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当致仕成为时尚(1 / 1)

明歌 滚木擂石 4289 汉字|3 英文 字 2个月前

第十五章 :当致仕成为时尚

随同张献忠、罗汝才、刘道江一同赴京献俘的还有一个人刘重日。

他本来是高迎祥和李自成的人但是高迎祥和李自成在连夜南下的时候刚好需要一名说客去喝止张献忠等人用满是机锋的话语让张献忠等人打消追杀的念头高李二人的想法还不止于此。

让张献忠等人留下羁绊‘洪兵’于此好给闯军南下出陕让出空间输了‘天下义军’将唯‘闯军’马是瞻。赢了实力大损再不能与‘闯军’一争长短。

这种政治图谋的实现与否就全看说客的本事。中国自古就不乏优秀的纵横家引经据典的撒谎旁征博引的欺骗。被说服者于不经意间便落入了圈套之中。

这个任务刘重日可以说是最佳人选。口才、相貌、名气都是一时才俊。最妙的是刘重日对当时情况的预测也比较乐观因此就施施然的留了下来并成功留住了张献忠等人。却不想这么快就败亡了。

当初张献忠念他是人才而留下了他甚至在杀人吃肉的时候也对他照顾有加。但洪承畴却不这么想用洪承畴的话来说:

“刘重日?刘重日?哼你果真天生的反贼连名字都这么大逆不道来呀绑了。”

于是刘重日就跟着张献忠去北京了。一路上因为张献忠等人他也跟着好吃好喝了一通。

陕西去北京有三条道路他们走的是孟津、洛阳、过黄河北上北京的路线一路上刘重日刘大爷极端洒脱吟诗作赋指点江山的着实过了一把瘾头。他最好的一诗是:

参差荷叶舞连塘

浮隐白鹭栖碧荫

几池泓香千般酽

不落九天明月心

一旁押送他的人忠实地纪录下他们四人的一言一行然后一并上报到刑部备案。

望着详细的备案小朱差点气乐了这个刘重日连绝命诗都写的这么隐晦且狂妄。又是九天又是明月的生怕皇上不杀他似的整个一天生的反叛者。

还有洪承畴的千机谋断他的阴毒狠辣令人不寒而栗这家伙的肚肠弯弯绕的怎么没把他给绕死?看把他能的又是诱杀又是暗杀的还成心饿死几万人这他妈叫什么事儿?

再有他留着张献忠这些朝廷上下最熟悉的人不杀偏偏把底下的骨干全灭了这样分明就是在告诉小朱‘皇上小的这么干可全是为了您啊!’***不赏内阁九卿言官群臣都不会同意赏一个任意揣测君上的臣子怎么赏?赏来赏去提拔来提拔去他早晚有不臣之心。

为此小朱和张彝宪两个一起琢磨了三天三夜之所以想到了张彝宪。是因为谋外臣之心是连温体仁也不能商量的否则温体仁的心亦会冷的。

“启禀皇上洪大人曾与小的共事红白薯一事其人文采斐然志向高远。待下以厚待人以宽。筹谋断事屡有前瞻。秦晋两地民望极高。实在是不可多得的人才。虽说庆阳之事洪承畴偏于机心过矣但也有替万岁开脱之意。于今天下人皆知国策招抚惟圣心一意欲剿。是以洪承畴此心实在忠君体国之心。”

“看来大宪对洪彦演的印象很不错嘛!”

“小的不敢洪承畴久镇山陕劳苦功高若能调入京中供职兵部可谓完全!”

呵呵一句话张彝宪知道皇上已经对洪承畴产生了防范心理但身为内臣并不是一味的拍马屁而是要在关键时刻提出一些参考意见的。因此他出了一个主意调洪承畴入京供职由地方入朝为官即便品轶下降也是升官之举。因此只要在兵部或者户部给洪承畴找个位置仍然是重用的安排。

……

“若洪承畴入京那山陕之局谁人可替?”

说这句话的时候已经是几天后于文华殿的内阁会议上了。

因为洪承畴符合这个时代主流的欣赏水平。书香世家少年家贫。寒窗苦读处事老成。琴棋书画样样俱佳。谨慎小心兢兢业业。爱民若子整治有方。在陕西一带享有‘洪盐酒’这样的隆名在全国舆论中还能替皇上和国家担下恶名。乃文乃武长得还精神。这样的士子将军不入朝实在太可惜了。所以内阁九卿都同意皇上调洪承畴入京供职的提议大家伙还都挺高兴。

小朱这边呢因为第一印象中对洪承畴的印象很差所以对他一直很排斥这点在对待吴三桂问题上也是如此。吴三桂这几年功劳不小但小朱始终不敢把他放在独当一面的领军位置这样的顾虑始终存在。

不过小朱又有一种担心把洪承畴调离山陕万一这是一招臭棋陕西来之不易的初定局面如果这么稀里糊涂地被破坏掉是小朱不能接受的。所以选择洪承畴的继任者就变得异常重要!

