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归家(1 / 1)

我是权臣白月光 金枕头 3217 汉字|0 英文 字 1个月前

第49章 归家

  四个月后。

  宋玉璃坐在房间里噼里啪啦打着算盘, 几个账房先生一一和他对了本月的账目,分毫不差。

  她松了一口气,瞧着窗外的天气。

  冬去春来, 天气正好, 外头阳光漫天。

  宋玉璃已在利州呆了四个月了, 靠着苏九卿给她的存银, 她在利州开了一间粮食店,暗地里分批次收购粮食,运往边关,又与身在江南的邹清雅有了联系。

  邹清雅到江南后,嫁了一个富商做续弦, 正是做粮米生意, 借着做生意的名义, 运了不少粮米过来,都被宋玉璃送了出去。

  而随着粮食一起过来的, 还有南方传递的消息。

  前陈的兵马出了蜀中,沿着长江沿岸, 已夺下三个郡县,眼看就要打到杭州了。

  而京城之中,仍被周易安和闻氏控制, 认真算来,苏九卿控制的是利州以北的地区。

  只怕过不了几日, 便要起兵, 露出自己的獠牙来。

  到那时候,中州大地便是一片战火狼烟。

  宋玉璃心中感叹,利州的平静只怕也维持不了几日了。

  送走了账房先生,顾烟自房梁上翻下来, 沉默地将一封信递给宋玉璃。

  四个月来,苏九卿并不曾传过来只言片语,宋玉璃心知是大雪封路,往来音信不通,如今瞧着信,她便知道,苏酒器只怕快来了。

  这封信只有四个字,用的甚至不是笔,而是碳灰之类的东西,像是在行军路上写的。

  雪停,速归。

  也不知他从哪里找来的纸。

  宋玉璃瞧着,小心翼翼地折好。

  四个月的分别,宋玉璃却极少梦见苏九卿,大多数时间,她都累的沾枕便睡。

  可如今闲下来,宋玉璃才觉察到自己有多么思念苏九卿。

  这种思念并无持续太久,半个月后,苏九卿的戎狄大军便到了。

  与苏九卿一同前来的,还有陈谦率领的驻边军,他抽调了一半兵力,回援京城。

  他们进城是在深夜,顾烟带着利州的人马先一步冲进太守的府邸,把睡梦中的太守揪了起来。

  宋玉璃拿着圣旨负手站在他身旁。

  太守看着尖刀,结结巴巴道:“你……你们是……”

  宋玉璃亮出苏九卿的腰牌:“李大人,接旨吧。”

  她将德兴帝写给苏九卿的传位诏书念完,而后笑盈盈道:“大人,从龙之功可不是随时都能有的机会。”

  李太守听此,忙道:“下官这就命人打开城门。”

  苏九卿带人入城后,直奔太守府邸,果然见着宋玉璃等在那里。

  二人四个月不曾相见,都瘦削了不少,苏九卿满身风尘仆仆,一路急行军,狼狈的很,他瞧着宋玉璃,露出一个笑容来。

  宋玉璃伸出双手,和他拥在一起。

  苏九卿不说话,只嗅着宋玉璃发间的头油香味,莞尔道:“日后说什么,也不和你再分开了。”

  宋玉璃一时莞尔:“胡言乱语,行军你也带着我吗?”

  “自然要带着。”苏九卿笑道,“恨不得把你揣进我的护心镜里。”

  二人旁若无人,顾烟却是受不了,轻咳了一声。

  宋玉璃面色一红,将苏九卿一把推开。

  李太守傻了眼,看看宋玉璃,又看看苏九卿,想了想噗通跪在地上:“下……下官参见皇上,参见皇后娘娘。”

  这一声皇后娘娘十分取悦了苏九卿,他想着这小官还挺上道,于是道:“起来吧。你不必惊慌,大军只修整一夜,天亮便出发。”

  宋玉璃未料到苏九卿走的这般早,不禁微微一怔。

  苏九卿给了他一个安抚的眼神,挥了挥手,示意李太守退下。

  房间里的其他人便也跟着离开。

  待人一走,宋玉璃便忍不住问:“你明天就走?”

