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承前启后
·金庸小说的某些风格是从几百年的武侠传统中继承来的,而不是从生活中来的,是为了武侠而武侠的创造。这种为了武侠而武侠的风格,用在科幻小说中,就成了武侠科幻。与科幻小说的传统风格有明显的区别。
所以,在动笔之前,一定要想好是写武侠科幻;还是写非武侠科幻。动笔之后再考虑就来不及了,弄不好会写成不伦不类的东西。一个场面,一个情节,在武侠小说中看到,读者可能感觉很合情合理,因为他们印象中的武侠世界就是这样的。而类似的场面、情节在科幻小说中出现,读者却可能感觉到有些不太对劲。因为教授、工程师这些人在生活中经常接触,读者对他们本来就有很深的了解,你写得稍有不对,他们就会感觉到你写的不合情理。
·不要把一个武侠人物的作风、气势、气质硬安到一个工程师身上。可以从武侠小说中移植人物过来,但必须使他彻头彻尾地变成一个工程师,他的言行举止和发生在他身上的故事,都要完全符合现实中一个工程师的生活实际。
设想小说人物是一个武侠小说迷,武侠小说中的精神便在他身上有所体现,这种体现已完全与现实社会融为浑然一体,绝不是唐基诃德那样的生吞活剥。经过这种文中人物的过滤,便可不露痕迹地吸收武侠小说的所有精华,用在科幻之中。若不经过文中人物的过滤,生搬硬套,在读者眼中,人物可就有点象唐基诃德了。构思的前提是小说中人物看过无数武侠小说,而不是我看过。
·金庸小说中的人物、感情气势,是从古典武侠中发展而来的,古典武侠中的人物、感情气势是从史书中的英雄、侠客发展而来的。
·武侠小说中的侠客不事生产,游戏江湖,生活在一个生活物资来之极易的环境中,与未来科幻中生产力极度发达情况下的环境又有什么区别?只不过是一个建立在穷苦百姓劳动的基础之上,一个是建立在高科技基础之上,两种环境中的情节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互通。未来生产力极度发达情况下,人们的生活并不会达到一种从未有过的境况,只不过是普通人也可以过上古代王候的生活。未来人们会因生产力过于发达而极度无聊吗?日子该怎么过?问问古代的王候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