“陈奇瑜可当此任。”

温体仁倒也干脆直接就表明态度陈奇瑜作为巡抚山陕的人选的确最佳。温体仁现在是武英殿大学士、内阁辅他的意见小朱是尊重的。于是就想这么定了下来。但刚想拍板就听一声清朗的声音说道:

“启禀皇上陈奇瑜于洪兵中多为参谋之职。于今匪患初定兴民生复农业置府衙方为上计。臣敢请吾皇撤山陕总督一职分设三职以为周全。”周延儒。

周延儒的这番话表面上听不出什么怪异来议事嘛大家自然是有一说一我是严守一实话实说俺是崔永元。但问题是在明代的政局中辅的意见如果频繁被否时间久了这辅也就悬了。

之所以周延儒要绵里藏针的跳出来根本原因还是在这届内阁辅的任命环节。为了给温体仁顺利升辅腾出空间周延儒被皇上到蓟辽那边当了半年多的监军。不想竟然连番胜仗。加上他于士林中很有影响毕竟是状元郎出身嘛!如今又与辽东军系的关系非常融洽因此他现在已经半公开的与温体仁成为政敌了。政治嘛!没办法滴!

“周先生言善但不知先生可有人选?”

他提的这条也算中肯七都督的设置是当时为了稳定国内的权宜做法只要国内平定省与省之间还是要分人管理好一些。

周延儒是兼理吏部的他对整个大明各级别官员的情况可以说是了如指掌。加上他实在想找机会展现一下自己的理政才华因此见小朱问这小子竟然慷慨陈词演讲了整整一个时辰把山陕的文武官员全给翻了个遍:

山陕:

命陈奇瑜巡抚陕西总理军务

吴甡巡抚山西总理军务。

曹文诏巡抚山陕都指挥使。

陕西、

甘学阔陕西布政使

起招吏部验封郎中孙传庭为巡抚陕西都御史

虎大威陕西总兵指挥使。

山西、

杨文岳山西布政使

范复粹巡抚山西都御史。

左良玉山西总兵指挥使。

这样安排之后等于将山陕全然分开曹文诏虽说仍是两地军界中的最高将领但仍要同时受到陈奇瑜、吴甡两人的节制。各地的三司都有干吏兼任。

无形当中洪承畴的能力得到了印证。想想也是有洪承畴在不论是皇帝还是内阁都不太操心山陕的人事问题现在洪承畴一走大家立刻冥思苦想对各级官员的任命与安排。可见洪承畴的能力。

借着这项安排大明内阁人选的调换也正式摆上了日程。

自去年钱谦益春闱辞职之后如今已过去一年。

现在的内阁温体仁、孙承宗、杨鹤、成基命、周延儒五个人按说配合的也算默契了经过去年一整年的折腾他们几个的关系还算不错

但老徐大病风波让所有人看见皇上对老臣的情谊和友谊左右盘算后孙承宗、杨鹤、成基命竟然相继提出了致仕的表奏。一时间致仕成为了流行风尚。

其中:杨鹤年龄太大的确到了退休的年龄。在钱谦益的带动下成基命也上表递交了请求致仕的报告。不过成基命动机多少不纯有沽名嫌疑。

孙承宗的年龄确实不算小了再怎么不舍得也到退休的时段了。

这时候刚好是崇祯八年刚开年春二月一众君臣开始了下届内阁的讨论。

徐光启原本是最热门的人选但老徐一病惊人小朱也不敢再使唤人家了。而且身子又留下残疾大家也就放弃他了。

最后的内阁及九卿名单如下:

内阁(由低到高)、

梁廷栋兼理兵部东阁大学士;

贺逢圣(48岁)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

郑三俊(57岁)监理吏部东阁大学士;

周延儒(42岁)兼理工部、刑部武英殿大学士;

温体仁(62岁)兼理户部文华殿大学士辅

九卿(由高到低)、

吏部尚书孔贞运54岁孔子63代孙39岁中榜眼;

户部尚书何如宠四年前他家乡桐城北靠山易旱何如宠上奏请求小朱由国库拨银修渠引水。当时国库空虚小朱没答应。何如宠奏道:“老臣只请修一茅叶宽的水渠请皇上恩准”。小朱当时心说‘茅草叶能有多宽?也花不了多少银子’便准奏了。却不想何如宠让人从山上采来一片最长的茅草少说也五六尺宽。小朱后来知道也只好一笑置之。水渠放水那天何如宠也去了。沿途百姓感谢他都匆忙杀鸡宰羊想做点好吃的给宰相尝尝。时间仓促烧焖炖都来不及只好水汆主要是取新鲜的鸡鱼肉等物料现宰杀后猛火急氽而成没想到却汆出一道名吃。

小朱为了不让他盛名独占急慌慌的赐名“水碗”结果还被大家讥笑皇上与良臣争名搞得小朱这叫一个晕!不过凭这份心思可以说何如宠是善于理财的因此就放他到户部去了。

其兄何如申此时是浙江右布政使;兄弟同朝为官也算佳话!

