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不可避免地直接碰撞。
而碰撞的后果,长江以北上千万的生命几被屠戮殆尽。
家国破碎,河山浸血!
靖康之耻,非但摧毁北宋王朝,更点燃了覆灭汉家文明的导火索。
此乃华夏之殇,千古余恨。
究其根源,后世网络上较为公认的是“三冗之弊”、“文贵武贱”以及“大宋君臣昏聩”。
当然,除了上述三条,“奈何女真有外挂”也榜上有名。
韩逍遥并非键盘王者,相反,他一贯秉持脚踏实地天道酬勤的积极态度。
既来之则安之,虽然开启地狱难度,却也意味着局面不可能再坏了。
他以身上硌手的肋骨发誓,自己的命运不能操于人手。
别说帝王将相,就连老天也不行。
绝对不行!
……
大堤之上,沈三娘话音刚落,便有人埋怨道:“三娘,你越说越饿的紧了,俺想爹娘和大兄,俺想家了……呜~”
不用转头韩逍遥也知道,抱怨并呜咽的是沈二娘,即三娘的姐姐。
二娘芳龄十四,却有一米六的个头,身材发育的极好,即便放在后世也是妥妥的大姑娘。
相比三娘的精明玲珑,二娘身高马大性情憨直,目前苦活累活大多着落在她身上。
唯一的麻烦,二娘胃口极大。
全家三份米汤一多半进了她的嘴依然不顶饿,实在受不了的时候,她会偷着喝水充饥。
现在看去,二娘诺大的骨架已经晃晃悠悠,再这样下去怕一阵风就吹跑了。
两天的相处,韩逍遥已经大致了解沈家姐妹的情况。
沈家原本是北边的大名府辖下,几代人积累下十余亩田产,日子虽清苦却也能勉强温饱。
但童贯二十万大军去岁北上伐辽,遭遇契丹残兵败将竟一夜崩溃数百里,整个河北随即遭遇无妄之灾。
一股溃兵不知怎么闯到了沈家附近,不分青红皂白地烧杀劫掠。
祖母带着二娘三娘藏于村外草丛躲过一劫,但沈父沈母与长子沈大郎不幸罹难。
溃兵走后,祖孙三人返回村子才发现,家园已然烧成白地,乡亲们死的死逃的逃,村子里已经待不住人了。
埋葬家人后,担心溃兵流匪再来,沈家祖母便带着两个孙女向南迁徙求个活路。
许多和沈家同样遭遇的流民最终在黄河边止步不前,原因很简单,官府唯恐他们进入开封府惊扰到天子,故而封锁了黄河。
而堤北的荒野中,陆陆续续汇集了成千上万的流民,官府封锁导致物资短缺,求生的本能和弱肉强食的自然法则,随即爆发于河堤之北。
镇守大堤的指挥使冯豫准备带兵镇压,却被营中开封府户曹吏员吕通阻止:不许一兵一卒出营干涉。
私下里给出的理由是:“朝廷没有那么多粮食。”
冯豫愕然,虽说对方连正经的官都算不上,但思虑再三他最终打消了念头。
荒原之上,胆大妄为之辈几次尝试之后不见官军干涉,胆气益发高涨起来,趁机拉帮结伙悍然火并。
仅仅两日,便形成了几股势力,成为流民们的实际统治者。
流民出现伊始,朝廷恩威并施,除了调集一个指挥使守卫浮桥,另外在大堤上建造十余驻兵所,责令厢兵昼夜巡逻。
同时委派开封府吏员设立粥棚,每个流民早晚可以领到一份稀粥维生。
但随着流民激增,粮食消耗极快,据传存粮也只能再支撑两三日,再次调拨的米粮却遥遥无期,如今流民领到手的“粥”称作米汤更为贴切。
虽然流民情势如火,但冯豫除了暗叹之外根本做不了什么。
所以,尽管刚刚已经喝过了米汤,二娘仍然饿的火烧火燎。
三娘也很无奈,姐姐胃口太大,即便把全家人的口粮给她也不够,爹娘大兄遭遇不幸,可她们还是要咬着牙熬下去啊!
尽量平复心情,三娘好言安慰道:“阿姐!莫要闹了,晚上领的粥,许你多喝一口,好不好?”
二娘大大的眼眶里,泪水在不停地打转,但她也知道,自己多喝一口,奶奶和妹妹就得少吃一口。
抹了抹眼泪,二娘不再呜咽,默默地将腰间的布条再勒紧一些,盈盈一握恰似蜂腰,颇有风姿妖娆的诱惑。
韩逍遥心弦微动,却装作看不见,扭头四下打量一番,有了个初步计划。
什么天下风云,什么气运之子,在吃饱肚子之前统统见鬼去吧!
“二娘三娘,为了报答救命之恩,我会设法弄些食物。”
食物?
二娘眼睛一亮,立马点头说道:“逍遥哥哥,俺帮你!”
“好!”韩逍遥越发喜欢二娘直爽的性格。
三娘环顾四野,肃杀萧瑟,树皮都剥的光光溜溜,哪里还有什么吃食?
忽然她似乎有了不好的猜测,赶忙拦住:“韩大哥,你不会是说兵营里的米粮吧?那个绝对不行,要被砍头的……”
听了这话,二娘的眼中立即浮现出恐惧之色。
048章 人言宋人沐猴而冠耳
坐拥百万人口的东京城,如今正是物华天宝的高光时刻,独领风骚的人文荟萃,更印证了数不尽的千古风流!
放眼望去,层峦叠嶂的楼台亭阁中,三五成群的文人骚客施展唇枪舌剑,动辄指点江山纵论天下,或是慷慨激昂引吭高歌,引得莺莺燕燕们娇笑连连,方得意尽欢。
这座处处雕梁画栋精美到极致的大宋帝都,即便是巨匠张择端也只能描绘出三四分模样,牵动着天下人的目光。
今日便有一桩天大的喜事降临,素来喜爱热闹的东京居民,收到消息自然而然地涌上了街头。
却说去岁大宋禁军北征燕云,如今凯旋而归,朝廷与天子闻之大喜,传令在宣德门外检阅三军有功将士。
卯时三刻,汴京万人空巷,三教九流等数以万计的民众,齐齐汇于宫城宣德门外,只为一睹大军雄姿。
领大军者,童贯童道夫,其人早年任内宫供奉官,因相貌堂堂且“善巧媚逢迎”,深得天子宠信。
在天子的扶持下,童贯权倾朝野恣意妄行,慕名追随者如过江之鲫,风光一时无两,世人皆谓之“媪相”。
十余年间,童贯积极谋划党项,再赴江南剿灭方腊,如今平复燕云,威望无可复加。
依神宗“复燕云者封王”之遗训,童道夫即将是大宋有史以来首位正经称王的宦官。
(有关童贯崛起的详细资料,亲们自行百度,不多逼逼。)
城上城下,众人此刻均翘首以盼,过不多时,远远地便传来鼓乐唢呐之声。
受阅大军,正式进城。
开封府的差役和三衙御卫强打精神,一边提高嗓音警告意图靠前的民众,一边努力地维持着街面的秩序。
随着受阅将士队列的行进,率先映入围观百姓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