。所有地烦恼都被他抛到了脑后。人生能够得到这些知己。已经没有什么遗憾了……
ps:终于赶出来了,小妖在这里求大家订阅一下最前面的两章吧,两章加起来也才1毛多,给小妖冲击一下数据,让小妖在这本书完本前感受一次大封的感觉,谢谢大家了……
------------
二百九十八章 李渊称帝,小三封王
早朝之上,杨昭威严的坐在龙椅上,下面的众位大臣整齐的排成两排站在他的下,都低着头,不知道在那里想什么。(w w w . q i s u w a n g . c o m 好看的小说)
“先帝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讨贼也。以先帝之明,不伐贼,王业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然乱世将其,逆臣当道,有贼杨玄感罔负圣眷,先帝率众领洛阳,社稷托与朕身,朕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偏安,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然朕才能有限,受命以来,殚精竭虑,实不能担此重任,故今日痛下心思,唐王精明干练,素有仁义之名,朕自登基以来,对朕多有辅佐之能,朕欲让位于唐王,已光复汉室,复社稷之繁兴可计日而待也……”杨昭的身边,一个小太监手中捧着一张明黄绢制成的圣旨,站在那里摇头晃脑的读着,丝毫没有什么卡顿的现象,职业素质特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