  “兵贵神速,这支兵马,拿下京城的禁军还好,若是闻家那老狐狸觉出味来,调兵过去,只怕我们未必能拿下京城。”苏九卿蹙眉道,“前陈的兵马一旦北上,和闻家合兵,那大夏可就真的亡国了。”他淡然道。

  宋玉璃回过神来。

  “你与我一起走。”苏九卿拉过宋玉璃的手,捏了捏。

  宋玉璃本以为苏九卿会留在她后方,不禁一怔。

  “你……”

  苏九卿笑道:“一日也不能叫你离开我了,四个月,想的心都疼了。”他说着,将宋玉璃的手放在胸前,按了按。

  微凉地铠甲带着坚硬的触感,苏九卿看着宋玉璃呆呆的样子,不禁觉得好笑,他轻声道:“你不在我身边,我安不下心来。”

  他说着,把宋玉璃按进怀里。

  宋玉璃闭了闭眼:“我也是。”

  第二日天刚蒙蒙亮,宋玉璃跟着苏九卿的军队一同出发。

  这些士兵悄无声息的来,又悄无声息的离开,利州城中,除了一家悄然关门的粮店,与之前没有丝毫的不同。

  这一次苏九卿带来的兵马尽数都是骑兵,脚程极快,不过三日的功夫,便到了京城脚下。

  宋玉璃被苏九卿安排在队尾,不必急着赶路。

  “横竖攻城还是得一两日的,等你到时,我恰好打下京城。”苏九卿轻描淡写地说道。

  宋玉璃觉得不对,她眨眨眼问苏九卿:“你是不说有什么事没告诉我?”

  苏九卿看她瞪着狐疑的眼睛,难得笑了起来:“倒是瞒不过你,离开京城前,我在皇城司还留了一些旧部,前两日我已命顾烟与他们联系上了。他们会在合适的位置留一条密道,我们的人趁夜潜入,先把宋家人移出来,免得他们威胁我,白日里再强攻,便是他们把魏惊鸿挂到城门上也不管。”

  宋玉璃:“……”

  苏九卿伸手揉了揉宋玉璃的头发,噗嗤笑了起来:“骗你的。沈欢已在城中策反了一批兵马,这些人会趁机制造混乱,到时候我们里应外合,胜算极大。”

  宋玉璃松了口气,而后又咬了咬唇:“那我家人……”

  “我会派顾烟亲自看顾,不会有失的。”苏九卿安慰道。

  宋玉璃心知,这到底是在战中,苏九卿能这样看顾自己,便已是不错了。

  军中许多将领都是京城人事,便如陈谦,亦是父母兄妹俱在,苏九卿又岂能顾得过来。

  宋玉璃骑术一般,果然远远坠在后面,待她赶到京城时,正如苏九卿所言,战事已经结束。

  城门大开,四处都是焦土的味道,尸体已经清理干净,街道上只余下斑驳的血迹和残留的武器,显示着这场恶战有多么艰难。

  宋玉璃骑在马上,心中彷徨地奔到家门,遥遥地便听到屋里的哭声。

  她心里咯噔一下,翻身下马,冲进家里,喊道:“阿娘,爹爹!”

  只见正厅之中,宋夫人正扑在宋子元怀里,失声痛哭,而宋临风亦站在她身侧,默默垂泪。

  宋玉璃停下脚步,看着家中亲人,一时失神。

  宋子元瞧着宋玉璃,又惊又喜,可似又想到什么,神色间满是复杂。

  宋夫人更是连头也不抬,只喃喃道:“雨彤,我的雨彤。”

  宋玉璃微微一怔,环顾四周,果然不见她的小妹宋雨彤。

  “阿娘……爹爹……”她喃喃着,轻声道。

  宋夫人这才看到宋玉璃,她突然间从宋子元怀中挣扎着起身,冲向宋玉璃,扯着她的衣袖气道:“你这死丫头竟还好意思回来!你不管不顾的和那个苏九卿跑了,可想过你爹爹的处境!你妹妹的处境!”

