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奇技淫巧。
大凌河战事趋于平稳之后小朱也开始了偷懒行动。大臣们也知道他的这个习惯所以近几天有关辽东那边的军务全由孙承宗处理了。
“皇上皇上!”
是张彝宪的声音他这些年一直在外面疯跑不是下到田地里负责红白薯种植就是满世界的乱跑将收成上来的红白薯分配到各个地方。再就是回到浣衣局安排好各个方面清退人员的安置问题。可以说内宫之中的诸大臣张彝宪最是忙碌当然同时也是最富有的一个。
现在大明帝国内的红白薯种植是国家行为。先由国家出钱收购种蔓秧苗然后连同薪金放到张彝宪那里。张彝宪这个团队一共24个人通常会提前在十二月到二月份就将新年的播种计划制定出来等到国家下拨时便按照事先做好的计划书直接划转到各个地方。北地四十六个县的县衙在薯疏的问题上都要听从张彝宪的安排。
开春之后一直到秋收张彝宪会来回各地的游走一方面监督劳作耕种的情况一方面从各地县衙之中闹点好处出来。同时根据各地的气候土地情况制定详细的秋收计划。
先将预计的收成上报到户部和内阁那里皇帝会同内阁讨论之后会下达批复。等到实物收割完毕户部会同皇商杜宏门对这些粮食作物进行联合收购各地在保留口粮之外所有作物都要销售出去。
这样做的好处是在农业社会里整个国家北方的物价将受到严格控制。试想北地一年的产粮之中高达6o%都销售给国家那么即便有奸商想哄抬物价也和找死、找破产差不多了。整个收购的银两是包含税赋在里面的因此国家的收购价格要比皇商的收购价格略高一些出来。
但不论是户部的银两还是皇商的银两这些现钱都先是存放在各地的县衙之内然后三司会审当着各地推荐义师、鸿儒的面将这部分银钱那些是税银需要上缴;那些是民银需要放;那些提留份例需要留存。分成几个仓库存放。
老百姓和户部的税官在义师和三司的小吏的指引下按照当初交粮时得到的告契各自领取自己应得的银钱。由于之前张彝宪就已经上报过粮计划册所以银钱会提前就送达县衙因此大部分的农民会在交粮的同时便拿到了银钱。这其中因为有部分银子需要从市场中兑换铜钱的环节各地县衙还有一个‘兑耗’的份例可拿。
因为皇商和户部的收购价格不同因此这个制度最初刚刚开始时很多农民都希望买给户部而不是皇商。这样在头一年里张彝宪的‘决策’便十分重要。但是很快各地县官和义师联名写了一份疏奏希望能统一收购价格但为了保证皇商的利益内阁不得以提出了‘价差归公’的概念就是改由县衙统一价格收购然后再和户部、皇商进行内部协商这样农民拿到手的银钱便固定下来。至于其中的价格差则依靠国家粮税的降低来弥补。
在以农业经济为基础的社会里粮食价格基本等同于指导性物价机制。依靠国家力量于秋收时进行收购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左右全年的经济走势。现在大明的白银过多已经造成白银贬值的现象。
户部收购上来的粮食同样根据各地提前在上年年末报的用银度册直接划转到各级官吏手中作为薪俸放和国库积存。因为实物计薪已经沿习数百年各级官吏在领到这些‘薪俸’后都轻车熟路该存储的存储该贩卖的贩卖。加上都是足额放大家倒也没什么怨言。
皇商将这些粮食在来年上半年对外销售时通常是按照户部收购价格来销售这样既保证了皇商的利润又在整个一年的开始时间里便消化了因为秋收价差的因素。
这样是为了保证给各级官吏放的薪俸水平不让他们的薪俸打了折扣。
