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65 章(1 / 1)

一滩鸥鹭记 桃桃和沾沾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主那位师父的神秘往事。

“唉,人老了可真是…今儿早上吃了什么,哀家都得好好想一想,可那几十年前发生的事,却依然记得很清楚,就跟昨儿个刚发生过似的!”皇太后先来了番感慨似的开场白。

季雨菲这小姑娘听着,倒是没什么共鸣,只是觉得,果然是子肖母,怪不得康王也挺有说书人的潜质。

见眼前花一样年纪的孙女一脸无动于衷状,皇太后便又自嘲地笑了笑:

“说起来,哀家当年第一次见到阿景的时候,差不多都是四十年前的事了!”

四十年前?那时候三公主的师父应该也就跟阿桃差不多大吧?季雨菲赶紧在心里计算时间。

“哦对了,也不知道阿宁有没有告诉过你,阿景就是她师父的名字,不过大名她应该不知道,其实很好记,就叫‘美景’,‘良辰美景’的‘美景’。”皇太后先说了三公主师父的名字,不过似乎并不想说她的姓氏。

这一点季雨菲也不强求,毕竟一说姓氏,这个时代,难免就会牵扯到家族。

不过“美景”这个名字,怎么听着很随意啊?还是说,她上面搞不好有个叫做“良辰”的哥哥或者姐姐?“良辰美景”听起来才符合逻辑嘛。

前世里,季雨菲的一位远方表姐生了一对龙凤胎,就把“欣欣向荣”四个字拆开给了两个孩子,女儿叫“欣欣”,儿子叫“向荣”,也挺顺口的。

不知这位三公主的师父怎么个美丽,但听三公主的描述,好像也不算是绝世美人,那这名字“美景”,嗯,就有点意思了。

也许,季雨菲开始套用宫斗剧里的剧情:本来是还有个良辰,但良辰搞不好是个男孩,前太子的男性后裔,嗯,估计已经被斩草除根了,女孩子就没那么要紧了,就被一念之仁留了下来。

但毕竟是前太子的正宗后裔啊,不能放任到处走动,便给留在了宫中。

当然,心里这么想,表面上,季雨菲也就是点点头,等着皇太后继续往下说陈年旧事。

不过皇太后虽然说要满足她的好奇心理,但其实说的也不多,也不知她是不想说,还是真心不了解。

只是一开口,还是把季雨菲给惊了一把:

照皇太后的说法,阿景竟然是先帝带回宫的。

当然,皇太后没有对季雨菲说的是,当时才五六岁的阿景,带回宫的时候还是先帝亲自抱在手上的,而且是一身男孩子打扮,惊得各宫里顿时流言四起。

先帝却什么也没说,只交代让宫女带下去梳洗,小心照料。

哪怕过了这许多年,皇太后虽然没有对孙女说,心里却依旧在庆幸:

幸亏当时自己没有听旁人的撺掇,什么也没问,还亲自过去查看底下人的伺候情况,这才发现,那换洗之后被宫女带着喂饭的,其实是个小姑娘,宫里没有同龄的小公主,衣服自然也没有,只好让她依旧穿着原来的衣裳。

也是奇了怪了,里面穿的明明是小姑娘的衣服,外面却套了男孩子的衣服,打扮的也是男孩子的模样,也不知这是不是先帝的特意安排?

当然,事情越奇怪,便越发得重视起来,当下自己就找出了老大的几件旧衣服,试了下,还真是差不多,那就依旧做男孩子打扮吧。

阿景从小就机灵,先是很乖巧地任由宫女帮自己换衣服,之后又不声不响地一口一口吃着宫女喂的饭,一边吃还一边好奇地转头看自己的大肚子,两只眼珠子乌溜溜的,哦对了,那会儿自己肚子里还怀着老二呢…

听到皇太后说三公主的师父是先帝带回宫的,季雨菲先是震惊,回过神来后倒也不觉得意外,毕竟之前她已经从康王那里听说了,两人之间有些渊源,看来也就是在此了,可能是先帝当时去追捕前朝余孽,顺便就把前朝太子血脉给抓了,然后一看是个小姑娘,就给带回宫了。

至于当时还没有小“良辰”,太后没说,季雨菲觉得也不想去深究,毕竟都是多少年前的事了,就算有,估计应该也已经被先帝给灭了。

不过,听康王的意思,他小的时候似乎没有在宫里见过这位美景姑娘?季雨菲想到此,便问皇太后:

“那皇祖母,她是不是跟我父王差不多大?他们认识吗?”

“当然不是,阿景比你皇伯父还大个一岁多呢,而且后来,阿景也就出宫去了!”皇太后淡淡地回答。

出宫去了?这是从哪里来、又回哪里去了么?唉,就不能痛快一点说么,季雨菲只好再次厚颜相问:

“皇祖母,她是出宫去学功夫了吗?”要不然,在宫里长大的姑娘,不至于骑射过人、样样精通还不为人所知啊。

皇太后怔了怔,倒是没想到孙女会如此问,不过么,还真是:

“不错,阿景开蒙上了学,但她求着先帝说想学骑马射箭,先帝便派了人教她,中间有空也自己亲自指点,这丫头这方面有天分,又天性聪明,一教就会。”

也幸亏那阿景是个女儿身,要不然…先帝如此疼爱这位姑娘,也不知其他有孩子的妃嫔会不会嫉恨,季雨菲在心里暗想。

皇太后则又在庆幸自己当时做对的事情:

当日要不是自己亲自过去查看而发现了阿景的真实性别,从之后的若干年来看,先帝似乎并无意要暴露她是个小姑娘的事实,依旧做男孩子打扮,阿景似乎也挺适应,反正当时宫中并没有跟她一般大小的小姑娘,没啥可比性。

于是自己便也心照不宣地没有说,只安心吩咐底下人精心伺候着这来历不明的小孩子。只是她这做法,先帝的赞许有没有得到先不说,却明里暗里地听了不少各宫里传过来的话。

总的来说,就是说这孩子应该是先帝在宫外所生,那时周妃刚失了腹中孩儿不久,先帝伤心,难免需要一点慰藉,便把这宫外的孩子接了回来。

话说到这里,本来还有几分道理,只是后面的话,就是针对她这“居心叵测”的中宫皇后了,不免难听得很。

说她虽然有皇长子在手,但并不如周妃功高、受宠,因此仗着肚子里又怀上了一个,竟然狠下心把老大送给丧子的周妃抚养,以此获取皇帝的欢心和周皇贵妃的支持,真是一石二鸟的好计谋;

然后现在眼看又有个“庶长子”进宫了,便赶紧再去讨皇帝的欢心,堂堂中宫皇后,竟然肯放下身段,挺着个大肚子去伺候个来历不明的“庶子”…

那时候,听到这些流言纷纷,还是姑姑身份的洪嬷嬷,少不得安慰自己,又叮嘱自己孕中勿要多思,还是多花点时间养肚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