  宋夫人一边哭一边摇晃着宋玉璃的肩膀,直到宋子元将她拉住。

  宋子元朝宋临风使了个眼神,宋临风忙拉着宋玉璃走了。

  不过半年不见,宋临风却似乎成长了许久,神色内敛,仪态之中,也有了许多父亲的风范。

  他带着宋玉璃到了后院,轻声道:“你的院子,父亲一直替你留着,每日派人打扫,我和小妹也时常过来看看。”

  “雨彤怎么了?她现在何处?”宋玉璃急声道。

  宋临风的动作一滞,轻叹了一声。

  “城破之时,闻氏族人趁乱逃走,雨彤也在其中。”

  宋玉璃怔忪看着宋临风。

  “为何雨彤会跟闻家人在一起?”

  宋临风听此,只得将细细讲此事从头讲来。

  宋玉璃离开后,宋子元便上奏德兴帝请罪,因苏九卿毕竟是德兴帝的血脉,并未为此事怪罪宋家。

  然而,后来朝堂哗变,周易安把持朝政,便将宋子元关进天牢,一来是防止宋家变成苏九卿的内应,二来也是想若苏九卿攻城,可将宋家人做威胁。

  而闻家到底是宋夫人的娘家,为了多多照应牢中的宋子元,宋夫人便时常带着宋雨彤到闻家走动,这一来二去,竟给宋雨彤定下了一门亲事,正是宋家二房那个不成器的闻飞涟。

  当年柳如烟未婚先孕,又牵扯到刺杀皇帝那一节,不得不削发为尼,若闻飞涟有些担当娶了她,本也无碍,可偏偏他怕刺客的事连累自己,不肯出头,才叫柳如烟只能出家。

  此事虽没有摆到明面上,但到底是不好看的。

  世家子弟听了此事,都不肯叫家中女孩嫁给闻飞涟。闻飞涟没个续弦,闻家二房也是心怀芥蒂。

  这才死活要跟宋夫人攀亲。

  只是宋雨彤如今才十一岁,两家便说好,待她十四岁及笄再迎娶。

  “这样的事,如何能答应!”宋玉璃怒道,“阿娘疯了不成!”

  宋临风亦是脸色沉重:“闻家势大,若不低头,他们便要对父亲不利,母亲这才……”

  宋玉璃闭了闭眼,强压下自己的怒火。

  到底是自己的母亲,她总归是不忍心说出什么难堪的话来。

  然而,她身后,只听踉踉跄跄的脚步声,乃是宋夫人冲了过来。

  “你还有脸回来!你竟还有脸回来!”

  宋玉璃回眸,只见宋夫人伸手拉住她的衣袖,右手高高扬起。

  她脸色冷淡,伸手拉住宋夫人的手腕,狠狠推了她一把:“母亲,你闹够了没有!”

  宋夫人大约未料到宋玉璃竟会这样对她,不禁怔住了。

  “闻家狼子野心!不忠不孝,不仁不义!阿娘难道是第一天认识他们吗?你当他们真心会去庇护爹爹?与他们谈婚论嫁,无异于与虎谋皮!更何况,便是没有这些事,你又岂能把雨彤单独留在闻家!”宋玉璃从未这样生气过。

  她大声质问宋夫人:“她才十一岁啊!”

  宋夫人呆呆看着宋玉璃,眼眶中渐渐蓄起泪水,她脚下发软,瘫坐在地上,突然失声痛哭起来。

  “是我,是我害了她……”

  而此时,宋子元慢慢走进院子里,他并不看瘫坐在地上的宋夫人,只轻声对宋玉璃道:“长公主派人接你入宫,快去吧。”

  宋玉璃点了点头,不再看宋夫人一眼,朝门外走去。

  临走之前,宋子元叫住了她。

  他神色间满是哀伤:“玉璃,是父亲错了。只以为我能为你们的母亲和孩子遮风挡雨,便一味骄纵,却未料到让你母亲一错再错。”

  宋玉璃深吸了一口气,回眸看向宋子元:“所以父亲,以后不可再错了啊,您护的了我们一时,护不了我们一世。”

  宋子元点点头:“是,你说的对。”

  至此,宋玉璃不再言语,只大步朝门外走去。

  隐约间,她听到母亲惊恐的声音:“我不去祠堂,为什么要关我祠堂。”

  而宋玉璃并无再回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