在天启之前各部尚书全年的俸银只有152两;七品知县的年薪为9o石大米。折合月薪分别是13两和7.5两白银。如果按吴思先生的换算比例:
中央部长的月薪是38oo元人民币县长的月薪是225o元人民币。哇靠这点工资连白领都算不上吧?要知道这个时候可是单职工家庭家里的老老少少都要靠这些月薪生活的。确实太少了。
虽说以道德约束行为以法制约束现象是明代通行的做法。但在这些年里国家还是不断提高了薪酬水平现在的年薪是之前的四倍到五倍之间。提高薪金之后谁要是再贪污就不应该了。不但国法绝不相容就是亲族之间也不会同意了。呵呵。
皇商对外销售时结算时的货币比例是白银四成铜钱四成、实物两成。因为现在直接生产粮食的农民、大户越来越少分离出来的这些土地所有者都进行了制造、种茶、种桑、种棉、种香料、种麻、养殖畜牧等经济转型这些人的口粮将直接从市场上购买也就是从皇商杜宏门那里按户部收购价格来购买。连续两年下来就等于将国家民间储藏的白银两缩减了1成。
那么这些转型了的土地所有者手中的白银是从那里来的呢?答案是‘出口创汇’呵呵这就牵扯出皇商结构的问题来:
1.皇商:
田弘遇:陕西人礼贵妃生父染料、药材、南洋诸岛香料。
舒烨稷:蒙古混血儿山西北三关马市。
施复:苏州人绫罗纱缎转贸四方。
张瀚:松江人棉布棉织衣被天下。
施张二人合称:“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
杜宏门:安徽人粮食、花生油、茶叶。
刘奂堂:山东淄博人刘鸿训堂弟主营瓷器。
2.贸易中心:
松江棉织;
苏州丝织;
景德镇瓷器;
芜湖染业;
铅山造纸;
山西平阳、河北遵化、广东佛山冶铁;
3.商团:
徽商杜宏门为;
晋商舒烨稷为;
江右商施复、张瀚、刘奂堂为;
官商田弘遇、(舒烨稷、刘奂堂)为;
除杜宏门外其余几家皇商通过用白银收购丝、棉、香料等物在自己掌握的作坊中集中生产出精美的丝绸、棉布、瓷器、茶叶销往海外。海贸因为有银圆的结算制度造成海外各国在同大明贸易时更加顺畅。皇商手中主要货币也都变成了银子这部分银子通过皇商收购原材料的行为流动到了民间再由民间流入国库。
而各国的银圆在转炼银两时会出现1%的火耗这部分钱也全部由皇商和各地方府衙所瓜分虽说长此以往国家将被新的弊政所拖累。但目前以皇商为主导降低白银流通数量平抑物价缓和财政压力的效果是比较明显的。也是当务之急。
这些措施最大的结果有两个除陕西一地还不停闹事之外其余各地都出现了百业兴旺的景象。虽说依然有旱涝的天灾骚扰但红白薯的种植使得粮食压力大大降低。
另外一个结果是白银的流通价值正在缓步提高逐步降低了每年的财政赤字。国库里积存了大量的白银这些白银一方面是为了降低物价而做的多头储备。一方面也使得大明财政不再捉襟见肘。
这部分银两也有目的地对市场现有流通的铜钱进行了回收铜钱现在是主要的流通货币而铜钱的质量千差万别太差的铜钱对国家信用的影响是难以计量的更何况还有开元通宝的存在。因此逐步以质地良好的铜钱来替换市场上良莠不齐的铜钱是国策中的国策。唯独令人比较遗憾的是大家竟然都不约而同的采取仿制的模式。
白话解释就是以制造质地优良的‘洪武通宝’、‘永乐通宝’‘宣德通宝’等等非本朝的制钱来替换现有的铜钱。之所以不用‘崇祯通宝’是因为内阁大臣们提出了一个令人啼笑皆非的理由:“为祖宗计当以仿制钱替之。为子孙计当以祖宗制钱以替。为陛下计尚有复兴之计本朝制钱当缓图之。”
