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8 章(1 / 1)

射宋 约翰牛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草丛躲过一劫,但沈父沈母与长子沈大郎不幸罹难。

溃兵走后,祖孙三人返回村子才发现,家园已然烧成白地,乡亲们死的死逃的逃,村子里已经待不住人了。

埋葬家人后,担心溃兵流匪再来,沈家祖母便带着两个孙女向南迁徙求个活路。

许多和沈家同样遭遇的流民最终在黄河边止步不前,原因很简单,官府唯恐他们进入开封府惊扰到天子,故而封锁了黄河。

而堤北的荒野中,陆陆续续汇集了成千上万的流民,官府封锁导致物资短缺,求生的本能和弱肉强食的自然法则,随即爆发于河堤之北。

镇守大堤的指挥使冯豫准备带兵镇压,却被营中开封府户曹吏员吕通阻止:不许一兵一卒出营干涉。

私下里给出的理由是:“朝廷没有那么多粮食。”

冯豫愕然,虽说对方连正经的官都算不上,但思虑再三他最终打消了念头。

荒原之上,胆大妄为之辈几次尝试之后不见官军干涉,胆气益发高涨起来,趁机拉帮结伙悍然火并。

仅仅两日,便形成了几股势力,成为流民们的实际统治者。

流民出现伊始,朝廷恩威并施,除了调集一个指挥使守卫浮桥,另外在大堤上建造十余驻兵所,责令厢兵昼夜巡逻。

同时委派开封府吏员设立粥棚,每个流民早晚可以领到一份稀粥维生。

但随着流民激增,粮食消耗极快,据传存粮也只能再支撑两三日,再次调拨的米粮却遥遥无期,如今流民领到手的“粥”称作米汤更为贴切。

虽然流民情势如火,但冯豫除了暗叹之外根本做不了什么。

所以,尽管刚刚已经喝过了米汤,二娘仍然饿的火烧火燎。

三娘也很无奈,姐姐胃口太大,即便把全家人的口粮给她也不够,爹娘大兄遭遇不幸,可她们还是要咬着牙熬下去啊!

尽量平复心情,三娘好言安慰道:“阿姐!莫要闹了,晚上领的粥,许你多喝一口,好不好?”

二娘大大的眼眶里,泪水在不停地打转,但她也知道,自己多喝一口,奶奶和妹妹就得少吃一口。

抹了抹眼泪,二娘不再呜咽,默默地将腰间的布条再勒紧一些,盈盈一握恰似蜂腰,颇有风姿妖娆的诱惑。

韩逍遥心弦微动,却装作看不见,扭头四下打量一番,有了个初步计划。

什么天下风云,什么气运之子,在吃饱肚子之前统统见鬼去吧!

“二娘三娘,为了报答救命之恩,我会设法弄些食物。”

食物?

二娘眼睛一亮,立马点头说道:“逍遥哥哥,俺帮你!”

“好!”韩逍遥越发喜欢二娘直爽的性格。

三娘环顾四野,肃杀萧瑟,树皮都剥的光光溜溜,哪里还有什么吃食?

忽然她似乎有了不好的猜测,赶忙拦住:“韩大哥,你不会是说兵营里的米粮吧?那个绝对不行,要被砍头的……”

听了这话,二娘的眼中立即浮现出恐惧之色。

113章 东京地产风云

“王兄,若是嫌多,分一半给在下好了……”韩逍遥与对方开着玩笑,接着笑道:“三娘,拿银票支付吧?”

王唤觉得银票更好,而且一年期千贯大票,期满还有一成的利息,等于利滚利。

“多谢韩会长,有劳三娘子都换成定期银票吧!”

王唤揣着轻便的银票下去了,剩下的人也不傻,定期银票可以增值一成,谁还会要死沉死沉的银子?

所以,接下来登台的股东,无一例外都选择了定期银票。

说句实在话,现在定期银票一千两,转手就能卖出去一千零二十两的现银。

增值部分的主要原因是,韩记石记发行的一年期千两大票每个月有定额,故而诞生了黄牛党,专职炒大票牟利。

热热闹闹的分红告一段落,韩逍遥又让人抬上来南三桥微缩景观。

“诸位,韩记南三桥商务中心六月开幕,肥水不流外人田,商铺、摊位、别墅有限,不论是自家用还是转手肯定包赚不赔,有兴趣的可以看看。今日预定,一律九折!”

这时,石琨也上台帮腔。

“韩会长说的没错!石某已经选购了一批,只要两个月就能钱生钱利滚利,不敢说多,两成利总是有的,有财大家一起发嘛!”

东京城一老一小两位财神爷信誓旦旦,份量十足,因而,众人纷纷上前咨询。

别说,还真有不少人下了订单,其中就有王唤。

一口气订了两个门店,一处摊位,王唤刚到手的一千五百两银票又回到沈三娘手中。

陪他一起的秦会之,瞥了一眼大堂中央的银山,再看看微缩景观也颇为心动。

可一间店铺最少也是五百两的价格,对他而言太贵了,给了王唤一百两分红,手上只剩两只金元宝。

钱,不够!

张诚恰好过来,拉着王唤寒暄起来,看着秦会之不时关注微缩景观,便询问缘由,得知其有意购买商铺摊位,不由哈哈笑道。

“王兄,秦学正,这有何难?韩记石记皆有质押借贷业务,若是千贯以内,张某一句话的事!”

咦!还有这种好事?

秦会之忽然想到,自己并没有宅院,也无值钱的家当,如何质押?

张诚笑道:“秦学正,且不说您为韩记学堂耗费心血,就凭您的官服,区区一千两实在算不得什么,我这便让人给您开具质押票据!”

王唤也不傻,当即一并办理质押借贷,很快,秦王二人便各自拿到了两间店铺。

这一夜,皇家彩扑大大小小的股东,一多半都成了南三桥商务中心的业主。

而韩逍遥拿出来的四十万辆分红不仅没有减少,反而收到近三万贯质押借款收据。

股东们散去,石琨看着恢复如初的金银山,问道:“这钱打算怎么用?”

韩逍遥问道:“石二爷,东京城什么事物既是日常所需,又是价值不菲的?”

日常所需,不过衣食住行……

石琨第一念头是韩逍遥准备囤积米粮,现在已经青黄不接,粮价上涨确定无疑。

听了对方猜测,韩逍遥摇摇头,说道:“百姓吃不饱饭是要出乱子的,韩某既然承诺利国利民,决计不会昧了良心!

说实话吧,我打算在城内收购一批市口好的地皮,拆了重建更高档的住宅。一进一出,至少三倍的利,有兴趣一起做吗?”

韩逍遥的邀请仿佛具有魔力,石琨不由问道:“哪里的地皮?”

“马行街尾,有一片住宅,共计五十九户,拆迁补偿费大致要六十万贯。”

石琨心中一动,再问道:“六十万贯对你不是问题吧?”

“南城还有一块地,百余户,大概要花八十万贯。”

石琨咂舌,一百四十万贯,这花钱比黄河淌得都快!

韩逍遥大致给石琨讲解了拆迁重建的构思,按照普通住宅收购,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