兵部尚书洪承畴42岁上调入京供职;

刑部尚书熊明遇56岁曾任兵科给事中以《黄帝内经》中歧伯的“地在天中大气举之”之说来印证西方的‘地圆学说’在中国早已有论汗!他赞同就赞同嘛!找这个理由干吗?什么都是中国人第一个现的有意义吗?呵呵!

工部尚书徐光启73岁因身体原因由孙元化(43岁徐光启门生)作为分担老徐工作的助手分别担任西学院司业工部虞衡清吏司主事工部侍郎等职;

都察院左右都御史:王应熊(45岁)、刘应周

大理寺卿:毕自肃户部太累给他换个位置6o岁;

通政司使:余煌(41岁31岁中状元);

礼部侍郎:陈子壮(左侍郎39岁22岁中探花)、黄士俊(右侍郎左52岁24岁中状元);

南京六部(由高到低):

史可法南京礼部尚书33岁;

李邦华南京兵部尚书兼参赞机务、南京守备和提督南京军务。61岁。

南京吏部尚书;王永光75岁了所以就让老潘接替老王呵呵。

毕自严南京户部尚书66岁;

潘汝帧南京兵部尚书6o岁;

文震孟南京刑部尚书61岁;

薛国观南京工部尚书;原大理寺少卿温体仁哥们54岁。

史可法是名义上的南京主政但实权全在李邦华这边

另外两府府尹:

顺天府尹张三谟(5o岁)之前老张是福建那边熊文灿的助手曾上《按闽辞阙书》中有“治乱之关键在善于选拔宰辅和御史官宰铺是担当治国家大事的御史官是议论和纠正国家政令得失的皇上要有意兴治就应选贤任能并对他们推心置腹予以信任”一段话说的中肯又中正为人且刚直不阿公开对温体仁做出过很多的指责这样的人去南京当地方官是最佳人选

应天府尹凌义渠(44岁)。原来的礼部给事中在言官行列中属于比较知轻重的他的谏言基本上都言之有物。与张三谟一起都在福建干过熊文灿的助手熊文灿很会为人贪财的送财清廉的颂名于君上。再加上熊文灿与皇上的关系很好张、凌二人的仕途也就都属于比较顺的。

而且凌义渠还有一个爱好收藏书籍并亲自动手做雕版刊印只是在刊印的时候如果有不合他老人家心思的文字他会用方括号给括出来然后把自己的观点加上去有点像裴松之注陈寿《三国志》的意思只是符号上更讲究罢了也可以说这老小子是中国第一位标点符号专家汗!

升迁四年探花郎颜胤绍为中都凤阳知府。

另外提拔杨嗣昌加(兼)太常寺少卿(协助宗庙祭祀正四品)、卢象升加太仆寺少卿(兵部在地方设立的牧养军马机构正四品)、熊文灿加光禄寺少卿(主管宴享从五品)此三人以前就是从五品的‘翰林院侍讲学士’加上这次的安排就已经为他们将来的仕途做好铺垫了。

这样在八年初小朱的新一届政府班子正式搭建。这个班子的组成正式对大明国度内的政府做了工作分工:北京主兵、政;南京理财、文。

南京六部除史可法之外都是跟着小朱改革政经的老班底尤其以毕自严、李邦华为他们对小朱的经济改革深有体会所以南京将来将面临最严峻的考验—为大明的经济腾飞做出必须的贡献。

南京六部原本属于闲职号称吏隐甚至多为政治失意者的集中地因而浪费了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展经济。

但现在整个大明上下都清楚了解到小朱对这届南京班子寄予了极大的政治希望。那就是为大明理好财。

最后要说的就是老钱这家伙。

老钱退休到现在有一年多的时间了田家还真给他找到一个小岛有山有泉有海有林土人不多民风淳朴又敬仰大明很是一处世外桃源般的仙境。

因为慈烺年纪还是太小所以老钱的事儿还不多他跟皇上请了一年的假去南洋安顿希亚娜去了为了老钱自己的清名也为整个大明的体面小朱特意交代田家给希亚娜一个督抚爪哇的头衔也就是说大明海外殖民地上多了一个女性的法国裔总督。这件事儿很多人都表示理解毕竟这么多年的通商海外了老外那边连女王都能选出来何况一个小岛的总督呢?这个总督是世袭三代的封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