就是说劣质铜钱多是前朝列祖列宗的失误现在全以‘崇祯通宝’替换是为不尊不孝之举。
子孙后代的道理同样如此不能让子孙难做行当朝制钱是对崇祯不尊列祖列宗的延续不行又是对崇祯的不尊整个就是自找的逻辑陷阱。
至于涉及到崇祯帝本人则因为尚有复兴大业要努力等到国泰民安再行本朝制钱则是俩好加一好好上加好。
当然铜钱两面一项制度再好也不会没有副作用这个规律适用任何一项制度。在皇商和朝廷联合出手下很多中小商户的利益受到了损害但毕竟这些人在元年的时候曾经为恩许银做出了贡献从而连续缓解了三年的赤字问题。
因此皇帝、内阁、重臣、皇商进行了统一的协调将原有的小商人分别按照皇商的业务集中过去成立了以地域、产业为主体的商会。商会的组成同样以股份的方式进行投资和分红。从而缓和破产商户的激增。那些先一步破产的商户们则由各地政府出面进行安置出借土地和部分银钱加入到商会去每年按照分红来偿还政府的借款。
另一个恶果是贫富差距迅拉大。而且这个过程产生了特殊的‘杯盖’现象原本赤贫平民和挣扎在死亡与反叛边缘的百姓其经济条件得到了改善逐渐上升到丰衣足食的境况。同原本的士民阶层的经济水平相互靠拢形成‘茶杯盖的底托’。
士民阶层指的是那些考有功名享受国家特权的阶层这部分民众在面对庶民的财力与自己相接近的压力其内心的想法难以预判。由此国家只得增加一项开支以朝廷的名义在牌坊、住宅格局、墓葬礼制上予以优赏。以抚慰这些哀伤的心灵。至于钱财方面以徐光启、范西礼为标尺以礼贵妃为榜样只要于国有利的明创造将赏赐优厚的金钱和荣誉。
相对平民的财富上升官吏和大商人的财富增长更是迅的成为‘茶杯盖的顶咎’。两支水师的财富积累已经接近豪门大户。部分官吏在拿到实物薪俸后基本是半送半卖的形式消化掉因为他们有钱了(各种明文份例)自然不再需要这些薪俸了。
六家皇商则完全可以用富可敌国来形容。以田弘遇为代表田家在南洋诸岛上的威信已经过了大明。其余各家在各自的商会或家乡的地位也同样如此。
这种现象如果不及时处理将来的将来后金和流寇不闹事儿他们也要闹事儿。就拿眼前的一个范例吧:
刘兴祚在占领金、复二州之后不顾仁义礼智信的大屠杀造成很多往来后金与大明之间的游商也白白丢掉了性命这些游商并不都是后金人很多同各家皇商都有一定的联系某种程度上这些人就是六家商会的外围。
刘兴祚杀人的目的只有一个:钱。
而皇商的反击则很是惊人弹讦奏章如雪花般落在皇帝的御书案上理由很杂乱最遭人恨的是其中几家游商在刘兴祚诈降骗城的过程中曾经出力不少金州收复后竟然惨遭横死。
这种卸磨杀驴的行为无疑同中华传统文化有着极大的抵触。也违反了朝廷一惯对后金汉民政策。但究其根本这次借机弹劾的主因还是因为镇海、福海水师的存在使得皇商的根本利益受到损失。
两家水师的功用其实更像是海关海关零关税是不可能的2o%的关税似乎又太高并且操作方式过于机械采取护送的名义收取每艘船只的护范围最远不过印度、东瀛一带这护送费用的确太高。但现在如果设立海关性质的机构会牵扯出异常激烈的党争说实在的这个国家现在已经病入膏肓如果没有外力来打碎这些约定俗成的陋习弊端不可能有什么大的起色。
可谁让这个崇祯皇帝是崇祯皇帝呢?于是皇帝再次和这些官僚资本进行了交易。交易的论据便是以金州被冤杀的游商为例子国家不存在了你们这些巨富之家犹如捧着宝珠的稚童性命堪忧。如果想着政治投机无疑与虎谋皮今日刘兴祚滥杀游商将来谁能保证后金不杀你们?
不要想着花钱就能保得平安当年开国时的沈万三便是例证。自古以来改朝换代都伴随着商人的头颅所以现在是万众一心复兴大明的时代。这些忤逆之言出自皇帝口中其效果不言而喻。
当然交易也是有结果滴那便是许下空头支票在浩瀚无垠的大海上散落着无数的岛屿和陆地。在遥远而又美好的将来你们这些国家的国士忠良都将获得世袭的封地便如同田家一样将来南洋诸岛中皇帝将从中挑选几个岛屿赐给田家。
而你们这些危难之际救辅国家的功臣也一定会获得丰厚的赏赐。国内的土地没戏因为国内的土地是要分封给藩王滴。而范西礼的祖国、正跟大明借款的法兰西、还有澳门的葡萄牙、刚刚被法兰西打败的西班牙都在遥远的、遥远的美洲拥有藩镇。到时候等大明平定辽东、北降蒙古、西安吐蕃等国大明的脚步将通过水师迈向遥远的新大陆。
单只南洋诸岛就足够诱惑了因此这次交易的结果在实录上便出现了如下记载:
“秋十一月乙巳招对皇商于武英殿议封南洋诸岛待平定辽东、北降蒙古、抚安西疆之后恩许世袭赏之。众商诺退。”
※※※
“皇上皇上。”是张彝宪的声音最近几年张彝宪回宫的时间越来越少说起来张彝宪虽说贪财但毕竟处理红白薯上有着大功劳与小朱的感情也比较深每次回来他都会跟在小朱身边伺候几天。所以听到他远远的便呼唤的声音小朱心里还很是激动。
“大宪这几年辛苦你了才回来先歇歇才好。”
“谢万岁有皇上这句话小的就够了。”
张彝宪也很激动他很清楚这些年没少有人告黑状但都是小朱在保他。照以往的主子即便不杀他也会对他适当冷淡一些。但这个皇帝不一样对他依然很好而且每次都是和声细语的关心他的疾苦。
有时候他也自己抽自己嘴巴为何那么贪财?生不带来死不带走的图个什么?但每每事到临头张彝宪始终管不住自己拼着性命的往兜里划拉银子。
“你呀说吧这次回来给宫里带什么好玩意了?”
这个时代的生活实在枯燥白天还好说政事、经讲、健身时间很容易打。但到了晚上夜生活缺乏实在难熬。要不小朱的三个老婆怎么总是怀孕生孩子呢!
“万岁爷小的给您带来了几个西洋的番夷。”
小朱被张彝宪很正式的神情给逗乐了。
“大宪你是不是累糊涂了?朕这京城里便有多少番夷?难不成你那几个番夷长着三只眼睛?”
“嘿嘿”张彝宪回应着小朱的笑声自顾自的接着说下去“回万岁爷这几个番夷擅长做小物件的雕刻当初徐大人觉得没什么用处就每人了5o两银子让他们走的。
可这几个人不知为何没赶上回乡的海船只好流浪为生。小的前儿个去河南正好碰上他们在当地向百姓兜售小物件觉得不错就给他们带来了。”
说完张彝宪从怀里掏出一块蓝布包着的小东西出来。
“这什么?”小朱一边疑惑的接过来一面问他。
当小朱打开之后才知道原来是一栋建筑物的木制模型。无论是比例、色彩还是雕刻的精细程度都显现制作者的高技艺。看着似曾相识的模型建筑小朱左看右看还是不敢确定。
“这是什么楼宇?”一边的绯儿忍不住插口问了一句。
“呵呵绯儿姑娘也觉得新奇是吧?据那几个番夷说是什么欧罗巴的天师开设的兽园。”
“兽园?啊!斗兽场!”
“呵呵瞧瞧还是咱们万岁爷圣明简直比神仙都聪明。那几个番夷就是这么说的好像把犯人和猛兽放在这里然后看他们拼杀。那些个番夷勋贵们很是喜欢的。”
闹了半天张彝宪带过来的五个人竟然是犹太人。这些个犹太人因为听闻东方遍地是黄金于是跟着圣安妮号一起过来了。来的时候因为大家目标一致倒也相安无事。但回去就不同了被徐光启清退的人中很多都是鲁莽无行的家伙这些人在梦想破灭后便迁怒于著名的受气包兼替罪羊犹太人。
他们一行十几个竟然被陆续杀了大半。因为图省事和表达大明的民族立场小朱事先将所有的来朝番夷全划归费力管理。
费力虽说不喜欢杀人但是对于犹太人的死也没太深究。于是剩下的这五个人就连夜逃亡。按说死了不少人又逃了五个人天津的巡按司理应察觉但是底下人都得过且过竟然没有任何人向上面禀告。
五个人无家可归无处可去在大明的国土内游荡了两个多月终于想到了一个生财的法子出来。
------------